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清 广东省廉江市石颈镇中心小学 524457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特点出发,发挥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进行了简要阐述,供相关教师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39-01
前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探究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掌握好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创建教学情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学生对新鲜的知识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学生带入到探究中,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趣味性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借助具体研究来引导学生学习。当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后,也就可以产生出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这一阶段学生来说,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是相对较强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建出情境,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学生在学习“万以内连加”这一内容时,由于教学过程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产生出探究的欲望。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具体情境出发,结合学生喜欢的跳绳运动来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向学生提出在1分钟内能够跳多少个的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就可以与其他教师配合,计算学生在1分钟内的完成数量。由于这种教学活动是十分活跃的,所以也就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借助不同的方式来完成连加计算[3]。
二、保证时间的充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探究教学法时,要从提高探究教学实效性出发,避免出现形式化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确保学生学习的深入性。如学生在学习“异分母的加法和减法”知识时,就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说出计算的方法。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找出计算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中,明确学生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掌握好计算方法后,还要鼓励学生找出不同计算方法的优势,从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够找出最为科学的方法,同时也可以在探究中掌握这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从探究教学模式出发,关注学生学习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学生的特点,以此来将学生带入到学习中,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中还要避免要求学生重复接受教师命令,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习和讨论总结,提升学生认知的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在探究学习中要先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此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与能力,延伸学生思维层次,实现教育目标。在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要做好探究小组建设工作,设计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彼此之间的有效合作来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教学方案,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找出解题的方法。如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就可以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出发,在探究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方法的同时进行探究。在小组之间的有效探究下,能够在探究中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激发学生潜能实现创新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4]。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学习方向的准确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开始将探究教学方法运用到了教学中,但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教学方法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一些教师的探究教学方法存在着形式化的现象,这样也就影响到了教学的开展。还有一些教师比较注重探究教学,但是所开展的探究活动只是结合具体的指令来完成的,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创新工作,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展现学生的探究优势,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从打造新型师生关系出发,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同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交流的深入性。在教育中需要从尊重学生主体性出发,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做好教育创新工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索先进的教学方式,借助观察与思考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学生在学习“物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找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铅笔,皮球等,组织学生进行分类。由于这些物品是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所以也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动手操作欲望,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教学开展提供支持。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避免单纯口头讲述知识,而是要展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锻炼学生动手、动脑与动口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在教育中教师还要端正自身的教育地位,发挥出自身的主导型,维护好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的开放性,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入手,转变学生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好知识的自信心,在保持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掌握探究方法,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用研究[J].北方文学,2016, (25):123-123.
[2]陆松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 2016,(12):34-34.
[3]苑敏.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学生之友:下,2012, (12):45-45.
[4]梁学贵.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8):37-37.
论文作者:黄剑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这一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