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这里生辉——毛公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纪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这里论文,党旗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纪实论文,毛公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辽宁抚顺山区好大雪。在银装素裹中的抚顺县石文镇毛公村依然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文化中心户屋内歌声悦耳;青年活动室内乒乓球比赛的加油声不断;老年活动室里下棋的、玩扑克牌的,其乐融融;图书室很静,三三两两年轻人在那里翻阅着各种科技书刊。就是这个仅有300户人家的小山村, 在以赵世龄为核心的党总支一班人带领下,由一个改革开放前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人均收入几百元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如今的小康村,到1999年末,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创利税650万元,集体纯收入50万元,人均收入4500元。去年9月,毛公村被中央授予“全国文明村”光荣称号。
要脱贫致富,更要脱愚自强
这几年,“法轮功”在毛公村附近泛滥。毛公村赵德启老人遇到外村人来这里劝他加入“法轮功”组织时,老人毫不客气地说:“我不信你们那玩意儿,我就相信共产党,相信科学,只信勤劳致富。”类似情况也在村中其他人中发生,“法轮功”都被村民拒绝。全村上千口人没有一人练“法轮功”。
在村中担任十几年党总支书记的赵世龄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新时期农民不仅要脱贫致富,更要脱愚自强。为此,早在90年代初,我们就对村民开展科学文化教育,办起了党员活动室、青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开展“文明户”竞赛活动,建起广播站、电影站,安装了闭路电视。理直气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办科学知识讲座。
离毛公村5里路是市里的火葬场。近些年, 不少农村地区盛行大办红白喜事之风。毛公村偏偏不随这个俗。村里有人去世,村委会送上一盒磁带,先录上一段庄重的哀乐,再录上去世人的生平简历和他为村集体办过的好事等。去世的人火化后骨灰盒放进村祠堂,村里的广播喇叭播放一遍那盒磁带。这样不仅寄托了家属的哀思,节省了开销,还凝聚了全村的人心。
党总支就是一面旗帜
1993年,毛公村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赵世龄当时在抚顺市开会,在村里危难的紧急时刻,他不顾交通中断,硬是步行50里路赶了回去。当他趟河爬坡,浑身湿漉漉地拎着鞋走进村子时,心里一下子收紧了。全村房屋有三分之一被洪水冲垮,有的人家连家具、电视都被冲进河里……面对房塌地毁的惨状,许多村民情绪低落,不知所措。
赵世龄家的房子也被冲垮了,但他不顾自己的小家,首先召集村党总支一班人商讨如何带领群众抗灾自救过难关。村党总支面对困难的坚定精神感动了全村人,大家团结在党总支周围,安顿好生活,又很快恢复了全村的生产。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随后,他们在穿村而过的小河上游修了一座石桥,沿河两岸打起了2000多米的石坝。救灾生产红红火火搞了起来,村党总支又因势利导带领村民先后办起了铁矿、塑料集装袋厂、肉鸡联营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现在,这些企业安排了全村90%的劳力,成为毛公村经济发展的支柱。
要树立公仆形象
毛公村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公开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申请过程、履行义务情况、纳新党员程序步骤、考核结果等,提高了群众靠近党组织的积极性。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每年都在30名以上。他们开展党群共同致富专业组活动,即每10户结成一个组,每组都由党员任组长,负责组内思想政治工作和致富生产项目,每年都要评比。
近几年,村上经济条件好了,班子成员也从不拿规定外资金。毛公村有了名气,不少外地人到这里承包工程,一些人给赵书记“红包”,都一一被退回,累计不下4万元。赵书记名望越来越高, 但他的老伴照样在厂里做一般工人,每月只拿300元的工资。家中来的客人, 也从不用公款招待,每年治病吃药费用从来没在村里报销一分钱。去年春,赵书记在查看方塘工地时,自觉体力不支,踉踉跄跄走进附近村民家,一头栽在坑上,当他醒来时,已被村民们送进市内医院。村民们心疼了,说:“赵书记的病,都是为咱们累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