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西藏拉萨850000)
根据查阅到的相关文献,将大学生学情研究文献分为四类:学情定义研究、学情内容研究、学情方法研究和学情对象研究。
一、学情定义研究
我国关于学情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了“学情”的概念。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赵振旗。他认为,所谓学情,只要是指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理解能力等。即指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情况。其后,有学者从教学论的观点出发,提出学情是学生情况或者学生学习情况的缩略语。发展至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学者形成了一个共识:学情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情况的一种静态了解。教师为了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因素,其着眼点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各方面,其目的是为教学活动提供行之有效的信息与指导。与此同时,对学情研究的不断深入符合国家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改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付诸于实践。改变了教师的知识本位、学习本位及教师本位的思想,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学”。
二、大学生学情内容研究
随着我国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情研究越来越多。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大学生学情内容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三个方面。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者研究发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微观要素,包括学习者、课堂和学习过程,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提出要以课堂为核心、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改善教育质量,并且要重视学生能力在教学中的作用,改进教学方法。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提高学习者的能力,要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产生学习需要的原因,对学习收获及学习策略都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决定着学习的进程。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对某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且学习目标不明确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学者指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不同的学习任务,积极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手段、方法和程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的一种策略。因此高校要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风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三、学情方法研究
根据对查阅资料的分析,主要有四种分析方法。一是问卷法,即研究者通过发放问卷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发现问题。这也是研究大学生学情最为广泛使用的方法。较为知名的问卷有清华大学研究院根据“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问卷的汉化版NSSE-China和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课题“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此外,还有省市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牵头的区域性学情调查研究。以及由地方院校所做的针对具体院校的学情调查研究。二是经验分析法,即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三是类型化研究,即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若干类型,进行针对性教学。如根据学生的学习速度,将学生分为学得快和学得慢两类,并给予不同学习时间来完成相同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四是访谈法,即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方法。
四、学情对象研究
综合大学生学情研究综述发现,研究对象涉及高职高专学生、本科生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
高职高专大学生学情研究中,有学者选取几所高职院校,对入学一年的一千多名学生进行学情调查,问卷包括就读学校、现阶段自己的特征、学业与方法能力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研究发现,高职高专大学生大多存在着自我意识强烈与调节能力薄弱、自主学习需求旺盛与自主学习习惯于方法能力欠缺、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脱节三大矛盾。还有学者从学习观、课堂体验以及学习方法方面入手,发现都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提出今后需要大力转变学习观和学习方法。
本科生学情研究较多,与高职高专大学生不同,本科生学情特点表现为:学习态度积极,部分大学生自主学习观念缺乏;学习习惯多样,考试导向意识强;学生重视师生交流等。此外,还有学者对本科院校进行划分,比较了“985”高校、“211”高校以及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情,发现在学业挑战指标上,“211”院校得分最低,在师生互动指标上也低于地方本科院校,而在教育经验丰富度指标上高于“985”院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情研究主要研究新疆及藏族大学生学情。研究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学经历评价较高、合作学习能力较强以及情感价值得到有效发展,但主动学习意识淡薄、师生互动不足、知识及能力较为欠缺等。针对藏族大学生学情,学者从民族文化心理学角度出发,以内地高校藏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发现藏族大学生学习目标浅近,缺乏远大抱负;承担着心理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以及缺乏相应的学习指导等问题。
五、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学情的研究文献众多,研究的范围和层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我国学者在对学情定义研究上经历了从初期关注学生学到后来的教学一体的历史转变,对学情的定义也日益丰富和规范起来。研究方法上以问卷调查居多。大学生学情研究在问卷的使用上,一类是全国性的问卷。如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课题“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所编制的问卷和清华大学的NSSA-China,都有着较高的信效度。另一类就是自编问卷。该类问卷是研究者结合当地的实际而编制的问卷,这类问卷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但在信效度上有待考证,且推广难度大。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学生、本科生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等方面,包括全国性、大规模的大学生学情调查和地域性的学情调查。前者包括本专科生在内的所有大学生,而后者针对某院校所做的,或是本科或是专科生。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全国性的研究能够掌握全体大学生的学情,但在针对性上却达不到地域性研究那样具体,而地域性学情研究在推广度上又远远及不上全国性研究那样广。
参考文献
[1]赵振旗.应加强对学情的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1988(2):30.
[2]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60-63.
[3]史秋衡. 大学生学习情况究竟怎样[J]. 中国高等教育,2015,(Z1):68-70.
[4]陈琼娥. 我国大学生课堂体验和学习方式年级差异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14.
[5]刘蕾. 重庆市大学城本科生学情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蔡佳佳(1992-)女,安徽合肥人,西藏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
论文作者:蔡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大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问卷论文; 学者论文; 能力论文; 方法论文; 藏族论文; 《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