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放在第一位。本文通过列举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在住宅工业化的发展经验,回顾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变迁及政策引导,最后引入深圳龙华保障房的典型案例,对住宅工业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剖析,并对未来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住宅工业化;房地产;应用
一、住宅工业化内涵及意义
住宅工业化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住宅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过程;第二,它的特征是标准化的产品、工业化的制作、机械化的施工。标准化的产品包括标准化的设计和标准化的部品部件。对于工业化住宅而言,具有相对统一的户型标准和对应的部品部件组合方法,在建造工艺方面多采用预制部件,和机械化施工,人工量少且工期短。
住宅工业化对我国房地产开发起到了促进房地产业升级、建筑垃圾和废料污染的有效减少;建造周期的缩短,施工效率的提高;房屋质量的优化,使用寿命的延长等诸多作用,但仍存在部品部件缺乏有效集成和标准化、未形成我国的住宅工业化建筑体系、市场集成度底,市场交易费用高等问题。
二、住宅工业化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兴起,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也在西方国家率先得到发展,住宅工业化也不例外,日渐代替传统手工建造住宅的方式,这也是发达国家建造住宅的普遍技术。
1.日本:产品标准化的倡导者。日本是住宅工业化的先驱者和最激进的倡导者之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日本就有计划的制定了住宅工业化发展规划,并在政府的指导下,推出了一系列从上而下的标准化制度和政策,除此之外,还对住宅工业化技术进行了创新研究,国际著名的SI,KSI住宅工业化技术都以日本为核心而得到了创新性发展。
2.美国:工业化技术的创新者。美国是住宅产业化技术运用最纯熟的国家之一,与日本类似,美国住宅工业化技术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政府对于住宅设计、施工、暖通、安装等一系列建造特点都制定了国家标准,只有符合国标和安全要求的住宅才能被允许在市面上销售;此外,美国住宅工业化更强调突出住宅的多样化选择和个性化设计。
3.欧洲:通用部件的领先者。法国的住宅工业化发展在西方国家里是比较早的,从七十年代开始,逐步推广标准化的样板住宅,其主要做法是以政府为主导,要求设计师与施工单位制定标准图纸和施工方案,然后在全国发行,使整个住宅产业链的通用部件生产者都可以知道生产标准。瑞典在法国的影响下也逐步开始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通用部件体系,目前瑞典大型公寓的90%以上都是工业化住宅。
三、住宅工业化在国内的变迁
总结住宅工业化在我国的发展变迁过程,大体上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起步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的工业化技术主要是向苏联学习,在设计标准化、模数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论积累,但并未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开展。六七十年代进一步结合国情,在标准化和施工工艺方面有了一定的时间积累,但由于住宅开发量小,仍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逐渐引进了工业化技术,包括标准化的设计、工厂化的构配件生产、机械化的施工和墙体改造,这样工业化住宅预制的建造方式初步成形。
第二阶段:八十年代到新世纪前页的探索期。改革开放后,由于新的土地法颁布,住宅建设开始兴起,住宅市场也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初显,住宅工业化技术也达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家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尝试。1987年,我国制定了《建筑模数统一标准》,随后与之相适应的建造技术开始在小康住宅得到实施,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了一些进展,但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阶段:21世纪以后的快速发展期。国家层面2005年出台的《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系统的将住宅工业化的建造方式纳入政策倡导范围。2017年3月出台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2017年8月出台《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促进建筑业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继中央政府相继颁布鼓励住宅工业化发展的政策之后,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出台了使用住宅工业化建造的奖励措施,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节能绿色的强制标准等。
四、实际案例及前景展望
深圳龙华保障房0008号地块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由深圳万科操盘,与金地集团、富通地产合作开发,于2015年建成。该项目是我国第一个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开发的大规模保障房小区。在规划、设计、施工环节,有效引入了住宅工业化技术,是目前我国工业化住宅的典型案例。项目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容积率2.5。产品设计由8栋25层和4栋24层的高层住宅组成,项目共有4002套公共租赁用房。
在设计方面,本项目本着住宅工业化贯穿项目全程的设计理念,遵循结构设计标准化,模具使用少量化,部品部件预制化,施工衔接简单化等特点,达到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实现住宅的易保养、易维修以及节能环保的特点。对于户型设计采用模数化技术,在户型配比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用模数标准进行三种户型的复制,重复率高达95%。
在施工工艺方面,项目充分运用了预制混凝土外墙、楼梯、折叠阳台、轻质内墙工业化等技术;以大钢模、升降脚手架体系等工业化施工技术作为支撑,同时实现项目的全部精装交付。有效减少了人工的耗费,提高了施工效率。
通过与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龙华保障房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按照该项目的建造标准推算,项目共计节约标准煤320吨、木材160立方米、施工用水5.4吨、施工垃圾1600吨。
表1 龙华保障房项目能耗对比表
资料来源:龙华保障房项目建造标准数据推算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保障房项目,保障房项目的特点是户型小,设计相对简单,部品容易实现标准化,较适应于工业化生产。雄安新区作为千年大计,国之大事。“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是雄安新区的首要定位,预计雄安新区80%--90%都将是装配式建筑。201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作为首个封顶的装配式建筑,从开工到全面封顶仅历时1000小时。以小窥大,我们可以看到雄安新区映射出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然而当下,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仅3%左右,距离政策的普遍要求——“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还相去甚远。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应用可以有效利用这个契机,加快我国住宅工业化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化建筑体系的搭建。
参考文献:
[1]李湘洲.国外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现状——日本的住宅工业化[J].海外传真,2013(2):12-14.
[2]张珺.国际住宅工业化研究的现状分析[J].现代物业,2011,10(6):30-31.
[3]夏秋.略论国外与国内住宅产业发展方向[J].四川建筑,2000,(03):21-24.
论文作者:汤赛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5
标签:住宅论文; 建筑论文; 项目论文; 技术论文; 日本论文; 部件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