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7年化学测试题看今年高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测试题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化学测试题充分体现了今年高考的考查热点、试题类型、能力要求和试题难度。研究和落实测试题的内容,对于提高考生的应考能力,消除畏考的心理障碍,避免陷入题海是相当必要的。下面几道选择题之间的联系就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示。
测试题4 铁棒与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0.01mol/L的食盐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铁棒附近产生OH[-]B.铁棒被腐蚀
C.石墨棒上放出Cl[,2] D.石墨棒上放出O[,2]
这道题测试的知识点是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首先要求考生理解原电池原理,认清在中性条件下发生的是吸氧腐蚀。其次能正确判断正、负极并熟练书写电极反应式。根据“活泼-负极-失电子-被氧化-被腐蚀”的特点,得出铁棒为负极,其电极反应式应该是:
测试题7 把70%HNO[,3](密度为1.40g/cm[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0.35B.<0.35C.>0.35D.≤0.35
这是一道计算题,测试考生掌握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及巧解巧算的能力。因为当假设加入与该硝酸等质量的水进行稀释时,溶液质量增加一倍,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原来的一半,即0.35。但题目所给的是加入与硝酸等体积的水,由于水的密度(1g/mL)小于原溶液的密度(1.40g/mL),因此这时溶液总质量小于原溶液质量的两倍,则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该大于0.35,答案为C,而高考试题22几乎是如出一辙。
高考试题22 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自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A.等于12.5%B.大于12.5%
C.小于12.5%D.无法确定
测试题8 等体积的下列溶液,阴离子的总浓度最大的是( )。
A.0.2mol/L K[,2]S
B.0.1mol/L Ba(OH)[,2]
C.0.2mol/L NaCl
D.0.2mol/L (NH[,4])[,2]SO[,4]
这道题要求考生正确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根据“有弱就水解”可知,以上溶液的阴离子仅有S[2-]会水解,即
S[2-]+H[,2]O?HS[-]+OH[-]
一个S[2-]离子水解可生成一个HS[-]离子和一个OH[-]离子,溶液中[S[2-]]+[HS[-]]+[OH[-]]大于0.2mol/L,所以阴离子的总浓度最大的就是A。
高考试题17 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
A.KClB.Mg(OH)[,2]
C.Na[,2]CO[,3]D.MgSO[,4]
其实,这道题不过是把测试题所要求的阴离子浓度改为阴离子数而已,只要抓住CO[2-][,3]能水解这一特点,问题就迎刃而解。
测试题9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硫化亚铁跟盐酸反应
这是一道很常见的测试题,只要掌握离子的反应规律和表示方法,就能书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由于B中生成的次氯酸是难电离物质不能用离子符号表示,C的电荷不守衡,D漏写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因此只有A是正确答案。而高考试题12也是如此考的。
高考试题12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这里仍然是用离子符号还是化学式表示的问题,醋酸铵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应写成离子形式,而醋酸是弱电解质则要用化学式表示。
测试题10 室温时某溶液的pH值为1,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这是离子共存题,主要测试考生对离子反应的掌握情况。当pH值为1时,B中的CO[2-][,3]和C中的AlO[-][,2]]都要与H[+]反应而分别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可排除B、C而得到A、D为正确答案。这种题目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虽然题目中的离子种类、反应条件(如酸碱性)、题干的要求(如颜色)会发生变化,但只要考生真正掌握了复分解反应、双水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等化学反应,就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对付高考试题9也不过如此。
高考试题9 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因为这两种物质是离子化合物且易与水反应,C、D选项明显是错误的。而从测试题16的结论很容易就会得到A、B这两个正确选项。
除此之外,像有机物的燃烧、溶液pH的计算、氧化还原、有机物结构推断等在今年高考试题中都有所体现,这里就不连篇累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