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上了多媒体教学,传统的“土教具”是否该放弃了呢?笔者认为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到抽象。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毕竟也只是一个画面,不能让学生亲自动手触摸、感知、实验。而教师灵活使用教具教学,能让学生亲身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能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自制教具,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动手制作一些简单贴切的教具,然后通过创设实验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习变得轻松、高效。例如,在教“角的性质”时,仅凭教师口头叙述,学生很难形成牢固的数学概念。这时,教师带领学生利用两张白纸滚成两根较粗的长筒,再把两根长筒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可以活动的角。把两根纸筒绕着固定点转动时,学生很容易看到角的大小变化,由此得出第一个结论: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再滚出两根较细的纸筒,把这两根较细的纸筒分别插入刚才的两个纸筒里面,然后继续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通过在粗纸筒里装入细纸筒的演示过程,可以让学生清楚地发现第二个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开口的大小有关。又如在教“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制教具,用钉子将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教学时先让学生将三角形向两边拉一拉,发现没有变形,再让学生将四边形向两边拉一拉,它的形状很快就改变了。通过对比,学生很快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老师的直观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知识,并且掌握得非常牢固。
二、巧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教学
教具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也是教师教学的好助手。教学实践证明,巧用教具能解决教学中很多抽象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如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提问:“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然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用量角器量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时我又引导学生:“能否把三个角用和的形式拼在一起,再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裁剪、拼凑或者折叠的方法,将三角形的三个角组成了一个平角,最后通过观察、交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通过动手、动脑,学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如教“长方体表面积”时,让每个学生课前准备一个长方体实物,并在长方体实物的前后两面、上下两面、左右两面分别涂上三种不同的颜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表面,接着通过教师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清楚地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这一概念,同时也很容易地掌握了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长×宽+长×高+宽×高)×2,然后教师拿出自己准备的几个火柴盒发给各小组,让学生将内匣抽出,各小组学生观察火柴盒的外壳和内匣后得出:火柴盒外壳的表面积是求4个面的面积,火柴盒的内匣表面积是求5个面的面积。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后懂得: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不能死记硬背公式,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使用自制教具,活跃课堂气氛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自制教具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自制教具,放手让学生操作运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恰当地使用自制教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能从中得到“灵感”。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先让学生预先准备好三组两两完全相同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纸片,再让学生自行摆放,拼剪,使之变成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图形,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由此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如教“梯形的面积”时,教师拿出几组两两完全相同的梯形发给各小组学生,在学生经历三角形的摆放、拼剪过程之后,这次对梯形的操作更熟练,很快就推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能全面、透彻、灵活地理解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抽象的问题简单化。
四、活用自制教具,提高学习效率
教具不是越复杂越好,而是在教学中越适用效果就越好。当教具的适用性正好符合学生需要时,就会加快学生的感知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如在教学“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时,先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形框,然后用纸板制作长方形的面,再组合成一个长方形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一圈铁丝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内部纸板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对照模型,对比面与线,学生很容易区分面积与周长的不同含义。又如教“一定摸到红球吗?”我事先准备了“抽奖箱”和红色、黄色乒乓球各10个,教学过程中按教科书的要求往箱中放球,并将放球的过程完整地展现给学生,然后将箱子摇匀,让学生猜测是否一定摸到红球?在全班进行讨论后,再让学生实际地摸摸看,试试自己的手气。课堂上,学生都很积极地参加“游戏”和讨论。通过这样的实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动态的演示直观、形象,比起枯燥的说教,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解题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论文作者:吕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具论文; 角形论文; 教师论文; 长方体论文; 面积论文; 表面积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