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董芬

浅析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董芬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摘要: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与人们视角的越来越高,曾经“被遗忘的顶面”也走入了人们的视线,所以在谈论城市设计的时候,一般都会谈及图底关系。本文着重探讨图底关系理论如何在北京的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古今以来的案例来分析图底关系如何应用到城市设计中,例如图底关系是如何关系到城市肌理的形成和空间序列的好坏。并且对今后的城市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未来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图底关系理论,城市设计,空间序列,城市肌理

0引言

图底关系理论近年来愈发多的引起了大众的关注,通常将建筑描述为图,将户外空间描述为底,也就是将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空间,这样可以使人更容易更直观的看到户外空间在城市中的系统性以及建筑实体在塑造户外空间中的效果。

以图底关系为研究手段,研究城市建筑单体外的空间关系。通过这样的手段,可以直观的看清户外空间形式间的关系,理解城市平面形态,体会建筑体块之间的空间序列关系。再与现有城市功能进行比较研究,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方法。不论是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的构想,还是目前新兴的城市研究,比如空间句法,都可以运用图底关系进行研究。

图底理论也可以是分析城市人类行为发展趋向的一种方法,用来发现特定的城市聚落和人类聚居的规律,利用对比一个城市图底关系的演变方向,来推算人类聚居的习惯,从而便可以分析人们喜好聚居场所的元素,以便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应用这一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极有可能是根据当地的环境气候,地形地貌有关,所以也能顺势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场所精神和地域文化。

1 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圣马可广场周围的建筑每个都堪称经典,它们彼此又十分融洽和谐地围合出了一个经典的广场,说明了圣马可广场建筑界面封闭性很好。一个具有良好图底的城市,建筑密度一定要大;建筑与建筑之间要相互连接,剩余的虚空间也相互连接,有助于图底反转;空间尺度要宜人,“图”与“底”可以相互反转,说明建筑与剩余空间的分量相近,界面也要有封闭性。

从1840-2018年济南市地图的演变就不难看出济南市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张,建筑的量成“摊大饼”式的增长,呈现出从临山而建—依山而建—环山而建的状态。而且从立面发展来看,济南呈现出从“城望山”—“城倚山”—“城融山”的发展趋势。

济南宽厚所街一世贸广场地块的更新改造为例,该地块在进行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完全忽略了对于老城区城市肌理的延续,巨大的商业建筑,破坏了整个地块原有的空间尺度,也破坏了和谐的图底关系,导致实体空间分布不均衡,而且也使原有的街道脉络消失不见。这可谓是继济南老火车站拆除之后济南市城建失败的最典型案例了。

2用图底关系理论分析北京城

通过北京城的图底关系来看,北京的平面控制的很是严格,图底关系就比较和谐,城市肌理保护的无可厚非,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布置中轴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这种院落布局既满足了安全与向阳防风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和礼教的制度。作为首都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就严格按照这样的 标准进行控制,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研究图底关系能更好的促进北京的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北京与京津冀地区,特别是与京津城镇发展走廊及北京周边城市的协调,构筑面向区域综合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

2.2 能更好的促进中心城向外的疏散

单中心的空间格局向多中心发展,加强外围新城建设,减轻中心城区的压力,快速带动新城区建设,构筑分工明确的多层次空间结构。旧城有机疏散。

2.3 增强地域特色,构建场所精神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逐步疏解旧城的部分职能,构筑与世界文化名城相适应的空间结构。图底不仅能揭示接到空间的组成类型,还能在各片区特色上起到作用。

3结论与展望

3.1 历史的对比

以前研究城市的图底关系,由于地广楼稀,所以多半是观察、寻找未被开发的地区,做大幅的地区规划,而现在多是在已经被铺满的城市里寻找空间加以利用,现在图底关系也多运用到古城保护中去,探究古城肌理从而加以保护、协调城市尺度、整合城市界面和重构空间序列,增强场所精神。

3.2 目前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解读图底关系可以发现目前的城市设计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图1的罗马地图,建筑物覆盖密度明显大于外部空间,因而公共开敞空间很易获得一个完整的形状,创造出一种积极的图底关系。但是现在高层建筑的愈发泛滥,导致城市主导的空间形态是由垂直方向的城市天际线而不是水平方向的图底关系构成,很难形成连贯整体的城市外部空间,目前建筑在城市用地中是单独的孤立的个体,设计建造的垂直方向扩展的实体要素,很易导致“大量不合格使用和娱乐用途的开敞空间”,建筑覆盖率很低,所以很难赋予空间以整体连贯性。

3.3 未来与展望

为了重新获得外部空间的形式秩序,可以把剩余的空间和街区的周边相连接,人为地设计一些灰空间、回廊、死巷等外部空间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空间。从图底关系这种二维方式入手从而进入三维的视角解决问题,不是孤立的看待某一个节点,而是通过看这个地区的图底关系,从点、线、面等方面多层次分析物质空间的特色与价值,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整体性。

参考文献:

[1]谭文勇,阎波.“图底关系理论”的再认识[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2):28-32.

[2]孙颖,殷青.浅谈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创作,2003(08):30-32.

[3]崔晓晨,刘宾.青岛老城区里院街区空间解析——基于城市设计基础理论的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11,41(04):92-93+118.

[4]肖艳阳.建筑用地外部关系研究——谈我国现状下建筑用地与道路交通关系的处理[J].中外建筑,2003(03):24-25.

[5]范衍,陈柏阳,殷叶果. 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研究——以松江府城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08,(z1):144-146.doi:10.3969/j.issn.1000-3363.2008.z1.041.

[6]商宇辰,鹿少博,张烨.从城市肌理看济南老城区的更新[J].门窗,2015(04):219.

[7]梁变凤,中国古建筑伦理观探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01

[8]Conservation and the city. Larkham P J. . 1996

[9]Yun Yuan,Lin Shen Wang,Gang Liu. Analysis on the Approach Route of Overall Planning from the Visual Angle of “Figure-Ground Relation”[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2,1801(174).

论文作者:董芬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2

标签:;  ;  ;  ;  ;  ;  ;  ;  

浅析图底关系理论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董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