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业谁领风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葡萄酒业论文,谁领风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酒业新贵横空出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也是含酒精饮料产销量最大的国家,而我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历程更是举世瞩目。我国葡萄酒业从无到有,只经过了短短的一段时间“酝酿”,便已经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酒业新贵。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时间里,我国葡萄酒的销售额以10%的速度在迅速增长,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兴的葡萄酒企业。据悉,全国已有大大小小的葡萄酒生产企业400余家,年生产能力也从1996年的17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30万吨,预计2002年,我国葡萄酒的产量更将达到34万吨。同时,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渐增强。2000年,葡萄酒行业的盈利率达73.4%,不仅高于酒类行业的其它品种,而且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也屈指可数。目
前,我国已跃居世界第8位葡萄酒生产大国,我国的葡萄酒业也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加入世界葡萄·葡萄酒组织(简称OIV),成为该组织的第48个成员国,届时,我国将有资格参与OIV标准的制订,从而为我国葡萄酒企业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争取更大的利益。
葡萄酒业的机遇与危机
我国葡萄酒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国家关于“限制高度酒的发展,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饮料酒的发展”的扶持政策。以税收为例,白酒行业的税利比率达到13:1,而对于葡萄酒征收的税则较少,正是国家的这种宏观政策使我国葡萄酒业得以迅速增长。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我国葡萄酒的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据专家透露,尽管我国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不下400家,但年产量上万吨的却不超过10家,绝大部分的葡萄酒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葡萄酒的关税将逐步从原来的65%下调到44%,直至2005年的10%。届时,我国葡萄酒的价格优势将不再明显,相对于国际企业的雄厚资本,成熟产品和运作经验,达摩克利斯之剑已悬在我国葡萄酒企业的头顶了。更有专家预言,在今后的3至5年时间内,我国将会有超过40%以上的葡萄酒品牌被市场淘汰出局。可见,很多实力较弱的中小型葡萄酒企业,未来的处境将会岌岌可危。
三巨头三分天下
从表面上看,我国葡萄酒企业琳琅满目、品牌众多,但实际上我国葡萄酒市场的份额却主要是由“张裕”、“王朝”和“长城”三大品牌瓜分。三巨头三分天下的市场占有率合计高达52%,三家合计拥有全行业资产的38.1%,销售收入合计达到56.7%。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三巨头也各具优势、互不相让。近几年来,张裕在国内市场上的势头很猛,市场综合占有率一直稳居首位。2001年,张裕的市场份额更达到了21.42%,成为国内葡萄酒业中绝对的领跑者。目前,张裕在烟台地区已建成5万多亩的葡萄酒种植基地,优质的葡萄完全满足了葡萄酒的生产。除此之外,张裕还拥有完全与世界同步的酿酒设备,进口设备占全部设备的80%以上,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张裕不但开创了我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河,更直接带动了我国整个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张裕在国际上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曾获16项国际大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更为烟台赢得了“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的荣誉称号,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我国葡萄酒在国际上的形象。
据悉,张裕葡萄酒已远销美国、荷兰、比利时、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了产品海外销售外,张裕还积极进行跨国投资扩张。最近,张裕更与泰国泰中酒业公司合作,在泰国建设葡萄酒生产厂。据了解,双方达成的第一个合作项目是投资200多万元在泰国兴建一家生产能力达5000吨的葡萄酒厂,项目已顺利开展。
为了提高品牌的竞争力,张裕开始走“强强联合”的道路。2001年,张裕和世界第二大葡萄酒集团卡斯特成功“联姻”,双方共同出资5000万元,兴建张裕卡斯特酒庄,联手开发适合欧洲和亚洲市场的中高档葡萄酒。有专家预言,谁占 领了我国葡萄酒业的高端市场,谁就是未来的市场赢家。而张裕酒庄综合了“旧世界葡萄酒”酒庄和“新世界葡萄酒”酒庄的优点,集葡萄种植、佳酿酿造、技术研发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在酒庄建造上与国际流行同步。张裕酒庄酒,必将成为张裕布局高端市场的一张王牌。
“长城”牌葡萄酒是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旗下的著名品牌。1983年,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北沙城)组建,标志着中粮正式涉足葡萄酒生产领域。此后,中粮又先后组建了华厦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北昌黎)和烟台中粮葡萄酒酿酒有限公司(山东蓬莱)。长城品牌的使用权分别授给了这三个酒厂。据了解,位于河北昌黎的华厦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更是国内第一个生产干红葡萄酒的专业厂家。
