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力论文,社会主义现代化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 要 总设计师邓小平以高度的智慧、战略的胆识,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问题,提到一定历史范围之内,置于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之上来解决,成功地建立起他的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卓越理论,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 现代化 生产力标准
众所周知,发展国民经济分“两步”〔1〕走、 到本世纪末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毛主席、周总理在世时确定的〔2〕; “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3〕, “在经济上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4〕、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则是由邓小平同志确定的。
应该说,现代化不是中国的发明,中国的真正发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浸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就是努力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五六十年的时间,如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算起要用上百年的时间”〔5〕。
正是邓小平同志,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问题,提到了“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6〕,置于生产力标准基础之上来解决。 他肯定“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基本路线”〔7〕, 用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8〕来设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系统工程, 形成并制定出关于中国的发展战略:〔9〕
——战略目标:“在经济上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战略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算起要用上百年的时间”。
——战略部署:“基本上实现现代化”〔10〕,“分三步走”。
——战略布局: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11〕
应该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问题,是“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的核心和根本点。鉴于笔者在《论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系列论文〔12〕里已主要从战略部署角度谈及这方面的内容,本文则主要从战略目标的角度即从分析“实现标志”入手,来谈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卓越理论,来阐发邓小平同志的天才思想。
一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来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列宁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13〕邓小平同志则将生产力标准进一步阐释为“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4〕进而他把自己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理论,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置于生产力标准基础之上,真正让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扎根。
依据生产力标准看问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标志主要有三个: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第一个标志,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到了下个世纪中叶“在经济上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或者说“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的战略构想已经完全实现。
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标志,是跟“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15〕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没有疑义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能够把“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和“在经济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提并论呢?
首先,这两种提法都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例如,1984年5 月29日,邓小平同志在谈话中说到,“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我们就可以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16〕此后,邓小平同志还多次提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一目标。他还解释说:“接近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是说制度,是说生产、生活水平,这是可能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17〕1985年3月7日,他又直接将生产、生活水平二个指标并列在一起——“在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使人民的生活比较富裕。”〔18〕
在这里,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发展水平包括“生产、生活水平”;而“生产水平”又可以分解为二个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就是说,对同一经济发展水平,可以根据生产力标准理论,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来描写和表述。
其次,从统计学观点看,“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质上说的是一码事。十分显然,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这里成功地使用了统计学中的“平均数”的概念。因为从统计学的意义上说,“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个目标,它要求,而且只能要求在经济上达到发达国家们的同一指标的“平均数”。而后者又可以表述为“在经济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党的十三大已明确规定:“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既然“经济上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是指“平均数”意义上的接近,那么不难设想,到了下个世纪中叶,无论是中国境内,还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范围内,其各自“内部”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同样是存在“不平衡”的。在西方,一些经济发展跑在前面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会超过“平均数”;在中国,香港、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同样会超出全国各省市的“平均”发展水平。
邓小平同志在创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理论过程中,他的天才和创见突出地表现在既继承前人而又突破陈规上。就拿“基本上实现现代化”〔19〕来说,传统的观念看重“生产技术”因素,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又是一个世界性可比的概念,在生产技术上,它以一定历史时期世界范围内经济技术最高水平为标志。人们知道,马克思曾经以“手工磨”和“蒸气磨”来划分不同的经济时代,他说“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20〕;列宁曾以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来描写共产主义;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曾以“到1980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1〕来标志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第一步”设想。人们看到,正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问题上,邓小平有自己的创新:一是强调“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22〕二是在选择什么来标志“基本实现现代化”问题上,邓小平同志选择的是“生产、生活水平”指标而不是“生产技术”水平指标。这就是突破陈规!
