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对“教”、“学”新概念的认识分析&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调查_英语论文

高中学生对“教”与“学”新理念的认同程度分析———项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理念论文,高中学生论文,新课程标准论文,程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强调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育部,2001)。

之所以要进行课程改革,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改革的目的是不仅要解放老师,更要解放学生(朱慕菊,2002)。为了更好地贯彻课标,了解作为受众的高中生对课标中提出的“教”与“学”新理念的认同程度很有必要。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对象来自一所市区重点高中、一所市区普通高中和一所县区重点高中,在三所学校相同年级(高二)各抽签抽出两个班级,然后在适当时间进入班级随机选取25名学生发放问卷。本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

2.调查方法

(1)团体测量法:参照马志鹏、唐丽芳(2004)等人的研究,以课标中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五项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教材使用建议为维度,自编了“高中生对英语课程标准认同程度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分别对学生施测。

(2)个人访谈法:依据问卷的五个维度,笔者拟定了访谈提纲。在受测学生完成问卷后,根据学生意愿从每个班级中抽取了5名学生分别进行了集体访谈。访谈提纲如下:

①你如何看待课标中提出的课程总目标?

②你如何看待课标中提出的五项内容?

③你比较喜欢哪种课堂模式?

④你如何看待考试在学习中的作用?

⑤你如何看待新教材?

3.数据处理

收回问卷后,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分类整理,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发现,高中学生对课标中提出的“教”与“学”的新理念普遍持认同态度。但是,他们对各种理念的认同和理解尚停留在表层,亟待提高。具体调查结果见下:

1.对课程总目标认同程度的分析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课程目标的核心思想(教育部,2001)。

课程目标结构图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课程标准更注重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你认为如何?”时,选择“很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生比例高达88%,而选择“不好,与考试相冲突”的仅占12%。访谈中多数学生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一课程总目标表示认同,他们“很想真正学会英语,能说、会用,能用它与别人交流”。虽然他们对课标并不完全了解,甚至有56%的学生根本“没听说过”,但绝大多数学生接受了课标提出的培养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理念。

2.对五项内容认同程度的分析

课标指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其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本调查发现,高中学生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认同程度深浅不一,但基本上令人满意。

(1)语言技能——突出综合能力,力争全面发展

语言技能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以及综合运用这四种技能的能力。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你认为英语技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71%的学生选择了“综合能力,有利于全面发展”,而仅有13%的学生选择了“读写能力,有利于考试”,16%的学生选择了“听说能力,有利于交际”。这表明,在大部分高中学生看来,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并无孰轻孰重之分,四者协调全面发展才是学习英语的正确途径。学生既要告别应试教育下的“哑巴式”英语学习,也不赞成纯口语交际式的英语学习。学生的这一态度为课标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访谈中问到这一问题时,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听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与现行考试密切相关的能力,而很少有人提及“说”这一技能。这与问卷中反映的情况相矛盾。

笔者认为,学生在问卷和访谈中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可能源于受应试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思维惯性。这种思维惯性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可能是实施课标的最大障碍。所以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将是首要问题。

(2)语言知识——看重功能与话题

语言知识是语言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课标提出高中学生应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个方面。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你认为英语学习应侧重什么?”时,选择“功能”和“话题”的学生分别达到74%和54%,而对于传统英语教学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的认同率偏低,分别为37%和34%。访谈中,有位学生的回答很有代表性,“说实话,我对英语口语更感兴趣,但日常学习中老师更注重词汇和语法,考试也只考这些,很矛盾。”这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重视语言实际运用”理念的认同,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机械学习语言知识的厌恶和反感。对新理念的认同和对现状的无奈使学生处于一种矛盾之中。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将现行的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的改革相结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切实落实课标中提出的“教”与“学”的新理念。

(3)情感态度——认识合理,但仍需深化

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情感态度方面,笔者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爱好为主展开调查。59%的学生认为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对英语学习影响很大,28%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还有13%的学生认为两者无关。学生普遍表示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是很明确,还有许多学生表示:“学英语就是为了考试”。这表明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还未深化为自身能力发展的内在需求;学生缺乏主动性,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4)学习策略——认识模糊,尚待提高

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称为学习策略(教育部,2001),具体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笔者就这四种策略分别设计了问题对学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在认知策略方面,58%的学生学习英语时“很少预习或复习,偶尔会进行一下总结”,而19%的学生“从不预习或复习,只听老师讲解”。

在调控策略方面,78%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而13%的学生则“从没想过”该问题。这表明大多数学生在调控策略的使用上存在问题,还没有认识到它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也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时带有很强的盲目性,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在访谈中,部分学生反映课业负担过重,根本没有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可见,“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理念还未真正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中。

在交际策略方面,61%的学生“偶尔会”主动用英语与别人交流,而35%的学生则“从来没有”主动用英语与别人交流。访谈中得知,很多学生“除了上英语课,其他时间几乎没有用过英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缺乏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二是传统英语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学生交际愿望不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资源策略方面,调查发现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料主要以课本和报纸杂志类为主,分别占78%和58%,选择其他(如影视)的占25%,选择网络资源的占3%。这一调查结果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的学习资源趋于多样化,这无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忧的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某种程度上仍呈现单一化,即以培养读写能力为主导的书面资料仍占据主体地位。当然,这与学校的设施配备密切相关,也牵涉到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影视等现代信息媒体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立足课本,适当扩展,向外延伸,既要打好坚实的语言基础,又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发展英语交际能力而学,而非为考试而学。