近年来,华厦干红率先在国内严格按照“国际葡萄酒酿酒法规”生产,从而确保了华厦长城酒的高品质。目前,华厦长城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档干红葡萄酒陈酿基地。在市场拓展方面,长城已经建立起相对稳定,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强大营销网络,拥有93家区域营销商,1200多家分销商。创造了连续十年出口量位居行业榜首的佳绩。
2002年7月,中粮开始对旗下的三家公司开展整合行动,并把统一“长城”品牌的规划工作委托给了与中粮集团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目前,已经开始对三个公司的股份进行调整,据张裕(泾阳)萄葡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全透露,统一后的长城,其实力将足以控制国内葡萄酒市场的价格。
中法合营王朝葡萄酒酿酒有限公司始建于1980年,是我国第二家,天津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合资方为人头马亚太有限公司和香港国际贸易与技术研究 社。在法国人头马强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下,王朝已经挤入国内葡萄酒行业前三甲
的名列,年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成为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全汁葡萄酒生产企业。
2000年10月,王朝葡萄酒成功进入钓鱼台国宾馆。2001年,王朝的产品销量达到了1800多万瓶,人均创利税跃居全国同行业首位。王朝葡萄酒享誉海内外,在国内高档干酒市场的占有率始终保持在40%以上,曾连续4年销量稳居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首位。目前,王朝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势力图谋霸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葡萄酒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近年来,本来就已经硝烟弥漫的葡萄酒业又冒出了一批实力强劲的新锐品牌,其中包括野力、通化,云南红、成都红、茅台等。正是这些成长速度快,充满活力的新锐品牌的加入,令我国葡萄酒业烽烟四起,再无宁日。
1998年1月21日,被称为“红塔山后又一红”的云南红葡萄酒首批产品上市,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云南红更是一鸣惊人。1999年5月,云南红被指定为世博会的国宴用酒;2000年10月,云南红进
入钓鱼台国宾馆,成为国宴用葡萄酒;2001年,云南红销售额达到1.8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2002年9月30日,云南红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目前,云南红的年产量已达1万吨。据悉,在今后的三至五年时间里,云南红将把产量提高到5万吨,力争成为中国葡萄酒业的霸主。
另一个不容小看的新势力是贵州茅台。茅台是世界三大蒸镏名酒之一,在我国酒业有着崇高的地位。
贵州茅台酒厂通过斥资3000万元收购河北昌黎红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使其葡萄酒年生产能力一举达到4500吨,从而开始走上了葡萄酒业的争霸之旅。2002年8月22日,河北省秦皇岛市,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国家评委以及有关专家成立的葡萄酒感观质量评价会,一致通过了对茅台干红萄葡酒的感观质量评价,此举标志着茅台将大举进军葡萄酒市场,在目前的中国葡萄酒市,尽管依然是三巨头处于领导地位,但紧随其后的一些新锐品牌,不排除会对其产生威胁。而能够在葡萄酒市场上兴风作浪的企业,资本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贵州茅台具有丰富的酿酒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畅通的营销渠道,必将给我国葡萄酒酒业带来强烈的冲击。“
标准”成为葡萄酒业争锋的底牌
我国现有的葡萄酒标准体系由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和企业标准三部分组成。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葡萄酒业实际所采用的产品标准都是推荐标准,对产品质量的约束力太差。
在国际上,葡萄酒产品通行生产标准是该酒所用的主导原料———葡萄酒原汁必须达到85%以上,而如今我国却约有一半以上的葡萄酒产品达不到这个标准,属于国际同行不认可的非全汁葡萄酒。正是因为我国葡萄酒行业的标准低,导致整个行业在管理上出现混乱,国家标准没有约束力,阻碍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葡萄酒业的竞争。可见,将我国葡萄酒现行的推荐性标准升格为强制性标准,以提高葡萄酒业的门槛,让所有的生产商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已是我国葡萄酒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显然,“强制性标准”已是我国葡萄酒业最高端的市场准入门槛,它的推广是一人欢笑九人哭的洗牌行为,必会将多数中小葡萄酒企业直接推入深渊。
葡萄酒业的发展之路
在我国这个以喝白酒为传统的国度里,消费者对葡萄酒的保健作用和营养价值还没真正了解,消费葡萄酒的习惯还没有真正形成。葡萄酒生产企业在营销战略上应加大对葡萄酒的推广力度,努力改变消费者的饮酒习惯,引导消费者多消费葡萄酒。
在入世之后,中外葡萄酒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在于标准的较量。我国葡萄酒业现行的多头标准已经成为葡萄酒业健康发展的软肋,建立一个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葡萄酒标准和一个强有力的质量监督法律体系,已是我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安身立命的根本。
葡萄酒的成本与规模相辅相成,我国葡萄酒业要降低成本就必须扩大规模,因此,我国葡萄酒业应加快重组和整合的步伐,以扩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从而提高葡萄酒业的整体利润,使我国葡萄酒业步入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