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话轮是会话的语义单位,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的核心问题。本文以话轮转换为理论基础,对话轮的构成、类型以及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均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掌握话轮转换规则和策略,通过培养学生话轮转换技能来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话轮;话轮转换;会话;外语教学
一.引言
话轮是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所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以及从得到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放弃这个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之为一个话轮。(Sacks,1974)Nofsinger(1991)提出话轮可由四种长度不同的话语单位构成:独立的词语Yes、短语Good morning、分句when we go to school、完整的句子I’m a Chinese.会话是一个合作的过程,特点是轮流发话。讲话者随时可以变成听话人,反过来,听话人又可以变成说话人。如果会话不断进行下去,一个话轮终止之后,另一个话轮又会开始,这个过程叫做话轮转换。本文通过对话轮转换理论进行研究,从话轮的构成、类型以及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等方面来探讨其中的规律、特点和转换技巧,来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好的了解会话的特点,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二.话轮的类型
会话是在会话参与者的话轮转换中进行的,但会话的构成不是话轮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受一定的结构格式支配的。Cook(1989)根据话轮在会话结构中的功能,将话轮分为三大类,即毗邻应对、预示语列和结束语列。
2.1毗邻应对
毗邻应对是由任意两种相联系的言语构成。即给出毗邻应对的第一言语,则紧随其后的言语在逻辑或习俗上与前一言语形成应对。(Schegloff,1968)在会话中能构成这种毗邻应对关系的言语是很丰富的,其常见的应对形式有,问候—问候;提问—回答;请求—同意;邀请—接受等。
然而实际上我们的应对回答是多种多样的。请求可以是同意也可能是不同意,提议可以是赞同也可以是不赞同。
A: Would you like to come over for a drink tomorrow?
B:①Yes, that would be nice.(接受)
②Yes, if it could be after six.(有条件地接受)
③No.(回绝)
④Thanks very much, but I am afraid I am booked up tomorrow night, what about……(谢绝)
同样的,同一个应答方案也可以有不同的会话发起方式。
A:①Let me take this back for you.
②Your dress is really beautiful.
③Best wishes for you.
B: Thanks.
在我们的日常会话中并不只是一系列毗邻应对的会话组合,由于会话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被打断,会话中有时会出现插入序列。插入序列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第二发话人尚不明确第一发话人的言语所指,或者是有意搪塞拖延回应所致。这种插入的话轮不影响整个会话的进行,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嵌入的话轮结束后,会话仍在被打断的地方继续向前发展,所以这类话轮被称为插入序列。
2.2预示语列
由于我们在毗邻应对中发出的邀请可能被受话者接受也可能被拒绝,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尴尬,我们需要先“投石问路”。发号者为试探对方,或引起对方注意而发出的预备性对话,叫做预示语列。常见的预示语列有:请求前语列(pre-request sequence)、邀请前语列(pre-invitation sequence)等。
(1)请求前语列
A:Will you use your bike this afternoon?
B:No.
(请求)A: Can I use it?
B: Of course.
(2) 邀请前语列
A:Will you be free tomorrow?
B:Yes,I am free.
(邀请)A: Oh, I was just going to ask you to have coffee with us?
2.3结束语列
结束序列就是会话的结束语,结束序列往往是一些程式化的毗邻应对的话轮,它可以起到结束对话的作用,而不显得很突然。例如:Good bye.、See you、 bye and so on.
