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甘孜州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论文_曾强

2017年7月甘孜州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论文_曾强

(四川省石渠县气象局 四川甘孜州 627350)

摘要:本文选取地面观测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7年7月5-7日发生于甘孜州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具备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征,主要是在地面弱冷空气以及高空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在此次天气过程中,槽前的西南气流为降水落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态势,同时和地面冷锋的抬升作用相匹配,推动了上升运动的发生发展,进而为此次甘孜州强降水天气的发生给予有利的动力条件。大气层结呈高能高湿的状态,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能量条件。卫星云图对流云团发生发展路径和本次强降水落区保持对应;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局部区域强降水临近预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甘孜州;强降水;天气影响;物理量;对流云团

引言

强降水是我国南方地区十分常见的一类强对流天气现象,每年我国部分地区均会因暴雨带来十分巨大的损失和惨重的人员伤亡事故。甘孜州隶属于四川省,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属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气候主要属于青藏高原气候,随高差呈显著的垂直分布姿态。受其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征的影响,甘孜州全年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并经常因强降水天气而引发暴雨洪涝、泥石流、塌方以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本文主要以2017年7月5-7日甘孜州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为例,利用相关气象资料对甘孜州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强化对强降水发生规律的认知,获悉降水天气系统的主要形成机制,为该地区今后出现同类的天气预报工作以及防汛减灾决策给予指导依据。

1.天气概况

2017年7月5-7日,甘孜州大范围发生了一次强降水天气。据相关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显示,甘孜州在本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中24h降雨量>25.0mm的有9个县;其中,7月5日降雨量>25.0mm的雨量监测站达22个,7月6日降雨量>25.0mm的雨量监测站有14个,7月7日降雨量>25.0mm的雨量监测站有20个。此次强降水天气具备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征,给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天气形势分析

本次强降水天气发生过程中,2017年7月4 日20:00,在 500 hPa形势场亚欧大陆主要表现为两槽一脊的形势,并且青藏高原东部西南气流逐渐对甘孜州造成影响。7月5日08:00,贝加尔湖低槽的尾部对甘孜州北边区域开始造成影响,其后部配合着显著的冷平流,推动了青藏高原切变线的持续发展,并且逐渐东移南压,进而促使甘孜州大范围发生强降水天气。7月6日08:00,青藏高原切变线逐渐移出甘孜州,有大量的短波槽活动在西藏东部地区出现;7月6日20:00,有一新的低涡伴随着“人”字型的的切变线形成,与负变高、负变温相配合,对于低涡切变东移的发展比较有利;7月7日08:00,在西藏地区的东边区域依然分布着切变线;200hPa高空形势场上南压高压始终对青藏高原一带造成影响,使得对流层上层有显著的辐散存在,并且地面冷锋由北边区域向南边区域移动带来冷空气对甘孜州造成影响。

3.物理量场分析

3.1水汽条件

强降水天气的形成通常需要一定的水汽条件。甘孜州地区的水汽输送大都源于南海与孟加拉湾。此次强降水天气发生过程中,主要由南支槽槽前的西南气流为降水落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动力条件

在2017年7月5~7日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态势,同时和地面冷锋的抬升作用相匹配,推动了上升运动的发生发展,进而为此次甘孜州强降水天气的发生给予有利的动力条件。

3.3能量条件

假相当位温场θse通常表示温湿特征的重要参数,也可以表示能量,在强降水天气出现的过程中往往都伴随有较高的能量出现,而持续性强降水天气的产生,要同时具备有充足的水汽和水汽供应以及不稳定层结。在本次甘孜州强降水天气发生过程中,2017年7月5日08:00与7月6日20:00甘孜州巴塘站高空形势可知,500hPa假相当位温场θse达到了75℃以上,这充分表明大气层结呈高能高湿的状态,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能量条件。

4.卫星云图

由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卫星云图资料分析可以获悉,2017年7月5日15:00有对流云团开始在西藏地区生成,5日18:00~20:00呈旺盛发展态势,并且对甘孜州中部区域造成影响,该地区出现显著的降水天气,有些站点降水强度达到了10mm/h;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流云团于甘孜州上空区域渐渐向东移动,强降水持续至7月6日05:00开始有所变弱。对流云团主要出现了发展、成熟、消亡3个阶段,这和此次强降水天气实况保持对应。

5.雷达资料分析

在这里以2017年7月5日甘孜州南部的雅江的强降天气为例,分析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由回波强度分析可知,本次强降水天气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第1个阶段为7月5日18:02~19:37这一时间段,即降水回波生成期。7月5日18:00左右,由两团积状云回波在理塘北部、新龙南部以及雅江西北区域生成,最大回波强度为57dBz;同时理塘北部回波逐渐发展成带状回波;第2个阶段为7月5日20:00~ 21:02,即降水回波东南移动阶段,该阶段最大反射率因子达61.5dBz;第3个阶段为7月5日21:19~6日01:00,该时间段雅江东部区域主要为混合降水回波,其他区域主要是层状降水回波。

6.结论

(1)此次强降水天气具备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征,主要是在地面弱冷空气以及高空切变线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2)在此次天气过程中,槽前的西南气流为降水落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态势,同时和地面冷锋的抬升作用相匹配,推动了上升运动的发生发展,进而为此次甘孜州强降水天气的发生给予有利的动力条件。大气层结呈高能高湿的状态,为强降水天气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能量条件。

(3)卫星云图对流云团发生发展路径和本次强降水落区保持对应;多普勒天气雷达在局部区域强降水临近预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敏,孙树峻,王雪.甘孜州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浅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32(4).

[2]樊晓梅.四川普格县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15).

[3]周春花,张驹.2012年8月四川盆地东部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髙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 33(3):31-36.

[4]张剑明,章新平,袭秀峰等.湖南湘中地区一次暴雨及大暴雨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13,31(1):118-125.

[5]田成娟,王致远,张吉农,等.2010年8月2-4日青海省区域性大到暴雨成因分析[J].青海科技.2011,1(1):32-64.

[6]刘永明,盛永昆.楚雄州“2013.8.29”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S1):95-102.

作者简介:曾强(1986-),男,汉族,四川省广元人,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工作。

论文作者:曾强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研究》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2017年7月甘孜州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论文_曾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