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分裂期多功能动态模型的制作和使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减数论文,多功能论文,模型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学习必修2“遗传和进化”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遗传变异等的细胞学基础。但由于减数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微观变化过程,其中染色体数目及其行为的变化是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而在实验中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各时期的静态图像,所以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我曾采用了边讲边画各时期静态图的方法,但教学过程繁琐、费时;我曾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教学,其连续动态变化过程虽较好地展示,但一闪而过,其直观性及减Ⅰ和减Ⅱ的前、中、后期图像的特点的对照比较效果仍欠佳;且在2014年5月之前我校仅有两间多媒体教室,若没抢先争取到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权,或遇上停电,只能用书上和板书的静态图。 通过到实验室观察相关模型,到图书室和上网查阅相关文献和图片等资料,我发现现有减数分裂模型功能单一,都是静态的,为此我研究自制了减数分裂分裂期多功能动态模型直观教具,以辅助减数分裂的教学,及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NA的结构和复制等相关联内容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方法和原理 (一)科学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创造法、实验法。 (二)原理 (1)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用单色和双色双螺旋发圈分别表示复制前和复制后的DNA,能更加形象地展示出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特点。扭扭棒可随意扭变形,穿在发圈内,可塑造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的形态。扭扭棒上的绒毛与双螺旋发圈相接触,代表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塑料弹簧发圈拉开呈丝状,自然状态呈高度螺旋的杆状,能演示丝状的染色质和杆状的染色体间的相互转化。用环形磁铁代表着丝点,便于演示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2)将中空车轮绑上匝丝(代表纺锤丝)连接染色体,穿在竹棒上,用绳子拉动车轮在竹棒上滑动,染色体就动了。(3)用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染色体模型代表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在它们的相同位置上套上写有A、A、a、a的小纸片,代表等位基因和相同基因,可演示减Ⅰ后期等位基因A和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和减Ⅱ后期相同基因随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 三、材料与制作过程 (一)材料用具 黄色扭扭棒、环形磁铁、双色双螺旋发圈(分红+白和蓝+白两种)、单色双螺旋发圈(分红色和蓝色两种)、黄色纸、深绿色纸、纸鞋盒、细铁丝、中空且边缘带孔的玩具车车轮、纸壳、竹棒、万能胶水、双面胶、透明胶、绳子、小珠、剪刀、小刀、铅笔、签字笔、排笔、刻度尺、颜料。 (二)制作过程 1.制作染色单体和染色体:取各种色发圈都剪为长为4厘米和6厘米的小段各六段。取扭扭棒剪为长为10厘米和12厘米的小段各六段。将长的扭扭棒穿在长的发圈内,环形磁铁穿在扭扭棒正中央,做成较大的染色(单)体。同理,将短的扭扭棒穿在短的发圈内,环形磁铁穿在扭扭棒正中央,做成较小的染色(单)体,都弯曲成V字形。 2.制作两极和纺锤丝:竹棒用小刀修理后,每两根用透明胶绑在一起作滑动轴。在玩具车车轮中加一纸筒,使车轮能在竹棒上滑动但不滚动,并用万能胶水将车轮和纸筒黏合。在每个车轮上绑上两根细铁丝作纺锤丝。将加工好的车轮穿在竹棒上,再将竹棒穿在长方体纸鞋盒的短边中央。 3.将中间穿有小珠的绳子穿过纸鞋盒两极,绑在车轮上。 4.反复试验、调试,按设计图将相应的染色体固定在细铁丝的适合位置上。 5.制作写有着丝点编号1、2、3、4的黄色圆形小纸片和写有基因A、A、a、a的黄色正方形小纸片,按设计图贴在磁铁上。 6.用深绿色纸包装纸鞋盒,用浅绿色颜料给纸鞋盒内部上色,中间画上绿色虚线。用外包深绿色纸的硬纸板制作隔板,表示新细胞壁。 四、模型使用方法 1.矩形纸盒的外层代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内层表示细胞膜,绿色虚线代表假想平面——赤道板,纸盒两端代表两极,黑色匝丝代表纺锤丝。 2.贴有编号的磁铁代表染色体的着丝点,双螺旋状发圈代表染色体中有双螺结构的DNA,扭扭棒代表蛋白质,发圈、扭扭棒和铁磁组成的结构代表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可展示染色体成分为DNA和蛋白质。 