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与前景论文_王硕

浅议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与前景论文_王硕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54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配电网调控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和不断升级完善,为配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有效的推动了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系统电网控制自动化应用已经越来越广,其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全面满足电力行业发展需求,更好的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如果电力企业想要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走的更远,就需要进一步探索自动化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现状;前景

一、电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简介

电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确保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其中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是有自动化主站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子站以及自动化终端等三部分组成:①自动化主站系统是整个自动化系统中的最高层,其分为三个子系统:配电SCADA系统、配电AM/FM/GIS系统应用子系统DMS以及配电故障诊断回复和配电网应用软件子系统DAS三部分组成。②配电网自动化子站系统主要作用是对主站功能进行分布以及主站信息的传递,并做好对于柱上开关、监控系统的管理,做好配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馈线监控以及馈线的合闸等。③配电网自动化终端系统是指用对中低压电网运行的远程监控以及控制部分的总称,其在完成对控制范围内的柱上开关、开闭所以及配电变压器等设备进行运行状态监控的同时还实现了TTU、FTU等功能,从而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站系统的正常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为配电网自动化子站的网络重构、工况检测、优化运行以及配电网自动化运行时的故障隔离和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

二、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内涵和功能

2.1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内涵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主要是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等技术加以综合性的应用。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对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以及事故进行监护和保护等,主要是对配电网系统正常化运行的保障。以往在配电网的管理和故障维修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且在效率上也比较低。但是在自动化的配电网作用下,就能对故障进行自动监测,管理的效率也有着大幅度提升,这样对整体的电力系统发展有着促进意义。

2.2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

从当前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要求层面来看,自动化的要求是要能够对配电网运行中的实时数据进行收集传输以及有效的处理,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作用下,能够对用户的电力计量装置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从而就有效避免了窃电行为的发生。配电网的自动化,在扩充性以及开放性的特征上比较鲜明,能够有效满足配电网运行要求。同时,还能准确地找出故障电流,能对恶劣环境中的电网故障加以有效控制,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

三、我国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

3.1控制电量与功率

配电自动化可以实现对电量的控制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配送功率的控制。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最基本功能。

3.2实时监控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网中的每条线路,监测线路的负荷情况,运行情况,监测不安全因素,这样就可以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通过监控系统还可以监控终端用户的用电情况,通过电表监控,可以发现用户窃电等行为,避免电能的不必要损失。

3.3故障处理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实现配电线路的故障检测功能,当电路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检测,并及时反馈给控制平台。同时还具备自动化修复故障的能力。这一功能是通过故障控制器来实现的。故障控制器FDR可以在恶劣自然环境下进行故障的排除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监测电能损失功能

对于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来说,可以自动监测并计算线路上电能的损失,并做出调整,使得线路以最优模式运行,以最小的损耗工作,以保证更大的经济效益。

3.5具备扩展功能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可以实现结点的逐步拓展功能。当电网需要扩大时,一方面通过增加硬件设备的方式,实现设备的扩展,另一方面通过软件操作,使新的节点加入到原有的网络中,实现电网的扩展。

四、配电网自动化的实现技术

4.1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

配电网是按照变电站、馈线、开关或变压器及负荷分配输送电力的网络。配电网中的每个馈线都是一个变电站,从而成为一个管理节点,并由联系人管理节点。通常情况下,每个变电站的节点不能通信,因为只有节点属于相同的馈线才需要进行通信。然而,当网络重构时,当节点需要与网络中的节点进行通信时,就需要通知节点。在允许的接触节点进行通信时,不同变电站的节点可以与节点进行通信。网络管理节点是馈线的第一个子站。该技术是面向对象设计,有利于网络的不断扩展。

4.2节点全网漫游技术

从理论上说,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有可能与网络中的其他节点进行通信。在自动分配系统中,每个节点对应于馈线的管理节点,以及与管理节点的通信。如果某一节点A不能够与其管理节点进行通信,网络会自动校验节点,如果节点被发现为丢失状态,该系统将改变继电器,这时由管理节点搜索。当管理节点无法搜索节点时,它会向网络中的联系人节点报告,即完成漫游请求。该漫游请求将被报告给变电站侧的通信管理节点,从而管理节点重新注册一个新的节点漫游。成功注册后会发送到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通知相关的变电站,从而实现全网节点的漫游。

4.3自动设置中继技术

在软件设计当中对NDLC中继节点设置了转发、接收信息的功能模块,使其既能够成为一般结点,又能够实现信息的转发与接收功能。设计中对于NDLC中继节点采用了数字信号,信号可以在网络上无失真传输,因为信息的传输是频率低,所以网上通信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如果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可以实现通信,网络中的节点可以互相通信,利用自动中继技术解决通信距离问题。

五、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目标的实现是系统性的工程,并且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需要很高的技术性。所以在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目标实现方面要阶段性进行,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要有不同的方案加以应对。例如在初级阶段的发展中要充分重视变电站自动重合闸的保护工作以及线路的自动开关设置的相关工作,并要进行有效完善。到了第二阶段就要在通信控制等相关的设备方面进行增设,然后对电力负荷进行科学的调配等。到了第三阶段就要完善和强化配电管理中心方面的建设工作。

结语

电力系统配电网的良好发展,有助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的正常化,在当前的电力改革背景下,要加强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目标的实现。只有在电力系统配电网实现了自动化目标,才能更好地促进人们生产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对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峻峰,代冲.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与前景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2]秦毅,王明惠,王猛.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及前景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3.

[3]张雷,李大伟.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职业技术,2008.

论文作者:王硕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浅议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现状与前景论文_王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