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利益”努力提高文明城市建设水平_农村论文

坚持“人民利益”努力提高文明城市建设水平_农村论文

坚持“为民惠民”,全力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惠民论文,为民论文,文明城市论文,水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原胶南市)始终坚持“创建依靠人民、创建为了人民、创建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创城理念,不断健全完善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推进机制,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连续三届荣获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一、上下联动,全民参与,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固基

一是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围绕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区委、区政府制定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实施意见,每年召开创城工作大会进行部署安排,并下发年度创城方案,明确创建目标,落实责任单位,实行区级领导包责任单位、包创建指标责任制。将创城工作纳入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赋予较高权重并进行单独考核。严格落实创建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建立由区长任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调度创城情况制度。

二是全面扩大活动参与面。在文明办设立文明科、未成年人科和文明城市创建中心三个科室。各镇(街道)都成立文明委和文明办,区直各单位都设有专门的办事机构和专职人员,形成了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各镇(街道)、各单位将创城标准作为日常工作标准纳入日常化、常态化工作,根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健全完善由区委办、政府办、文明办为主体的“三办联动”督办机制,定期督查调度创城工作情况;组建由统计局牵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文明巡访员参加的测评组,对创建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开通创城热线(0532-85160123),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三是全面激发市民参与热情。为了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创城工作,组织企事单位开展单位门前“五包”活动;每月组织1000名文明单位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成立以“五老”为主体99人组成的文明巡访团,广泛开展文明巡访活动;在旅游景点、养老院、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机构设立了20个志愿服务公益基地;2012年12月以来,组织近万名各级机关干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家庭,开展“五进”主题实践活动,共走访1000个村(社区),救助困难群众23900余户。

二、切实提升市民素质,为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筑魂

一是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质。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感人故事征集活动,编辑发放《中国传统道德经典》《恒远的感动》等精神文明建设系列丛书,将其作为道德讲堂活动教材;召开现场会示范推进全区“道德讲堂”建设,利用已建成的10处市级示范点、64处区级示范点、100个基层讲堂广泛开展道德教育,今年共举办活动近千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连续7年开展年度“十大道德模范”和“十件文明好事”评选活动,连续两年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举办颁奖典礼对当选者进行大张旗鼓表彰,先后推出200多个先进典型,6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

二是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以“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要文明排队”为主要内容的“三不一要”文明行动和“抓拍瞬间·相约文明”拍摄活动;印发2万册《新风尚新胶南》、10万册《“三不一要”宣传画册》、2万册《文明礼仪读本》,组织30万市民自愿签订了“三不一要”保证书,在全区弘扬争做文明市民的良好社会风气;开展“送福进万家”活动,城市以倡导“文明”为主题,农村以倡导“孝德”为主题,每年印制100万张福帖,组织各级干部送到每家每户。

三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电台电视台开设《走向文明》《文明聚焦》等专栏专题节目,大力宣传报道文明创建、环境整治、道德建设等工作;开通青岛西海岸文明网,打造创城宣传新阵地;利用公交车车载电视、公共场所LED显示屏、户外灯箱、公交站候车厅、建筑工地围挡等载体,高密度宣传播报创城、道德建设、“三不一要”等公益广告,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创城的热情,在全区上下形成了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创城格局。

三、充分满足群众需求,让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惠民

一是开展惠民利民服务,提升群众生活水平。黄岛区每年用于公共管理、社会事业、基层社区等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总投入达10亿元。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实行市民待遇,近5年以政府助学券等形式资助经济困难学生近1000万元;全区配备了275部校车,服务于2.2万名中小学生,运送范围覆盖38所中小学,实现了温馨校车的全覆盖;全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合人数达644786人,参合率达100%;从2008年以来,区财政每年设立3000万元创业扶持基金,对市民创业小额贷款实行贴息补助,今年上半年共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2亿元,带动就业3847人;全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问题。2010以来,建成农民经济适用房8.03万m2,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78户、农民自建房4399户。

二是开展市容环境治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自2010年,黄岛区在青岛市率先行动并已连续开展了四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集中解决了城乡环境、市政设施、绿化亮化、污染治理等领域内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在2012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黄岛区(原胶南市)位居全省第三位。今年以来,投资2000余万元,对40条道路及人行道板进行整修、沥青罩面、改造无障碍设施等10余项综合治理工程;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成立专业保洁公司,对各类违法户外广告和小广告进行清理;深化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推行垃圾集中清运。

三是开展交通秩序治理,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深入开展畅通工程和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投资1400万元建设区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每年投入近千万元科学设置城区道路信号灯、隔离栏、交通标线、标志牌,启动“畅通安全行”主题教育活动,发放70万份宣传品,深入开展重中型货车超载、酒后驾驶等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建设,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929.9公路,开通公交线路26条,全区公交车辆达499辆。荣获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和全国平安畅通县区,为全国县区市首家。

标签:;  ;  ;  

坚持“人民利益”努力提高文明城市建设水平_农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