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我国能源资源紧张,而电力行业发展也同样备受关注。其中,智能电网是电力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正是因为其自身的优越性,所以,在实践方面被广泛应用。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稳定,就应当重视电力设计工作,基于智能电网实现电力设计水平的提升,有效缓解电力资源紧张的情况。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设计;节能性
一、智能电网概述
1.智能电网的定义。所谓智能电网就是指在物理电网的基础上,通过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传感测量技术等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智能化供电网络。智能电网的目标与核心是将电网建设成为信息化、数字化、互动化和自动化的电网。
2.智能电网的特征。与传统的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具有很多的特点与优势,其中比较显著的就是兼容、绿色、高效、优质、集成、交互以及协调等,所谓绿色是指智能电网所利用的均为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尽可能地降低环境污染,所谓交互就是指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双向交流与通信。
3.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主要有输配电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以及发电储能技术等几种,其中输配电技术又包括特高压输电技术和高温超导输电技术两种,前者可以实现远距离电力系统的连接,后者主要具有损耗小、污染少等特点与优势。智能调度技术是智能电网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项技术,它能够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调度等。发电储能技术贯穿于能源转化、传输和使用等几个环节,由于发电所使用的均为清洁能源,所以在提高供电安全性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环境。
二、智能电网的特点
1.经济环保性。电力市场正在逐渐走向正轨而智能电网就是对电力市场协助的关键,在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和市场进行密切的联系合作,使运行过程中虽然电网有损耗但是还能做到资源的最大化。但智能电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因此在运行中不可避免成本的大问题,因此强调在电网的运输中,不仅要求质量同时要求电网的经济效益,要对整个电网做能能源的回收利用,充分达到环保节约的目的。
2.结构坚固性。智能电网要求对于特殊环境尤其是劣势环境下要有非常坚固的承受能力,确保在环境不好的时候依然能正常运行,保证电网的最佳安全性。在复杂的电网中,如果一个部分出现干扰不能及时处理就会使整个系统都出现问题,所以电网的结构坚固非常重要。一旦出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灾害,智能电网仍能保障较大单位的稳定运行,仍能确保电力信息的不泄露和安全稳定性。
3.智能化。智能化是智能电网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就是当电网出现问题是,智能化就可以保证其对自身进行自我诊断并排除自身故障,让整个系统恢复正常。这样不仅能减少系统的损失,还能加强用户和市场之间的交流利用,整体提升系统的利用,增强电网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智能电网电力设计特点
1.可靠性。智能电网电力设计工作当中,供电的可靠、稳定是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通常情况下,当一般电网的线路发生故障或是事故时,电网便无法继续正常运行,也无法向用户继续供电,这便需要建立智能电网对这一缺点进行弥补。智能电网不仅需要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同时还需要保证线路在承受外力破坏之后,信息数据不会泄露,以此降低国家电力系统所受到的损害以及经济损失。此外,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因相关计算机病毒所引发的系统缺陷问题,进而对电力系统造成损害。智能电网应具备隔离这一缺陷的能力,借此确保电力信息的安全传送,以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自愈性。电力企业应用自动化传感设备过程中,智能电网可自动对电力系统部分电路所承受的损害程度进行预测,并在短时间做出反应,从而抑制事故范围,避免出现因事故范围不断扩大致使电力企业承担大量经济损失的现象,尽可能降低电力企业经济损失。智能电网的建立可有效降低电路故障范围扩大以及供电质量下降的机率,以此避免因电力系统部分线路出现故障导致线路出现大规模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
3.兼容性。我国依靠风力发电的电力企业多集中于内陆区域,上述区域电网覆盖相对较小,承受的极限值与用电负荷不高,大部分电力未得到充分利用。如此一来,便导致我国大量能源被浪费。风力强弱程度不稳定,且变化间隔时间较短,甚至有无风能存在也难以确认,上述问题对风力发电形成影响,进而利用并网对既有电网形成了�_击。传统电网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所以,电力企业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不断提高电网质量。针对较大的电力冲击,智能电网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可以对电流强弱实施有效调节,将电力系统调节控制能力发挥至最大化。就目前而言,我国现有电力系统的回报率并不高,仅有8%,难以吸引投资方前来投资,使得电力行业部分工作处于滞后状态。智能电网建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充分、高效地利用电力资源,借此满足当今社会对清洁环保的要求。智能电网是既有电路系统同当前先进可续技术相融合所形成的电力系统,基本可以满足当今社会对电能的需要。
4.互动性。智能电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电力具体影响的分析、强化电价管理工作以及更改用户当前用电行为以及缓和用电实际需求与电力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通过削峰填谷以及按季节限制用电等方式,同意用户将现代化电气与智能电网相接,同时将转让多余的电能。
5.节能效果。智能电网的节能效果是智能电网于实际电能传输时,最大限度节省电能,避免电能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浪费现象。具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智能电网在输送电能过程中,每年可节省约10%的电能,将节省的电能转化为经济,则可折合为3000亿人民币。由此可见,智能电网所具有的技能效果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智能电网的智能表现
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的最多最广泛的就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而自动化技术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更好的对自身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控制,将数据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进行采集和记录,最终利用传感技术将在电力传送过程中的感知值传送到计算机中进行最后的数据处理。在处理之后,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再将数据进行细分化和自动化操作,将数据变成世纪应用的处理命令,以保证在第一时间解决电力系统产生的问题,并将损失降到最小。
智能电网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智能调控中心。智能调控中心又可以分为三个最关键的部分:自动化中心、计算机中心、交互界面。其中自动化中心和计算机中心都是整体控制电子系统的而电网中的交互界面可以很好的观测观察对象和其在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更能对整个电网进行协调和控制,从而使整个电网可以和现代的电力系统的运作水平相协调。
五、结束语
电力设计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智能电网效能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智能电网的构建、运营以及本身质量均产生一定影响。故而,作为电力企业,应强化对电力设计阶段的管控工作强度进行强化,同时加大科研人员在该方面投入的研究力度,以便智能电网体系可以长时间稳定发展,以此提升智能电网电能供应水平。
参考文献
[1]高中伟,李海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7).
[2]刘卉.浅谈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4).
论文作者:袁秀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
标签: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能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