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课程教材改革之我见_课程论文

农村学校课程教材改革之我见_课程论文

关于农村学校课程教材改革的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材论文,农村论文,课程论文,意见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提出在本世纪末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一项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关系到我们国家在21世纪赶上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艰巨任务。完成这项任务的关键问题是改革我国农村教育。目前,困扰着农村教育的问题很多,这里仅就农村教育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谈些初步设想。

* **

引人思索的数字

下面是1978年入学,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全国学生人数变化的统计数字,以及在各个阶段学生去向的人数。

1978年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人数是2144万人,到1990年完成了十二年中小学教育,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人数变化如下:

小学阶段:

入学人数:2144万人

辍学与流失人数:332.6万人

升入初中的人数:1320万人

升入初等职校人数:17.7万人

未能升学的落榜人数:473.9万人

初中阶段:

入学人数:1320万人

辍学与流失人数:233万人

升入高中的人数:254.4万人

升入中等职校人数:203.4万人

未能升学的落榜人数:632.1万人

高中阶段:

入学人数:254.4万人

辍学与流失人数:36万人

中等职校毕业人数:182.9万人

升入大学的人数:66.7万人

未升学的落榜人数:172万人

分析以上数字可以发现:

1.在小学一年级的2144万人中,只有66.7万人考入大学,约占总人数的3%。

2.初等职校毕业人数(未统计流失人数)17.7万人,中等职校毕业人数是182.9万人。

以上两部分人在思想、知识面和专业技能方面基本上做了就业的准备,初步适应进入社会的需要,共200多万人,约占总人数的9%。

3.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辍学和流失数共580多万人,约占总人数的30%。

4.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未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在思想、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没有做好就业准备,而作为升学竞争的“失败者”进入社会的,共有1278万人,约占总人数的51%。

辍学流失和未升入高等院校的落榜学生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造成以上状况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经济因素。但是,农村教育结构、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严重脱离实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下面我就农村学校的教育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谈点改革的设想。

对教育结构的思索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普通教育。从80年代开始,我国对教育结构进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十几年来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调整,使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发展,有的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人数与普通高中学生人数的比例达到1:1,但对初中阶段的教育结构没有做大的调整。总体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城市要比农村发展得快,农村的教育结构改革不大。

从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状况来看,农村需要的大多数人才,是热爱农村、热爱家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的初级人才。这些人才经过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再经过初中阶段的专业教育,就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致富带头人。为此,应当对农村初中阶段的教育结构进行改革,按照适当比例,将单一模式的普通初中,改革为初级专业学校,培养农村各类产业所需要的人才。

根据以上的思路,在农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使学生小学毕业后,进行较大面积的分流,一部分进入普通初中,一部分进入初等专业学校。在农村大办初等专业教育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措施,是解决学生辍学流失和升不上学就没有出路的状况的重要途径。在农村,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毕业后应有一半或一多半学生接受初等专业教育。

对课程设置的思索

教育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目的,有意识地对人的发展施以影响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学校课程。目前,我国农村学校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课程设置主要以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打好知识基础为目标,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施以影响。课程设计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课程的门类过多,小学9门课程,中学13门课程,脱离农村学校的实际办学条件。课程中主要是文化知识课程,劳动技术和专业技术课程太薄弱。

学校课程设计应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得到主动的发展。小学阶段的课程总体目标,应是教会做人、教会生活、教会学习、教会劳动。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本人的个性特点,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成为具备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合格成员。

根据以上课程总体目标,农村学校的课程基本上可分为四类:基础工具性课程、基础知识性课程、基本技能性课程和基本活动性课程。

基础工具性课程:语文、数学(或外国语)

基础知识性课程: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

基本技能性课程: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和专业技能

基本活动性课程: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交际活动和自然考察活动

当前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是:保证基础工具性课程,设立综合知识课程,加强基本技能性课程,重视基本活动性课程。

