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源县历山中学 山东 淄博 256100
摘要: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潜能,潜能的发挥与教师对他们的赏识分不开,教师对学生总是投以欣赏的眼光,学生就会创造奇迹。数学的学习,单纯靠老师“填鸭式”的讲解、学生被动吸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永远得不到开拓,潜能不可能得到发挥。
关键词:赏识;肯定;鼓励;探索;尊重;个体差异
一个有智慧的数学老师不仅不会选择“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且还会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教师只有善于“长善救失“,才能使学生积极上进。
一、鼓励学生,引导其探索新知识
新课标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即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要重要的多。
在教学中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如何把数学教学内容转化为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潜心研究。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远比会解一道高难度的数学题重要的多。
例如:新授课“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节,可以让每个学生课前、课上多次动手操作。第一,课前利用每个学生手中的有线练习本,这是一组等距的平行线,由此得到“”.第二,课上提出问题“三条距离不相等的平行线截两条直线,还有类似结果吗?”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索交流,由此得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第三,根据原图引导学生平移其中一条直线,得到“A”字型基本图和“X”型基本图,由此得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和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了自己的猜想,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学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即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又体会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粒相同的树叶。”这句话证明了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千差万别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的学生差异虽然很大,但是这种差异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即理解到的是孩子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孩子认知风格或者说学习风格也是有差异的;每个孩子学习动机是不一样的。为此,我常思考今后将如何关注孩子个体的发展,不让自己在成为故事中愚蠢的马夫。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从而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数学,那数学课堂必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如果设计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知识的产生、变化的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有次外出学习,长途跋涉的我们都很疲劳,静静的望着窗外,很少有人说话。我们都看到了车窗外一片片的果园,突然一同事感慨到:果园里有苹果树、梨树、桃树等各种果树,不可能长一样的果实,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为什么我们老是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我们为什么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什么不因材施教?一连串的发问,让我们再次陷入了沉思:是啊!我们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太少。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贯穿课堂始终。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巧妙灵活,增加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价,也要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是给予肯定和表扬还是投以期待的目光,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这样能增强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必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相信学生一定能行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自主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强。作为教师不可以打击他们跃跃欲试的兴趣,剥夺他们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而应以投以赞许、肯定的眼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兴趣,他们肯定能抓住课堂40分钟,从而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实现高效课堂不再是空话。
在2015年刚送走的一届毕业生中,一女生成绩非常突出,平常做题几乎没有失误,基本不丢分,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综合素质都是非常出色的。可是在临近中考的前一个月,连续几次考试数学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每次都是发挥失常。和学生谈过之后,我发现孩子是考场上过于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当时我想了各种办法鼓励她,我说:你是咱学校的佼佼者,你已经做得非常优秀,你是最棒的,不要有丝毫的担心,在考场上以一颗平常的心来对待中考,肯定没问题。记得中考前一天我还和这学生谈过一次。中考成绩孩子考了116分。
可见,学生最需要老是的鼓励和肯定,老师一个赞赏的眼光、一句鼓励的话语比长篇大论的说教要有效的多。
老师应该对学生表示信任,这样才能使他们有自尊、肯自律、乐学习。对学生该信任时信任,不放心时要谨慎。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不能因为言语上过失,让孩子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数学上新授课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孩子感觉很简单,领会的快,但是有些孩子感觉学习吃力,需要指导、需要点拨,但千万不能见学生暂时掌握不好,又以偏概全的重述,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消化吸收的时间,相信每个学生完全有能力掌握好,不能让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 认为学生“行”还是“不行”,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可能都很大。教师的赏识与放手,对学生发出的是“我能行”的正信息;教师过度的讲解,过度的不信任,对学生发出的是“我不行”的负信息。在学生自己思考、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赏识激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教育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应具有理解性、激励性、发展性。唯有如此,才能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发展中的学生;从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唐芳芳,女,(1984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人,汉,大学本科,山东省沂源县历山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论文作者:唐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孩子论文; 平行线论文; 是有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