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广州地铁站区管理模式下的车站安全管理的调研,结合现阶段杭州地铁车站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对应的安全管理改进措施,提出应急预案一站一方案和关键作业指引流程化措施,对车站关键安全点制定专项检查制度,进一步提高车站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流程化;关键点
1.地铁车站安全管理的意义
地铁车站安全管理是城市地铁的安全运营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地铁的运营安全,需要合理地对影响车站管理的相关因素例如施工、消防等进行研究,包括地铁车站相关设备和人员因素的分析。在保障地铁安全运营的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地铁车站的持续健康发展。分析车站管理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具体内容,并制定有效的抑制措施,希望能提高地铁运营的运营质量和安全系数,规避安全隐患。
2.杭州地铁车站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地铁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之间相互关联,并与环境相互联系组成集合。因此,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可将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分为四类: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
2.1 人为因素
通过对现阶段车站管理出现的安全事件统计分析,虽然正运营事故中以机械设备故障居多,但在造成乘客伤亡的突发事件中,大部分事故根源来自人为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失误、违章操作、应对不力、警惕性差、预警能力不足等;第二类是乘客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大客流下拥挤、跳下站台、争抢上下车、强扒车门、站内打架斗殴、疾病突发等。
在现代地铁运营系统中,工作人员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营决策、控制的主体,人为因素作为运营安全中最积极、最活跃、最主动的影响因素,也是最难把握控制的因素,己经成为制约运营安全水平提高的瓶颈。随着各大城市地铁运营规模不断扩大,系统结构更加复杂,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命令口误、设备维修不到位、现场处置不力等,都可能会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人为因素成为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决定性因素。
2.2 设备设施因素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失去或降低其规定的功能,如精度、性能等,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技术性能降低,致使设备中断生产或效率降低而影响地铁正常运作,甚至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供电设备是保证运营的动力能源,如发生断电事故,列车将停止运行,造成站内乘客拥堵,若疏散不力,可能会造成踩踏事件。此外停电造成的列车停运,也会导致车站的乘客大量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给城市公共交通造成巨大的压力。
2.3 环境因素
影响地铁车站运营安全的环境,既包括车站内部的运营环境,也包括车站所处的外界环境。因此,影响地铁车站安全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种。内部环境指的是地铁系统内部的社会环境和站内运营环境(乘客的乘降环境、员工的工作环境、设备设施的运行环境)等。外部环境指的是车站整体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土地综合利用强度、周边公共设施情况、公共交通状况等对车站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客流的吸引而造成的大客流冲击风险。车站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威胁车站运营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往往会造成严重运营事故。
2.4 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贯穿在人一机一环一管系统之中的每一环节,综合作用于人员、设备、环境,对安全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管理能够促进系统的健康、安全、有序发展;反之,将导致系统的无序和紊乱、安全职责划分不清、组织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人员松懈怠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漏检漏修等,进而导致运营事故发生,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由此可见,管理因素是最具有可控性、最容易加以调整和改善的因素,同也是控制运营事故最有效的手段,是安全运营的重要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站区管理模式下车站的安全管理
杭州地铁已进入大发展时期,伴随着即将来临的亚运会,杭州地铁运营的线路将增加至10条线路,运营难度将大大提高,现在的车站管理模式在车站管理中会面临很多难题,实行中心站站区管理模式将会更加灵活,同时车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将会以站区位单位展开,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章须配套站区实际情况,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灵活化。
3.1 应急预案一站一方案
广州地铁在统一编制的应急预案基础上,再次进行细化,针对站区中自然站的车站设计规模及人员配置编制更加详细的预案,应急响应、岗位职责、信息汇报流程更加详细更加明确,涉及的人员支援和物资支援在站区明确规定相应车站和岗位。
杭州地铁应急预案编制很详细,运营中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有涉及,但和广州地铁想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杭州地铁现有的应急预案大都是标准化程度较大的指导文件,没有针对车站特点做出更为详细更加切合现场的实用性文件;其次,杭州地铁现阶段自然站的管理模式下,应急演练管理集中度不高,相较广州地铁站区管理模式下,在应急方面存在联动性不强、应急响应迟缓等问题;最后,杭州地铁现阶段的应急预案更新程度低,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发展,新兴技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通信、协调组织带来便利,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根据实际情况保持持续更新。
3.2 关键作业流程化
广州地铁在车站关键作业事项方面推行流程化管理,针对各岗位所涉及的有关安全的关键作业,除强调两纪一化纪律之外,也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同时,针对岗位员工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在关键作业中做出标准化作业流程指引方便员工现场查看。杭州地铁在关键作业方面编有较为详细的处置流程,但更多是作为学习文件进行统一学习,以发生过的安全事件分析,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不熟悉操作流程引起的,所以需强化作业流程规范化执行程度。
3.3 关键点检查制度
广州地铁站务模式下实行较为详细的安全检查制度,同时针对现场作业关键点实行关键点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主要包括现场检查、设备检查、台账检查三个方面。
(1)现场检查
通过夜班作业检查,高、低峰作业检查,对讲机监听、业务抽问等方式在作业现场对作业人员的标准化作业及业务掌握情况进行抽查。
(2)设备检查
通过查看站内监控录像、监控录音(有线、无线电话)、等方式检查作业人员的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
(3)台账检查
检查人员翻阅车站运营前检查记录表表、施工管控表、车站每日防火综治巡查记录表、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本、消防设施每日巡检记录本、行车日志、当班情况记录本、调度命令记录等。
5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对广州地铁站区管理模式下车站安全工作管理,对其先进的的管理经验进行梳理,同时结合杭州地铁车站现有运营管理模式的现状,提出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重点论述人机管环四个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丰富了车站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对现有车站安全管理和筹备期车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车站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本文只对一部分内容做以研究分析,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灿.地铁运营安全中的车站管理影响研究[J].工程机械,2016,166.
[2]倪四平.丹江站安全管理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6-9.
[3]王华伟.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9-13.
[4]王志华.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33-45.
[5]李兆昌.地铁轴心站运行及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10-14
论文作者:郭聪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车站论文; 地铁论文; 作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杭州论文; 因素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