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一医院 410007)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同给药途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其给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44例患儿均给予肌内注射,A1组22例患儿肌内注射量为1ug/(kg?次),A2组22例患儿肌内注射量为2ug/(kg?次),其中B组44例患儿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B1组22例患儿雾化吸入量为2ug/(kg?次),B2组22例患儿雾化吸入量为4ug/(kg?次),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2组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1组与B1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A2组与B2组相比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A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1组、B1组与B2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对于手足口病给予大剂量肌肉注射治疗以及雾化治疗均疗效显著,但是大剂量肌肉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同给药途径;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属于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夏秋季多发,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臀部皮肤以及口腔粘膜出现斑丘疹,其主要传播途径为过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以及密切接触传播,若患儿未及时接受治疗可引起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1]。目前药物治疗时主要临床方法,重组人干扰素为临床常用药物,但是临床对重组人干扰素α1b给药途径具有争议[2]。本次研究通过观察四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探究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同给药途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其给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44例)与B组(44例),A组:男25例,女性19例,患儿年龄最小为出生后6个月,年龄最大为6岁,平均年龄在(3.2±0.2)岁。B组:男24例,女性20例,患儿年龄最小为出生后6个月,年龄最大为6岁,平均年龄在(3.1±0.2)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我国2010年颁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排除重型以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2)排除在接受本次研究前3周接受激素治疗的患儿。(3)排除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儿。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以及患儿家属同意,所有患儿均由患儿直系家属代笔签署相关知情协议。
1.3方法
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其给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A组44例患儿均给予肌内注射,A1组22例患儿肌内注射量为1ug/(kg?次),A2组22例患儿肌内注射量为2ug/(kg?次),其中B组44例患儿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B1组22例患儿雾化吸入量为2ug/(kg?次),B2组22例患儿雾化吸入量为4ug/(kg?次)。
1.4观察指标
(1)观察A1、A2、B1、B2四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性效果评估标准如下:显效:患儿治疗2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疱疹消散。有效:患儿治疗3天至5天后体温正常,疱疹基本消散,精神、食欲明显改善。无效:患儿治疗5天后体温反复,精神、食欲未见明显改善,疱疹未消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观察A1、A2、B1、B2四组患儿流感样综合征、白细胞减少、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A1、A2、B1、B2四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A1、A2、B1、B2四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情况(见表1),A2组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1组与B1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A2组与B2组相比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手足口病的发生多是由于个体感染肠道病毒,可诱使个体手足口病发生的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肠道病毒为柯萨奇病毒A16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3]。近些年我国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显著上升,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为重组人干扰素α1b,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增强患儿体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从而抑制病毒在患儿机体的侵袭,增强患儿自身免疫功能,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其给药途径有肌内注射以及雾化吸入[4,5]。本次研究显示给药雾化给药的B组与给予及肌内注射的A组,两组无论给药剂量大小,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肌内大剂量注射可引起患儿发生流感样综合征、白细胞减少、肌肉挛缩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剂量肌内注射的A1组,大剂量雾化吸入治疗的B2组以及小剂量雾化吸入治疗的B1组。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其疗效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辉保,符卫民,熬小冬.重组人干扰素α1b不同给药途径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78-80.
[2]卢淑娇,周娇妹,宁海明,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7,(2):93-94.
[3]黄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应用及体会[J].医学信息,2015,(22):113-114.
[4]王泳霞,王照平,殷小平.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6):677-679.
[5]高秀丽,张建刚,唐春萍,等.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辅治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8):76-77.
论文作者:王宁湘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小儿论文; 人干论文; 给药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量为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