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1]2002年在《宣钢系统节能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文中认为运用系统节能的思想和理论,对宣钢实际生产中的能耗和物流的分析,提出了降低宣钢工序能耗的各种措施及工序节能效果。根据宣钢实际生产流程物流图做出了基准物流图,通过基准物流图与实际物流图的对比计算和分析,得出物流的不合理分配是造成宣钢吨钢能耗较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要想降低企业能耗,必须重视对宣钢现有物流的合理调整,尤其是对炼铁工序钢比系数的调整,即降低铁钢比,才能根本改变宣钢吨钢能耗较高的现状。通过计算宣钢生产流程的各种辅助物流对吨钢能耗的影响,得到了生产流程中各种辅助物流对输出主流和能耗的影响程度及规律:对吨钢能耗影响最大的叁股辅助物流为外购废钢物流,烧结返矿物流和外卖铸铁物流;各种辅助物流对能耗的影响次序是,外销物流最大,外加物流次之,输出返回物流最小;而在同一辅助物流对不同工序的影响中,炼铁工序所受影响最大,能耗值的变化最为显着。分析并计算了宣钢辅助物流在现有条件下的最大节能潜力。根据系统节能的能耗解析与预测模型,对宣钢2002年吨钢能耗进行预测;通过与2000年的对比分析,得出在宣钢的实际生产节能工作中,炼铁工序的节能应该成为诸工序的重点,放在首要位置,而炼铁工序的节能则是以围绕降低铁钢比的措施为主,辅以其他降低工序能耗的节能措施。根据宣钢大量现场数据及生产实际情况,编制了一套分析及计算软件,对实际生产中的能源管理工作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赵祯祎[2]2013年在《钢铁企业文化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文化竞争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形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形势的变化进行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不竭动力。在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钢铁企业文化如何创新,适应激烈的竞争形势,推动企业发展,成为企业文化领域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钢铁企业文化创新进行探讨,文章从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创新涵义等理论阐释入手,分析了钢铁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在对钢铁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分析宣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国内钢铁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践探索进行思考,比较分析了钢铁企业文化创新案例中的典型做法和启示,针对宣钢公司实际,提出企业文化创新的对策,以期为其他钢铁企业提供参考。本文认为企业文化创新过程是企业文化各构成要素所进行的一系列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宣钢公司企业文化创新应遵循“个性化”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全员参与”原则、“继承发展”原则、“市场化”原则和“整体性”原则;需建立领导机制、制度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应该从坚持学习培训,增强企业文化创新意识;强化宣传引导,营造企业文化创新氛围;加强企业管理,激发企业文化创新能力;推进精品战略,拓展企业文化创新成果;丰富活动载体,发挥企业文化创新作用;深入理论研究,指导企业文化创新实践多方面采取措施推进创新。
邓思远[3]2016年在《河北省钢铁企业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文中指出河北省是中国钢铁产业的巨头,几乎占据着半壁江山,是名符其实的钢铁大省。钢铁行业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着全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安全。河北省钢铁行业具有经济效益、科技人才、产业规模和矿产资源等优势。目前,河北省具备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有112家,其中绝大多数为民营钢铁企业,产能占河北省钢铁产能的70%以上。河北省的大部分钢铁企业主要以粗放型为主,产品质量差、能耗高、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等,这就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胜劣汰,实现钢铁产业生态化、环境友好和谐化。建设生态经济型、资源节约型企业是河北省钢铁企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更是河北省钢铁企业的奋斗目标。科学地构建河北省钢铁企业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河北省钢铁企业生态效率、生态水平、生态承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钢铁集团主要大型钢铁企业,如唐钢、邯钢、宣钢、承钢、石钢、河北敬业、河北纵横、河北津西、首都长治等为案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钢铁企业生态现状;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选择“十二五”期间8家大型骨干企业的实际数据,计算了河北省钢铁企业生态承载力;分析了河北省钢铁企业生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河北省钢铁企业生态承载的路径和对策建议并展望河北省钢铁企业未来绿色生态目标。
王李平[4]2008年在《河北省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文中指出钢铁企业是河北省的重点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水平直接影响全省单位GDP能耗的大小,因此,开展河北省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方面的研究,对于掌握全省钢铁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能源利用效率所处的水平、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及推进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省级课题研究为依托,在深入分析影响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河北省六大钢铁企业为评价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不仅能够用于确定被评价对象的能效水平,而且还可用于分析影响能效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赵黎黎[5]2011年在《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综合产业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理论关于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钢铁产业环境的客观实际情况,试图建立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评价的分析框架;先通过分析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战略目标构成,考察和总结世界钢铁产业结构变动中的主要并购重组模式及其演进特征,吸收世界主要产钢大国(跨国集团)并购重组经验;再以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战略目标为导向,构建并购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近十年内我国发生并购重组的大型钢铁企业为样本,建立并购重组绩效因子分析模型,对样本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对我国最大的四家钢铁行业主导企业(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的并购重组绩效进行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归纳总结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尝试建立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反馈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分八章,主要研究结构如下:第一章引言:主要论述了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的意义,提出问题,通过对相关理论研究进展的总结与述评,找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理论基础:本章分为叁个层次,首先辨析了并购重组的内涵,综述了并购动因和效应理论;其次梳理了绩效评价的发展过程和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并购重组绩效的概念,明确了其内涵和外延,并总结了并购重组绩效的主要研究方法。第叁章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战略目标分析:首先分析了钢铁产业特征和产业链结构,回顾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发展过程,深入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组织、规模、布局和产业集中度变化情况;然后从叁种不同理论角度出发,结合产业实际状况,分析了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战略目标应包括的内涵;最后在产业环境分析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战略目标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第四章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模式比较分析:首先在考察全球钢铁产业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归纳了国内外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叁种主要模式,并分析了其并购动因、演进过程和内在特征;其次总结了美、欧、日、米塔尔等主要产钢国(跨国集团)的企业并购重组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最后提出了制约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推进的主要瓶颈问题。