保证基础工具性课程:即保证让学生掌握语文和数学这两门基本工具,使学生具有理解、表达和思维的基本能力。

设立综合知识课程:即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自然)等综合为自然科学,将历史、地理(人文)、政治等综合为社会科学。使学生在总体上对自然和社会有一个初步认识,克服课程门类过多的问题。

加强基本技能课程:即将生活、劳动和专业技能课程,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主要课程设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在时间和场地上要保证这门课程的开设。

重视基本活动课程:即要结合农村的客观条件开展艺术、体育及各种社会活动。

对教学内容的思索

1986年,国家教委针对中小学课程教材高度集中统一,严重脱离我国国情的状况,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进行了重大改革,决定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教材多样化。目前全国已编写出8套九年制(含“五四”和“六三”两种学制)义务教育教材和一套农村简易小学使用的复式班教材。经过近几年大规模的实验,并组织专家进行了审查,从今秋开始已在全国各地使用,基本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状况。

新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建立教材体系。教材从内容到形式,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从实验效果看,这些新教材较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这次改革,主要实现了教材的多样化,而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仍然是全国统一的,经济不发达(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对实施新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存在着很大困难。其中,在教材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1.新编教材的内容脱离农村地区学校的实际。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差,社会环境比较封闭,教材中很多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不到,很难理解。

2.这些地区农村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比较差,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讲授起来十分困难,需要对某些教学要求做必要的调整,并迫切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

3.由于教材要面向大多数学校,多是城镇的内容,因此仍然脱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实用性较差,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实践环节仍然比较薄弱。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编写教材时应以加强“四基”为原则,建立教材的编写体系。这“四基”是: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基本事实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形成基本概念和理解基本理论的前提。认识事物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中获得的基本科学事实和现象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定义出发。学生形成基本概念和理解基本原理,没有足够的科学事实和现象作为基础,那是不可能的。否则只是死记硬背、生吞活剥而已。为此,在教材中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或搜集资料、数据,或进行社会访问、调查,来掌握足够的基本事实,然后再上升为基本理论的教学。

基本原理的教学是中心环节,在学生掌握了基本事实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事实和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或分析、综合,得出基本的科学原理。在这里不仅要重视科学原理的结论,更要重视探索科学原理的过程。

基本方法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举一反三。

基本应用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以上各个环节和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让学生明白基本科学原理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使他们知道这些科学原理在实际中有哪些应用,遇到哪些实际问题时,可应用这些科学原理去解决,改变过去学生遇到问题如堕五里雾中,茫茫然不知所措的状况。

根据以上加强“四基”的要求,重新编写农村的中小学教材是十分必要的。

对教学方法的思索

目前农村学校的留级率是很高的,一般是20%-30%,有的地区达到50%。辍学与流失生,大部分是留级生。造成这种状况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上只管教,不管学;只管进度,不管质量;平时问题不解决,期终算总帐,最后用留级的办法淘汰掉跟不上班的学生。有的教师缺乏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单元教学法”进行试验,看看是否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将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划分为若干教学单元,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分析研究,确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测验。

教学目标主要明确这个单元的思想情感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的要求,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教师掌握和操作。

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教师如何从基本事实出发,去讲授基本原理和方法,最后指导学生学会应用。

教学测验是每个单元学完之后,按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具体要求进行的阶段性测验,为的是及时检查学生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没有掌握,以便及时解决。不要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最后积重难返。如果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就不要赶进度,一定要让大多数学生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后,再向后讲授。

按“单元教学法”及时解决每个单元的问题,就不至于造成最后不可收拾的状况,出现大批留级生。鉴于目前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较低的状况,应当配合教科书,为教师编写“单元教学法”的指导书,培训、指导广大农村教师掌握这种教学方法。

以上这些改革设想,是在农村教育实际状况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可能不很完善,希望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标签:;  ;  

农村学校课程教材改革之我见_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