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按照健康教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从患者病因、饮食搭配、用药指导等几个方面给予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铁性贫血病人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住院天数,提高住院满意度。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教育;缺铁性贫血;应用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对铁的需求增多供给减少,导致体内储存铁用尽,继之生成红细胞的铁缺乏而引起贫血,贫血是铁缺乏症的最终阶段,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的临床表现[1]。缺铁性贫血是各种贫血种类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为面黄、乏力、头晕、气短、耳鸣、心悸等,发病原因与病人基础疾病、饮食结构和生理因素等多方面有关,因此针对患者的病因、饮食结构等特点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7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60例,年龄19~86岁,中位年龄53岁,文化程度:文盲26例,小学及初中26例,高中及以上26例。职业:农民32例,工人36例,干部10例。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即入院给予环境介绍,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高蛋白易消化含铁丰富的食物,适量活动,积极配合治疗等。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2 健康教育形式
1.2.2.1一对一床边教育
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认知情况及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要给予床边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方式。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和指导,重点突出,必要时结合宣传图画、床边演示等方式,帮助患者理解记忆,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1.2.2.2 反复多次强化教育
对于记性差、年龄大的患者采取反复多次的强化健康教育方式,才能引起患者的重视,提高患者的认知。治疗护理活动的始终都要进行健康教育,反复多次的强化,直至患者全面掌握。同时还可以配合床头悬挂提示牌及提问方式帮助患者记忆。
1.2.2.3 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教育宣传册
针对文化程度高、求知欲强的患者,采取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健康教育宣传册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患者自主学习,也可与责任护士一起共同学习,最后以提问的方式了解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掌握不牢的地方再次强化。此外,还可引导患者提问,以解答的方式对患者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避免对患者已掌握的内容进行重复宣教,而导致患者不重视。
1.2.2.4 健康教育讲座
每周在科内进行健康教育讲座,通过PPT或电视讲座进行集体教育,以帮助患者及家属全面了解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知晓饮食干预及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在讲座过程还可以和患者互动,以巩固相关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健康教育内容
1.2.3.1病因指导
缺铁性贫血病因主要有:(1)铁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主要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这类病人由于需要量增加而未给予及时补铁或者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的铁摄入不足。(2)铁吸收不良,主要见于胃切除术后,胃酸过低,慢性胃肠炎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功能不良而导致铁吸收不良。(3)铁排除过多,主要见于各种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痔疮、慢性消化道出血等所致。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情况及临床检查结果积极查找病因,告知患者病因查找的重要性,及病因治疗是缺铁性贫血治疗的根本。帮助患者改正挑食、偏食等不好的饮食习惯,制定营养均衡的饮食结构。
1.2.3.2饮食指导
缺铁性贫血的患者是体内的铁含量不足,通过饮食补充也是很有必要。合理的饮食搭配,对增加体内铁的含量具有很大的意义。饮食原则如下①多食含铁丰富食物: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材料,指导患者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并告知哪些食物含铁丰富,如动物肝脏、蛋黄、血、瘦肉、木耳、虾米、海带、紫菜等。多食这些食物,可以增加铁的摄入量,提高血清内铁的水平。②适量蛋白质及纤维素的摄入:蛋白质也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备原料,所以在补铁、补维生素的同时,适当的补充蛋白质同样重要[2]。鱼、虾、禽、蛋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应适量食用。与此同时,还要搭配膳食纤维的摄入,纤维素是人体的第六营养素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膳食中的纤维素是人体铁吸收的促进剂,可铁的吸收利用有很大作用。③正确的烹调方法:很多食物由于不合理的食用方法,营养价值大大下降。新鲜的蔬菜现炒现切,可以避免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炒制的时候适当加入少量的醋,能有效降低维生素的破坏[2]。另外,某些食物中的草酸、鞣酸等可抑制铁的吸收,所以在烹调过程中,对于一些含草酸高的蔬菜,如茭白、菠菜等应先在热水中焯一下,然后再炒,可以有效减少其草酸的含量。
1.2.2.3 用药宣教
1.2.2.3.1口服铁剂:补铁原则首选口服,且以二价铁为主。常用为琥珀酸亚铁,100mg每日3次。口服时要告知患者①餐前1小时服用吸收率高,餐后吸收率降低。但空腹服用刺激比较大,可以饭中或饭后即刻服用,低胃酸,胃切除后,长期服用抑制胃酸药者宜空腹服用。
1.2.2.3.2注射铁剂:对于口服效果不好,胃肠手术后,及不能耐受口服药的可以注射铁剂。有肌肉用药和静脉用药两种。①右旋糖酐铁为常用的肌肉用药,副作用主要为过敏反应,患者会出现头痛、面色潮红、荨麻疹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所以,先小剂量0.5ml肌肉注射,观察1小时,患者无不适主诉,再行完整剂量治疗。注射时一定要深部Z字形肌肉注射,定时改变注射部位,以减少局部疼痛及避免造成硬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配合及满意度情况。能坚持服药及输液为依从治疗,其余为不依从治疗,统计患者治疗依从性。满意度调查是均在出院当天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由专人负责调查、整理、记录,共发满意度调查表(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78份,收回各78份,回收率100%。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x±s)为计量资料,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缺铁性贫血发病与基础病因,不合理饮食及不能坚持服药有关,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及家属全面了解自己的病因,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全面评估患者,依据其病因、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个体特点采取适宜的健康教育方式,增加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了住院满意度,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49
[2] 李少玲.社区老年人缺铁性贫血的健康教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8):42-44.
论文作者:王晓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性贫血论文; 缺铁论文; 病因论文; 个体化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