第五章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首先明确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评价的主体、客体和评价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并购重组绩效评价体系初步框架;然后以近十年来发生并购重组的钢铁企业为样本建立了并购重组绩效因子分析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剔除了初步框架中的弱相关指标,并用因子分析法在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13个原始变量中抽取出5个公共因子,根据因子得分、并购重组绩效总分与排名情况对样本企业的并购重组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对所建立的因子分析模型进行了客观评价,并讨论了可改进之处。第六章行业主导企业并购重组绩效比较分析:以我国最大的四家行业主导企业(河北钢铁、宝钢、武钢、鞍本)的并购重组案例分析为基础,在第五章提取的五个公共因子上又增加了五个与并购重组绩效有密切关联的原始指标。从微观层面对四家主导企业及其子企业的并购重组绩效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最后,归纳了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第七章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系统结构模型及反馈分析:首先引入了系统动力学流率入树建模法和关联数字矩阵反馈环计算法的概念和定理,为构建系统反馈模型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遵循流率基本入树建模法基本步骤建立了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系统流位流率系、定性二部分图和基本流率入树模型;接下来应用关联数字矩阵反馈环计算法实现了反馈环的运算,从结果中筛选出最能表达内部变量作用关系的8条10阶、11阶正负反馈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管理对策。第八章结论与展望:对全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基本结论,并对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展望。本论文围绕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绩效评价问题这一主线,在理论分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梳理、凝炼、提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和创新:首先,结合国内外钢铁业并购重组发展模式和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的战略目标分析,对影响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其次,建立了一个从我国钢铁产业实际情况出发的企业并购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不同并购重组模式下的四个行业主导企业宝钢、武钢、鞍本、河北钢铁集团的并购重组绩效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再次,将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引入钢铁产业并购重组研究,构建了我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系统结构模型,根据反馈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贾秀英[6]2008年在《炼铁厂节能环保工作现状和目标对策》文中指出总结回顾了炼铁厂节能环保工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结合实际提出继续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提高生产力、产品质量、降低各类消耗,认真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推进环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建立节能环保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全厂节能降耗水平,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王立淳[7]2009年在《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整合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并购作为资本扩张的主要手段,在促进企业资本有效运营,加速企业发展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钢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正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冲击,正处于全力以赴渡过难关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研究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整合的案例,就国有钢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做大、做强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钢铁业的产业特点,分析了钢铁产业的所面临的形势,揭示了钢铁产业重组的必然趋势。第二章为并购基本理论。分别介绍了战略与并购的概念、主要方式、动因和应注意的问题。第叁章为河北钢铁集团重组可行性分析。先是阐述了国有企业重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河北钢铁业进行了SWOT分析,概括了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思路,分析了河北钢铁集团重组的预期效益。第四章为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整合方案。介绍了重组的指导原则和简要方案,重点对河北钢铁集团内部整合过程进行分析,强调了整合的重要性;并对河北钢铁集团上市公司唐钢股份吸收合并另外两家上市公司的预案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合理性。第五章为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整合的对策建议,从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重组整合的特点,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邓思远, 盖丽征, 辛占海[8]2018年在《“后去产能”时代钢铁企业提升生态承载力及重塑价值链对策措施——以河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到2017年12月,经过各省的努力,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行业将进入"后去产能"时代。但不能否认的是,出现了"有效去产能"和"无效去产能"两种结局。通过分析,这两种结局的共同推手都是追求数量上的去产能,而忽视质量上的去产能。河北省目前的钢铁产能中有近45%的炼铁能力和27%的炼钢能力,属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限期淘汰的落后产能。文章选取有代表性的河北省若干钢铁企业,以反映质量意义上的钢铁企业生态承载力为切入点,通过评价钢铁企业生态承载力,针对钢铁企业生态承载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后去产能"时代提升钢铁企业有效产能生态承载力及重塑价值链的对策措施。
杨卫东, 杨冬云[9]2007年在《宣钢轧钢系统能耗分析及降耗对策》文中认为通过对宣钢轧钢系统的能耗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先进节能经验,提出相应的节能对策.
参考文献:
[1]. 宣钢系统节能分析及对策的研究[D]. 郭华. 河北理工学院. 2002
[2]. 钢铁企业文化创新研究[D]. 赵祯祎. 燕山大学. 2013
[3]. 河北省钢铁企业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D]. 邓思远. 河北地质大学. 2016
[4]. 河北省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D]. 王李平.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
[5]. 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D]. 赵黎黎. 南昌大学. 2011
[6]. 炼铁厂节能环保工作现状和目标对策[C]. 贾秀英. 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7]. 河北钢铁集团重组整合战略研究[D]. 王立淳. 天津大学. 2009
[8]. “后去产能”时代钢铁企业提升生态承载力及重塑价值链对策措施——以河北省为例[J]. 邓思远, 盖丽征, 辛占海. 生态经济. 2018
[9]. 宣钢轧钢系统能耗分析及降耗对策[C]. 杨卫东, 杨冬云. 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 2007
标签:冶金工业论文; 并购重组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钢企论文; 河北钢铁集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