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霞
南京市浦口区浦厂医院 江苏南京 210031
摘要:肩周炎是针灸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病变,以肩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肩周炎,中医称“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临床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肌肉逐渐萎缩为特征,是白限性疾病。患病后,患者往往因疼痛难忍,动则痛甚,而减少活动,导致某蝗基本生活失去自理,痛苦万分。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运用常规治疗方法,如针刺肩三针、条口透承山,按摩、拔罐、红外线、频谱治疗等,对疗效欠佳的41例患者加用透刺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针灸;透刺;肩周炎
1 临床资料
本组 41 例皆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 17 例,女 24 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5岁;病程半个月一3个月。并且均为经过针灸、火罐、推拿、理疗治疗1周以上.而疼痛毫无缓解、活动范围无变化、情绪上有波动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针灸疗法
取穴:肩髑、肩修、肩贞、举臂(经验穴.肩峰前下3.5寸凹陷处)、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肩前透肩后。手法:各穴以得气为度,其中肩前透肩后的针感以沉、重为得气。加以两组电针。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直接照射肩部,时间20min一30min。
2.2 功能锻炼
在针灸治疗完毕后,帮助患者前后摆动患肢,辅以爬墙,摸颈项、对侧耳朵,患肢旋后运动,时间3 min一5 min。并嘱其自行锻炼,每次5 rain,每日2次一3次。保暖,勿劳作、劳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中肩周炎的疗效标准判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改善;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3. 2治疗结果
41例中,治愈28例,好转9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0.24%。
4典型病例
孙×,女,63岁,因右肩部疼痛1个月,活动受限来诊。患者平素劳作时肩部疼痛,活动欠利,每经活动、自行按摩后好转。l 周前因长时间劳作致右肩部疼痛活动不利,凭经验白行活动,未缓解。至我院予针灸、火罐、理疗l周后,疼痛无减轻,心情易烦躁。症见:右肩僵硬,触之痛甚,右上肢仅能轻微前后摆动,右肩部肌肉萎缩。经加用肩前透肩后针刺手法治疗2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又经治疗5次后,右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自如。随访2个月未复发。
5讨论
肩周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无外乎感受风寒湿邪。或肩关节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或外伤,使肩部气血络不畅,致肩关节疼痛难忍,经脉失养,气滞血瘀,使其功能活动不利,肌肉萎缩。从经络学说来说,是由于手三阳经受邪或气血不足,邪之所凑所致。故治疗上以三阳经的腧穴为主。一般各种医治方法单独或联合使用,均能获得一定疗效,但有一部分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疗效欠佳,甚为痛苦。笔者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手段,使用针灸透刺的方法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善治阳者,于阴中求阳,善治阴者,于阳中求阴。诸多疗法治疗肩痹,多循外周实施,从外向内,逐渐渗透,通过经络活血化瘀、祛除病邪,由于各种可能因素,可导致渗透缓慢,难以迅达贯穿阴阳。肩前属阴,肩后属阳,运用肩前透肩后的针刺法后,经络气血得以从内向外直接贯通,使阴阳迅速得以相通,阴阳得以相济平衡,气血经络得以畅通,疼痛自消,活动功能也自然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①对于曲池和合谷来说,一定要运用好针刺手法的操作,至少要让其中一个穴位的针感能够向肩部传导,疗效才会更好,这正应了针法上所说“气至病所”之意。对于其他穴位来说。主要是取其局部穴位治疗局部疾病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意。对于年老体虚者,使用透刺疗法,只需得气便可。②运用透刺时,务必注意针刺方向,以免发生气胸等意外。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痹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2):18
论文作者:陈映霞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肩部论文; 肩关节论文; 疗效论文; 疼痛论文; 肩周炎论文; 针灸论文; 针刺论文; 《卫生部公告》2015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