摘要: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高层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基础工程建造施工的主要特点分析以及建筑工程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时候的基础策略分析对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特点;技术要点
一、基础工程建造施工的主要特点分析
现在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当中,城市中的用地紧张现象加剧,而高层建筑顺应而生,成为了当今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高层建筑的出现能够将土地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对于现在快速发展的都市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高层建筑中其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技术水平对于整体高层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过关,首先应该加强基础工程的建造质量。
二、建筑工程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时候的基础策略分析
第一,对基础工程的桩基进行施工时候的技术要求。在进行吊桩的时候,桩和桩架之间应该在垂直方向上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要控制在4米的方位之内,偏离不能够超过2.5米是最合适的。在吊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慢的进行相关操作,在不同的方向必须系上两个以上的绳索,再用人工对桩身进行稳定。在进行吊桩操作之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坠落事件发生,一定要将锤子升高到一定的地方之后再进行相关的稳固措施。在吊桩的时候,对于吊桩的起吊点一定要选好,在吊桩的时候速度一定要保持均匀,使得桩身能够在一个平稳的状态下被吊起。桩身的部分应该要保持干净,而且在起吊之前就应该禁止施工人员在桩下附近进行施工。如果出现吊桩与运桩正在同时发生的情况,一定要终止运桩,避免出现问题。在进行插桩的时候,要保证龙门架和桩之间没有施工人员的手或者脚伸入。如果需要对桩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时候,使用工具的时候所采用的力度一定不能过大。在打桩的时候,要选择和桩架、桩型以及桩锤都配套的专业衬垫以及桩帽,如果一旦在施工的时候发现这些工具有所损坏,一定要对其及时进行修补或者是更换。在进行锤击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方向一致,受力也要均匀,尤其是在锤击刚开始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桩身倾斜或者是桩头被破坏的情况,一定要采用比较小的落距进行锤击。
第二,对基础工程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候的技术要求。对于高层建筑中的基础工程来说,较大面积的混凝土拥有水泥用量较多、面积较大等方面的特点,如果水泥被水化之后一定会释放出相应的热量,使得这些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增加,这种情况对于整个高层建筑而言都是致命的隐患。因此,在对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控制。这就需要在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的时候,首先降低水泥水化之后可能产生的热量,这就需要使用水化之后热量产生比较少的水泥品种,比如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者是煤灰水泥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混凝土将来的强度进行充分的分析,尽量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一般来说,如果建造一个立方的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减少了10千克,则该混凝土在出现水化情况的时候所产生的热量比减少用量之前要降低1摄氏度,产生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在选择集料的时候,应该选用粒径比较大而且级配也比较良好的粗集料比较合适,再加上一点粉煤灰等材料就更好的。在实际施工额时候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大体积的石块,不过这些石块的总体体积绝对不能够超过基础工程混凝土总体体积的20%,而且要保证这些石块分布的位置不会对钢筋的布置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混凝土水化时候散发的热量,还可以在混凝土当中预先布置好冷却用的水管,帮助其带走部分的热量,减小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第三,对基础工程进行钢筋工程施工时候的技术要求。在基础工程当中,钢筋工程所发挥的效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实际施工之前,必须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的熟悉,对一些比较关键的部分应该采用放大的形式对其进行熟悉。在使用钢筋绑扎等相关技术之前,一定要让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实施技术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交底,让其充分了解这些技术的施工程序和技术要求,对施工中将要使用到的钢筋的数量、规格以及要放置的位置都要派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监督管理,一些特殊位置的钢筋数量、规格和位置更加要仔细的进行检查管理。在采用钢筋绑扎金属之后,对使用悬臂结构的撑脚和直螺纹的接头进行详细的检查,要确保其足够稳固。而对柱插筋的位置也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一定不能够出现不符合设计图纸或者是产生位移的现象。
第四,对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行控制的技术要点。在高层建筑中,基础沉降这个现象基本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的时候,就要对基础沉降现象进行必要的控制,尽量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在我国对这方面的技术研究成果有以下三种:逆作法,也就是通过降低基础工程中的泥土使用量使得高层建筑的主体建筑结构自身的重量能够达到一定的平衡,用这种方法来减少沉降量。一般用这种方法进行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设置好连续的地下墙,将其充当为地下室的外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产生挡土的作用。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的时候一般都要在中间加设一个桩,一般这个桩的位置都是在建筑物的内部,而如果是在桩箱的基础条件下施工的话,则一定要放置在桩部;应力消除法,也就是对建筑物中原有的应力分布进行改变,将其基础工程的应力情况重新进行分布,以此来消除不均匀沉降这一现象。一般来说,采用应力消除法进行施工的时候都是一边对其进行打孔操作,一边用高压水枪对打出来的孔进行冲刷,使得其中的泥浆得到充分的清理;后浇带法,也就是在施工的时候预先留好临时的带型缝,用其作为主楼与裙房之间的连接,一般来说这个缝的宽度在900毫米比较合适。在实际采用这种方法施工的时候,一般都要先将主楼与裙房隔开,单独施工,主楼施工完毕之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三、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的基础在基础工程,基础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高层建筑的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对基础工程建筑施工时候的主要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基础工程施工时候的技术要点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建造出符合国家标准,质量过关的高层建筑基础工程。而质量过关的高层建筑基础工程就代表着高层建筑没有了地下的困扰,不会有地下隐患,整体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论文作者:张莫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基础论文; 工程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混凝土论文; 水化论文; 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