3.把减Ⅰ模型中4号染色体折在后面扭扭棒展开,双手拉发圈两端,代表丝状染色质;双手松开,发圈由丝状变杆状,代表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 4.取蓝色的4号染色体和红色的2号染色体展示,可见复制前的一个染色体含一个DNA分子。出示减Ⅰ模型,观察复制后的4号和2号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已复制,含两个染色单体,DNA加倍,基因也加倍。发圈的红色或蓝色的链代表复制前的母链,白色表示复制后产生子代双链中新合成的子链,说明了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模型中1号和2号染色体、3号和4号染色体都为同源染色体,A和a为等位基因。此时,同源染色体1号和2号、3号和4号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演示减Ⅰ前期。 5.减Ⅰ中期至后期动态过程演示: 先用手轻轻扳动减Ⅰ模型中的匝丝(纺锤丝),使每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演示减Ⅰ中期。 先用手轻轻扳动减Ⅰ模型中染色体,使变为着丝点朝两极,臂向中间。再双手同时拉两端的绳子(两个车轮逐渐移向两极),可演示减Ⅰ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等位基因A和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6.演示减Ⅰ末期:在赤道板处加块隔板表示新形成的细胞壁,1个初级精母细胞就变成了2个次级精母细胞。 7.演示减Ⅱ前期:出示减Ⅱ模型,染色体散乱分布,但已无同源染色体。 8.减Ⅱ中期至后期动态过程演示: 用手轻轻扳动匝丝(纺锤丝),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演示减Ⅱ中期。 双手同时拉减Ⅱ模型左右两端的绳子(两个车轮逐渐移向两极),可演示减Ⅱ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变成两个染色体,相同基因a和a随之分离。 9.演示减Ⅱ末期:在赤道板处加块隔板表示新形成的细胞壁,1个次级精母细胞就变成了2个精细胞。 五、模型使用效果的初步测试实验 (一)模型使用效果的初步测试实验 同一个老师在高一同一层次的两个人数相同的普通班(22班和24班)利用教材和多媒体动画进行“减数分裂”两个课时的新课理论知识部分的教学,教学中22班不使用该模型,24班教师使用该模型结合动画演示教学,小结时请学生上台利用模型演示减Ⅰ和减Ⅱ的前、中、后期六个时期变化过程并说出各期的特点。第二课时最后10min,两个班都进行相同内容的课堂检测。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减数分裂》课堂检测结果如表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教学中是否使用该模型,24班使用了该模型教学,其成绩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生率和及格率都比没使用该模型教学的22班要高,可见,使用该模型比不使用该模型教学,教学效果更好。24班的教学中小结时请学生上台利用模型演示减Ⅰ和减Ⅱ的前、中、后期六个时期变化过程并说出各期的特点,让学生亲身参与使用该模型,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实验结论 借助师生互动和学生亲身参与使用该模型比不使用该模型教学,学生对减数分裂动态变化过程掌握得更好,更能突破减数分裂这一重难点,教学效果更好。 六、模型特点 经功能演示实验和使用效果的初步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有以下特点: 1.功能多样,不仅能演示减数分裂分裂期各时期的动态变化过程,并比较减Ⅰ和减Ⅱ的异同,还有能演示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相同基因的分离,染色体的成分,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转化,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特点。 2.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能辅助减数分裂及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基因分离定律实质、DNA的结构和复制等内容的教学,可用于多节新课和复习的教学。 3.高中生物教材中只有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图像,此模型是对教材无植物细胞减数分裂图像的补充。 4.选材形象新颖,成本低。 5.无多媒体或停电时,此模型可替代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教学中费时的画图过程。 6.直观形象,动静结合,弥补了动画一闪而过,不便于比较减Ⅰ和减Ⅱ的前、中、后期图像的异同的不足;借助师生互动和学生亲身参与使用该模型,比不使用该模型更能突破减数分裂这一重难点,教学效果更好。减数分裂期多功能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_减数分裂论文
减数分裂期多功能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_减数分裂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