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孙红霞

循证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孙红霞

孙红霞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重庆 400042)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循证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了病人疾病相关知识,改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及生存质量。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我院实施的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指导的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将两组患者在焦虑值,相关疾病知识掌握,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后焦虑值的比较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遵医行为、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值,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894-0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于内科危重疾病,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患者生命[1]。对该类患者除了给予正确的治疗外,及时有效的健康宣教在整个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循证健康教育是遵循证据的健康教育,是依据符合主、客体特征的高质量证据;是运用适合健康教育活动主、客体特征的高质量证据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2]。本文将循证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44-76岁,平均 岁,发病时间在6h-12h内。所有病例均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持续性胸痛≥0.5h心电图显示急性期改变,相邻两个或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胸部导联≥0.2mV,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过正常值上限两倍,肌钙蛋白T或I阳性。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60例为观察组,按循证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宣教,另6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方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循证支持小组 选择在心血管内科工作6年以上的护士4名,其中主管护师1名,担任组长。对该小组成员进行循证健康教育的护理知识培训,保证每名小组成员都能充分掌握循证原则,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循证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确保标准一致。

1.2.2收集资料,确定问题,提出问题,是循证护理的第一步。所以我们首先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健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因患者的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病情、年龄的不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与需求也不同,所以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我们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确定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

1.2.3寻找、选取最佳循证证据 对确定的问题,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网络系统和相关期刊上进行检索,对检索的相关文献作为参考资料。再组织循证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对查阅的参考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选取最有力的证据,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制定出最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案。

1.2.4健康教育实施过程 健康教育分四个阶段进行,分别是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及出院指导。并根据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不同需求,选择发放健康手册、面对面个别指导、护患交流、示范宣教等方式。

1.2.4.1急性期的健康教育:患者在这一阶段病情处于危险期。此时健康教育的重点是讲明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

1.2.4.2病情缓解期的健康教育:患者经过治疗,病情得到缓解。建立合理的饮结构,健康指导的内容还包括吸氧、休息、排便、疼痛等方面。在健康指导的过程中要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有所了解从而正确认识疾病。

1.2.4.3 疾病恢复期的健康教育:此时患者的病情逐步趋于稳定,让患者认识到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及危害,并及时纠正。让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运动方案,注意患者运动前后心率、血压情况以及有无胸闷、胸痛等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4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此阶段的健康指导是让患者掌握有关自我保健知识,预防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和再发心肌梗死。指导患者自身进行血压、心律监测,讲解急性发病时的处理方法。

1.2.5评价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SAS评分比较。所收集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PSS17.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循证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值;降低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

表一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入院时 出院后

观察组60 58.6±6.644.6±7.8

对照组60 58.5±6.855.7±7.4

P值p>0.05P<0.05

表二 2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上的比较 (n)

组别 例数疾病相关知识并发症的预防康复运动的方法

观察组60 54 56 59

对照组60 31 30 30

注:P<0.05

表三 2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n)

组别 例数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观察组60 54 5 1

对照组60 34 21 5

注:P<0.05

3 讨论

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缺乏防治疾病的知识,从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而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有时可能导致一些真正有效的护理方法未被采用而一些无效或有较大副作用的护理方法却被长期采用。循证护理则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一种以当前所能获得的、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基础,同时结合护理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用实证对患者实施组价护理方法[3],通过讨论与分析,制定出最科学的健康教育方案。本研究中对观察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了循证健康教育模式。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根据循证过程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明显的解除了患者患病后焦虑、抑郁的情绪,并且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这就说明循证健康教育模式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护理质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护理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苏懿,王磊.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4):467-469.

[2]祖光怀.循证医学与循证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4):260-262.

[3]张宏,朱光君.循证护理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护理分册,2002,21(4):154-156

论文作者:孙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  ;  ;  ;  ;  ;  ;  ;  

循证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孙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