学生学习策略知识的欠缺在访谈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大多数学生选择避而不谈。在笔者的追问下,有学生提出“学习策略就是先预习、后复习”,还有学生反问“什么是学习策略”。可见,学生对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还很陌生。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是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关注和指导,才能真正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只有充分运用学习策略,才能实现高效的、符合认知规律的自主学习。

(5)文化意识——意识薄弱,尚不到位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理解和使用英语,也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当问及“你认为了解外国文化习俗对学好英语如何?”时,37%的学生认为“必不可少”,58%的学生认为“有些帮助”,也有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关系不大”。笔者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英国人见面爱谈天气”“西方人信仰基督”“他们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这些回答多集中在对外国文化习俗的浅层理解上,表明学生的总体文化意识比较薄弱,还没有真正领悟到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对教学模式的认同程度分析

按照课标的要求,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笔者就此设计了问题,以了解学生对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的认同程度。

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持认同态度。当被问及“你认为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时,76%的学生“基本满意”,3%的学生“很满意”,而21%的学生则明确表示“不满意”。在被问及“你认为哪种上课步骤比较好?”时,55%的学生选择了代表交际功能教学法的“设置语境呈现——操练——交际”,25%的学生选择了代表听说法的“讲解——示范——复述——操练”,而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代表传统语法翻译法的“读——讲——译——析——练——背”(Harmer,2000)。84%的学生认为,老师设计大量的课堂活动“很有必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访谈中提到很喜欢上这样的英语课,因为“课堂上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既能学习英语知识又能用英语和同学交流”。这反映了学生对传统英语教学方式的反感与排斥,以及对新的英语教学方式的期待和欢迎。

4.对现行评价方式的认同程度分析

课标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是检测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笔者就考试这一现行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虽然高中学生对频繁进行的考试“深恶痛绝”,但出乎意料的是仍有50%的学生认为考试在英语学习中“很必要”,36%的学生采取折中态度,认为考试“可有可无”,而仅有14%的学生认为考试在英语学习中“完全没有必要”。

当被问及对现行评价制度的看法时,学生并没有表现得很激动,多数学生表示“不能改变的就要学会适应”,一个男生更是用“带着镣铐跳舞”来比喻高中学生对考试的态度。

由此看来,高中学生还是在很理智地审视现行考试制度的,考试虽然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巩固所学、检测效果、促进提高”这一点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5.对新教材的认同程度分析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以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指导思想的新教材体现了时代性原则、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然而,令笔者感到意外的是,高中学生对新教材的反应却很平淡。当被问及“你认为新英语教材如何?”时,选“非常好,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仅占22%,而71%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内容形式兼顾”。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其一,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不敢、不能或不会开发新教材并充分发挥其知识性、趣味性及实用性的特点;其二,广大高中生忙于应付考试,无暇顾及其中的知识性、趣味性及实用性。当被问及“你最喜欢新英语教材哪一部分?”时,66%的学生选择了“文章”,而对于着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对话”和“听力”部分,分别仅有27%和3%的学生选择。

四、思考与启示

课标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发展。高中学生无疑是受益群体,因此他们对课标持较高的认同态度。当然,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标了解不够,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全不了解。这反映了课标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也反映了部分英语教师在认识上存在缺陷——学生只管学习,听老师的就可以了。教师在实施课标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此方面的知识,以赢得学生们的积极配合,从而师生互动,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宋凤宁等,2004)。

课标可简化为“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即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为五个基本点。然而,学生对“五个基本点”的认同程度却深浅不一。

就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这两方面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语言知识中较看重功能与话题,而不再是一味地注重词汇和语法;语言技能中一改以往“读写为主,听说次之”的应试思想,认识到应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两个转变反映了学生头脑中的学习重点已经发生转移,并且与课标的要求相符合。

但在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三方面,高中学生普遍认识模糊。学好一门语言,需要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同时,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Johnson,2002)。但本次调查表明,无论是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还是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大多数学生都未充分有效地利用,而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作用几乎被学生忽视。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权,缺乏对时间的支配权。以所调查的几所高中学校为例,学生从5:40起床到22:30(夏季)熄灯就寝,每天13节课排得满满的。学生们按部就班把一天的课“撑”下来已属不易,根本没有时间去调配认知、规划目标、扩大交际、补充资源,更何况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们早已习惯了被支配的学习方式。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赋予学生主体地位,使其发挥主动意识。

可喜的是,高中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英语课堂与课标理念是一致的。他们认为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以互动为前提,以语言运用为目的。学生的这种认识为课标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高中学生接受课标提出的“教”与“学”新理念做了很好的心理铺垫。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不难发现,高中学生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课标新理念是期盼和欢迎的。本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式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育部,2001)。因此,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在教师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当然,这也给高中英语教师增加了相应的职业压力(孙杰远、李青,2005)。

五、结束语

本次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大部分高中学生在看到新世纪英语教育改革的曙光时,为之欢欣鼓舞,却又被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紧紧缠绕。虽然学生们在做问卷和访谈时做出了比较符合期望的选择,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考试分数、名次排列以及择校升学仍是学生们挂在嘴边的话题。“新”与“旧”发生着强烈碰撞。

“只要进行改革,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新旧思想、行为的冲突。关键是要全面、客观、准确地对这些冲突进行分析”(程晓堂,2009)。“新”与“旧”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育理念的不同。课标蕴涵的先进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教育发展的趋势。同时,新课标的实施不应与传统英语教育彻底决裂,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传统英语教学中大量行之有效的认知习惯和符合教学规律的基本学习方法应在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标签:;  ;  ;  ;  

高中学生对“教”、“学”新概念的认识分析&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调查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