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是重要的组成材料,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使用寿命、结构的安全等方面.因此,根据水利工程的建设的自身特点,对水工材料、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探索,就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水电施工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深化,水利水电施工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凭借其自身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其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甚至决定整体工程的实用性和耐久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混凝土技术老化、长期受水力作用产生质量问题等引发的严重事故频发,所以全面认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1.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在建筑工程中非常常见的施工技术,其主要的优点就是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利用了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确保施工建筑的整体质量。混凝土技术就是利用混凝土来进行施工,并在施工中将钢筋作为施工建筑的结构框架,两者相互作用就能够达到非常完美的结构状态,也能够确保建筑物在后期的工程进展。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重要的环节就能够按照正确的比例进行配置混凝土,因为混凝土中的材料种类比较多,其中的任何一样出现超标的情况,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成分,分配混凝土比例的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为了能够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需要加大重视力度,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
2.1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在这几种组成成份中,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应着重在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目前,一些地区实行的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值得肯定。
水泥: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砂: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石子: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
水: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样着重控制。
外加剂: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应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的复合型混凝土外加剂,以适应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多种要求。
2.2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应要求施工单位严格原材料计量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搅拌机应配备水表,禁止单纯凭经验靠感觉调整用水量的做法;对外加剂,应事先称量出每盘一份加入,禁止拿铁锹随意填加;对砂石料,应坚持要求每次过磅称量,不提倡小车划线做记号的体积法。另外,还应对每盘的搅拌时间、加料顺序、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是否离析等进行抽查。在较大的工程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电脑计量的搅拌拌站,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人为因素,使配合比得到可靠的保证。
2.3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控制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度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针对不同的板、梁、柱、剪力墙、薄壁型构件应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振捣器;当混凝土浇筑超过2m应采用串筒式溜槽。应审查确认施工缝的设置位置是否合适,使施工单位安排好混凝土的浇筑顺序,保证分区、分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搭接。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对混凝土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3.水利水电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
3.1混凝土在水闸中的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水闸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工作。若是在水闸出现质量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建设及后期使用。水闸的建设方式有两种,涵洞式和开敞式。若是场地比较空旷宽敞就可以利用开敞式的水闸建设;若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比较狭窄的山间,则需要使用涵洞式,这样不仅节省空间还能够充分的发挥水利水电建筑的作用。在利用混凝土技术需要注意的以下两点:①准备浇筑水闸底板时,必须利用混凝土在最底层进行铺垫,这样的设计既能够稳定整体的结构,还能够防止水闸建筑下沉;②混凝土浇筑应该加大控制的力度,注意底板的面积。若是水闸底板的范围比较大,就需要加强混凝土的整体强度,以此确保底基的坚固性。
3.2大坝建设中分缝分块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大坝的建设都是经过多个阶段才完成的,包含了很多混凝土施工技术,分缝分块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它能够加快建设施工的速度,提高施工的效率。分缝分块施工技术是指,在混凝土浇灌中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钢筋结构方向进行,顺应相同的方向和高度,错缝浇灌的好处就是浇筑的水泥块比较小,不用考虑浇筑时候的温度,只要控制好水量就行。还有一种浇灌方式是通仓分块浇筑方式,这样的浇筑方式一般用于面积比较大、长度长的水坝建筑。在通仓分块浇筑的施工中,机械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施工的整体速度非常快,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3]。分缝分块的浇筑方式是一种能够快速提高施工效率和时间的施工方式,受到了施工单位的青睐,在掌控好混凝土比例搭配的基础上,能够提前完成施工的任务。
3.3大坝建设中接缝灌浆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而且隐蔽的工作,对施工的技术和工艺的要求都非常高。而且在接缝灌浆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时刻的遵守接缝的顺序,就是想要对横向接缝进行灌浆,在对纵向接缝进行灌浆,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后水坝的完整性。
结语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城市的发展速度,还能够完善周边的环境,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建设中重要的环节,需要认真的对待。在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设计环节的重视,还应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更加需要加强检验环节的人员储备,这样才能够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
参考文献
[1]李赛华.浅谈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J].江西化工,2017(06):222-223.
[2]窦艳飞,蒋强强.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6(07):345.
论文作者:廖晓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利水电论文; 水闸论文; 外加剂论文; 水泥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