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供电局 六盘水 553001)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模注熔接技术在高压电缆应用上,对比传统电缆附件的技术优势,再基于一些实例分析进行对比,点出模注熔接技术需要克服的工艺难点。并对此项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出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模注熔接 技术优势 发展
0引言
传统的电力电缆输电线路中主要由电缆及其附件组成。电力电缆生产技术较为成熟,标准中对绝缘、半导材料的种类以及材料的厚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而电缆附件呈现多样化,绝缘材料与绝缘厚度不尽相同。市场上的电缆附件良莠不齐,其绝缘介质与原电缆绝缘并不能做到一致的电气性能而消除界面。虽然业内人士将大量的精力投在研究电缆中间接头技术上,但是高压,超高压电缆附件,尤其是中间接头每年发生的事故还是层出不穷。
对于上述的界面问题,模注熔接技术却能彻底解决,这种恢复电缆本体的模注熔接技术是以电缆无接头的概念为准心,与传统的电缆附件是没有可比性的新型技术。这一技术将尝试给高压、超高压电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消除事故隐患,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电缆附件发展及现状
电缆附件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类型的特点及局限性。首先出现的电缆附件为绕包式,接着是浇注式、热缩式、预制式、冷缩式。
绕包式电缆附件易松脱、耐候性较差、寿命短,且对施工人员工艺水平要求较高,施工工艺较为复杂,目前此类电缆附件基本被淘汰。浇注式电缆附件主要用于低压等级的电缆连接,由于该电缆附件的致命缺点是固化易产生气泡,目前应用并不广泛。热缩型电缆附件利用高分子聚合材料具有的“弹性记忆”效应原理,采用特殊工艺加工的热缩管等预制件,将热缩管套装在电缆末端或接头处,对其加热,后冷却收缩,热缩管附着在线缆的外层进行防护;冷缩型附件是利用高抗撕、高弹性硅橡胶优益的弹性,用螺旋状塑料支撑材料将原始状态的附件扩张到工艺要求的外形尺寸,安装到位后,把支撑材料一圈圈连续抽掉,附件依靠橡胶弹性紧紧地包敷在电缆上;预制式电缆附件采用高弹性、高韧性的特种硅橡胶,与电缆本体按一定过盈配合在工厂整体预制成型,使用时用力套进安装部位。
2模注熔接技术原理
电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远比其连接的电缆附件的安全可靠性要高得多,从其结构原理而言,电缆本体由均称厚度的绝缘层和外半导电层、等直径的导体而构成圆柱形的稳固电缆主体,所以电缆的电性能,即电场分布更趋稳定、均匀,具有较高的电气可靠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模注熔接技术,即根据电缆结构原理,采用与连接电缆的原材料、主体结构与规格,在现场制作连续等效再生结合的新电缆。与原电缆本体熔融结合形成一致本征特性的无应力锥、无活动界面的屏蔽体。连接后的电性能与电缆本体的电性能均等的高安全状态。
2.1标准方面优势
模注熔接技术的材料选择与原电缆材料相同,制作标准也参照电缆标准。其制造的绝缘标完全准参照甚至电缆绝缘机械性能标准。按GB/T 2951.11-2008中9.1规定进行取样和制备试片,老化处理按照GB/T 2951.12-2008中的8.1的规定进行老化处理。
模注熔接技术制造的绝缘的理化指标检测结果如表1:
表1
2.2电气性能技术优势
模注熔接技术在电气性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导体连接性能
导体采用放热焊接技术,导体等径、低电阻、高强度、焊接点永不老化,经受起故障电流冲击和长期大电流运行,持久可靠的电气连接。导体焊接处的拉断力与本体的比值为91.2%,导体接头的抗拉强度达到其本体强度的80%以上
2.电场应力控制
按原电缆的导体屏蔽和外屏蔽结构、规格和相同材料恢复制作导体屏蔽层与绝缘屏蔽层,实现与原电缆以连续、等效匹配的电缆电场屏蔽体,使电场分布和电场强度处于最佳的自然状态,突出电气稳定性与运行可靠性。
3.绝缘性能
采用与电缆绝缘相同的XLPE恢复,使绝缘与电缆绝缘无气隙界面熔融结合,结构上形成与电缆一致的整体而无明显的接头特性,绝缘强度与原电缆一致,具有更高的电气绝缘和运行稳定的耐久性能
2.3应用实例
模注熔接技术可应用在点缆弯曲处,如下图
参考文献:
[1] 邓长胜,孙建生,徐晓峰,等. “额定电压1kV到3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标准的修订[C]//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 2008.
[2] 李志勇. 各型电缆附件的特点及应用[J].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08,29(1):32-35.
[3] 蒋勇,王平. 快速恢复电缆本体结构新技术[J]. 中国新技术新品,2014(1):98-100.
论文作者:何荣卜,李洪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电缆论文; 电缆附件论文; 本体论文; 技术论文; 熔接论文; 导体论文; 性能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