三.话轮转换语用策略
3.1把持话轮语用策略
不愿让出发言权,为避免说话轮次被下一个自选的说话人抢夺需要采取的策略。
(1)运用Sacks所称的“话语未完成部分”的一些词来保持话轮,如:but、and、however等连接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应用“话语未结束标志”保持话轮,如:if、since、when等词。
(3)使用预先告知话轮长短的词语,减少说话人抢夺话语权的可能性,从而保持话轮。如:first、firstly、first of all、then等。
(4)使用停顿补白保持话轮,如:er、um、uh、mmm等。
(5)利用话语标记保持话轮。如:well、you know、let me see等。
(6)利用言语重复和颠倒保持话轮。
3.2 放弃话轮语用策略
说话人放弃持有的话轮,让出说话权。
(1)通过提名选定下一个说话人,即说话人可以利用含有称呼语的短语、句子、句子组合等,比如姓名和称谓,选定下一位说话人。
(2)通过指定话题,使用毗邻应对的会话组合的第一部分话题向受话者发话。
(3)通过使用附加疑问形式的短语、句子、句子组合等,让出说话权。
(4)通过使用由短语、句子以及句子组合等构成的套语,放弃话轮。
3.3索取话轮语用策略
会话过程中,受话者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其通常会采取一定的策略获取说话权,接过下一话轮。
(1)使用恰当的结尾索取话轮。
(2)使用恰当的尾部建议索取话轮。
(3)异口同声索取话轮。
(4)完成或补充话语语义索取话轮。
(5)插入话语索取话轮。在话轮可能结束处,受话者使用插入语表明索取话轮的意愿。
(6)插入言语性反馈信号索取话轮。
(7)重复话语,索取话轮。
四.话轮转换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只靠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交际是远远不够的,会话活动虽然复杂,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是受一定的会话规则支配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搞好外语会话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话轮转换与交际能力
话轮转换理论告诉我们,外语学习者必须掌握话轮转换的技能。因为就会话能力而言,它不只是要求人们如何利用语言形式来组织一系列连贯的话语或听懂发话者的言外之意或会话含义,外语学习者还应掌握话轮转换的规则和机制,懂得如何开始和结束谈话,如何使自己的谈话不被别人打断,如何选择各种话轮类型,如何在会话过程中运用各种非语言手段等等。
4.2话轮转换技能的培养
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话轮转化技能,我们认为有两种方法,间接法和直接法。
(1)间接法
间接法就是让学生参与大量的会话活动,并从中获得会话能力。间接法的理论基础是第二言语习得理论,即学习者是通过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习得语言的。因此,运用间接法培养外语学习者话轮转换技能的途径之一就是“大力挖掘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所拥有的交际潜能”(吴宗杰,1994),让学生在课堂交际中习得话
轮转换的技能.运用间接法培养外语学习者话轮转换能力的途径之二,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大量的会话活动,如一对一练习,小组练习,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有组织的交际活动中,逐渐习得话轮转换的技能。
(2)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以某些具体的微技能或会化策略为中心来设计一些会话项目,并同时规定会话项目的目的或要求直接法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话轮转换的策略,并使学生在这些策略的指导下进行会话活动,培养话轮转换的技能,直接法以话轮转换的策略为纲,并以此安排交际项目。如:开始或结束会话的策略,话轮转换的策略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
五.结束语
话轮转换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会话结构的规律,会话是话轮的序列。在会话过程中,会话参与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来选用各种不同的话轮类型,同时在轮流发话过程中,会话参与者可以借助言语的或非言语的话轮转换机制,以使话轮转换和交接顺利进行。在会话交际中,只要会话参与者能够了解,把握住其规则和规律和特点,并恰当运用相关的交际技巧,就能使交际更富有成效。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话轮转换技能成为提高其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话轮转换技能的培养,教给学生话轮转换的知识和策略,并创造良好的课堂交际环境,使学生在自然、得体的会话交际中掌握话轮转换技能,提高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Sacks et al.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J]. Language.1974
[2]Nofsinger, R.E Everyday Conversation [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5.
[3]Cook, G. Discourse[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4]Schegloff, E. A. Sequencing in conversational openings[J]. 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68.
[5]Stenstrom, A. B. An Introduction to Spoken Interaction[M]. Harlow, Essex Longman, 1994.
[6]Brown, G. and Yule, G.1983.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作者简介:薛荔娉(1996.11-),女,山西省运城市人,运城学院,本科,学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论文作者:薛荔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策略论文; 说话论文; 技能论文; 言语论文; 学习者论文; 组合论文; 运城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