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增加了城市建筑的需求量,因此很地区推出了城乡结合发展策略,实现了城市化建设。城乡规划作为城乡结合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在城乡结合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生态理念及绿色化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渗透,使以往的城乡规划难以满足生态化城乡发展的需求,故需要实现城乡规划转型。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城乡规划的了解,结合相关工作经验,基于生态文明视野分,详细分析了城乡规划转型策略。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乡规划;转型策略
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城市化水平提高,使城市中涌入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增加城市发展压力,故很多地区都进行了城乡结合建设,有效容纳了转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近年来,随着生态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不断应用,使城乡建设也走向了生态化发展的道路,这便意味着城乡建设者及规划者必须根据实际转型以往的城乡规划结构,以实现城乡生态化建设及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健康发展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下文先简单概述了生态文明与城乡规划,然后简要分析了城乡规划中的问题,最后详细分析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策略。
1生态文明与城乡规划的简单概述
1.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几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新人类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中的重要阶段,它关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从敬畏、崇拜和征服自然的文明发展基础上发展而来,属于第四阶段,而我国正处于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度的阶段,所以很多领域都在逐渐融入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生态化发展。因此,生态文明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中,加快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1]。
1.2城乡规划
“城乡规划”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城市和乡镇结合建设发展的规划。城市规划既适应了城市化建设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但在生态文明视野下,传统城乡规划已经满意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因为改视野下城乡规划不仅要加快经济进步,还要建设生态文明,故需要进行转型。
2畅通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生态保护重视度不够
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城市已经逐渐实现了城乡结合,加快了城市化发展,但实际城乡建设中很多建设人员、管理人员及规划人员都只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对于生态保护则选择轻视,如北京、太原等城市,周边的城镇都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导致雾霾、沙尘暴等发生。另外,经济的发展使各大行业工厂大量建立,增加了污染物质排放量,给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2.2后备土地资源不多
据资料显示,我国从2010年起,大多数城市的人口剧增,导致城市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28亩/人,而全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平均为1.1亩/人,这些城市的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之这些城市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且分布在偏远的山区,而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会增加用地需求,导致人与土地资源矛盾日益严重[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城镇扩张出现盲目现象
第一,经济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扩大了农村作坊规模,其数量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农村居民点面积;第二,很多农村劳动力虽然大量流出,但其农村户籍还保留,可以在农村申请宅基地,导致用地量急剧增加,并且建造住宅时还出现土地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导致大量土地资源浪费;第三,城乡结合发展政策的推出,很多城镇出现盲目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3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策略
3.1提高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度
第一,转型城乡规划时要坚持“生态化”原则,并在转型过程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城乡规划的重点内容,以实现生态文明在城乡规划中的渗透。第二,城乡建设人员及规划人员要提高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度,并根据城乡规划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措施,以实现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的同时,提高城乡生态化水平,从而促进城乡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城乡规划转型时要加强对村镇周围绿色地带等环境的生态保护,以保证村镇生态平衡。第三,重复利用资源,如土地资源,可以在住宅建设的同时构建绿化带;并加强对动植物的保护,以保持城乡生态平衡,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及发展[3]。
3.2规划理念转型策略
提高城乡理念转型的重视,即在进行城乡规划时要积极转变规划理念,将传统的规划理念转型为生态文明规划理念,并基于生态规划理念制定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加强对城市保护绿化带的建设,并制定相应的绿化建设制度;第二,使用立体设计原理规划城市交通,并大力支持城市居民乘坐公交车出行,以降低家用车排气量,从而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第三,规划时要对耕地、领地及草坪等进行保护,尽可能种植多的生态植被[4]。
3.3规划技术更新策略
在规划之前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对规划进行辅助,争取能够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城市。例如使用RS技术和 GIS技术等进行城乡整体规划,同时还可以利用 Arc GIS 软件对城市用地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土地资源利用率。
3.4规划内容优化策略
规划内容方面,要多把城市的生态环境作为规划的基础,城乡规划的前提是生态环境承载力,规划的准则是自然和城市的环境融合,城乡规划的内容广泛,涵盖了城市空间、交通、建筑、工业等多方面的内容。
结语
众所周知,城乡建设对我国城市经济、社会经济等有着重大作用和意义,引来社会各方人士的重视。城乡规划是实现城乡建设的关键,一直都是建设城乡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其合理性直接影响城乡建设质量。在当代,随着生态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不断融入,传统的城乡规划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生态化建设发展要求,并且很多规划问题正在日益凸显,所以为更好的促进城乡发展,必须转型城乡规划。因此,上文分别从生态保护、规划理念转型、规划技术更新、规划内容优化四方面,探讨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林隆庆.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J].绿色环保建材,2017,(02):204.
[2]赵挺雄.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J].门窗,2016,(11):254.
[3]赖文俊.试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发展[J].江西建材,2015,(11):37+41.
[4]李迅.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J].城市规划,2014,38(S2):77-83.
论文作者:朱海东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城乡规划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城乡论文; 理念论文; 视野论文; 城乡建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