但是,突破陈规并不等于可以丢掉传统中正确的东西。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忽视生产技术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而是将四个现代化建设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特殊要求,熔合在中国发展战略里,体现于生产力标准之上。他说:
——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的伟大革命。〔23〕
——搞四个现代化,要“把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地转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2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25〕
——“我们要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26〕“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27〕
——“应该充分利用世界上的先进成果,包括利用世界上可能提供的资金,来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28〕
由此可见,中国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日,也正是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
二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第二个标志,是邓小平同志关于“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29〕的构想已经完全实现。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 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30〕
这就清楚地阐明了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质,是“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是“为了使我国消灭贫穷,走向富强,消灭落后,走向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1〕邓小平同志在谈论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他的天才和创见集中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
——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32〕
——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33〕
——我们说的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4〕
——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35〕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是“青出于蓝而又胜于蓝”的:
——他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6〕
——他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第一次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37〕“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38〕
——他在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第一次说明了:“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39〕
人们看到,邓小平同志将“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的艰巨任务,提到了“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用“三步走”战略来解决。
1987年,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比较明显的成就”,可以宣告“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已经达到的时候,邓小平同志不忘告诉人们:“还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状态。”〔40〕
总设计师邓小平站在时代的最前面,高瞻远瞩。早在1984、1985年,就对本世纪末的前景进行科学分析:“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41〕他说:“就是达到了这个目标,中国也不算富,还不是一个发达国家。”〔42〕他继续说:“中国要真正发达起来,接近而不是说超过发达国家,那还需要30年到50年的时间。”〔43〕“第三步比前两步要困难得多。”〔44〕根据他的设计:
——只有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45〕
——那时,1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就是6万亿美元, 这是以1980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计算的,这个数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46〕我国综合国力达到世界前列,社会主义优越性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47〕
——如果我们达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美元,而且是共同富裕的,到那时就能更好地显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制度。〔48〕
“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思想。
关于“大大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49〕他把发展社会生产力规定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最主要的任务。
关于共同致富。应该说,共同致富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理论的根本点。邓小平同志指出: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50〕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51〕
——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起来,并且使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提倡人民当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52〕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3〕
所以,到了下个世纪中叶,中国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日,正是同时落实了“共同富裕”政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之时!
三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第三个标志,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之上了。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要体现在生产力能够更好的发展上。”〔54〕
“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其真切含义是什么?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55〕“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结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56〕
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关键是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57〕、争得比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要体现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提高,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这表明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没有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不会有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理论是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因而它汇集了这位世纪伟人的许多理论瑰宝。例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关于经济上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创造,对于构建起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理论大厦是至关重要的,其理论价值极为巨大。且看关于我们发展战略的“三部曲”:
——正是它,从战略上规划了“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30年到50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58〕
——正是通过它,总设计师建立起了他的关于百年内人口大致按算术级数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前30年增长的基础上后70年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较快的增长速度”理论。
——它包涵着、联系着“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理论,即通过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生产力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几何级数增长;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促使人口按算术级数增长;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实践已经证明并且继续证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理论是科学真理。
那末,为什么说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之上了?
第一,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是“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本身所固有的涵义之一。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发达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约达四分之三了。到了下个世纪中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时当然已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均水平。换言之,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日,就是经济上超过资本主义国家水平之时。这就是说,社会主义中国的生产力就已经比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更高一些”了。而资本主义已发展几百年,我们从建国算起,才发展一百年,两相比较,当然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
第二,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由于中国“八五”期间取得辉煌经济成就,使邓小平80年代初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提前五年实现。也正是在“八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超过日本和韩国,已取得“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得都快”〔60〕的优异成果。
第三“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用我们几代中国人的实践证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邓小平同志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结束篇中作出结论:“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61〕以前笔者认为,这意味着社会主义中国要用一百年走完资本主义花几百年走完的发展路程。现在看来,并没有真正弄懂总设计师此话的本意。笔者现在的理解是:这意味着社会主义中国要用一百年走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花几百年才走完的发展路程。或者说,要用一百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花几百年还没有走完的发展路程。
*收稿日期:1997—06—20
注释:
〔1〕〔2〕〔21〕〔22〕〔23〕〔24〕〔25〕〔26〕〔27〕〔28〕〔35〕〔55〕〔60〕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4、237、4、276、135、150、86、129、133、234、231、231、 167
〔3〕〔4〕〔5〕〔7〕〔8〕〔9〕〔10〕〔11〕〔14〕〔15 〕〔16〕〔17〕〔18〕〔19〕〔29〕〔30〕〔31〕〔32〕〔33〕〔34 〕〔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6〕〔57〕〔58〕〔59〕〔6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6、259、258~259、248、305、267、320、345、372、383、57、 89、109、320、224、225、122、229、209、208、373、265、123、172、232、109、102、102、226、225、216、364、195~196、137、364、 364、111、373~374、149、63、255、251、356、383
〔6〕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2
〔14〕列宁选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23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44
〔12〕该系列论文共3篇,第1篇《总设计师邓小平设计的“经济表”》见《上饶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第2篇《邓小平的“经济表”及其几何级数算术级数》见《上饶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第3篇《邓小平的“经济表”与现代化道路理论》见《上饶师专学报》1997年第2 期。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