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4-019-0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实验的地位尤为突出。英国化学和物理学家波义耳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没有实验任何新东西不能深知。"诺贝尔奖获者、美籍华人李正道教授也说过:"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演示实验如同教师率学生乘实验的帆船在化学这片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通过观察分析,从而认识理解化学世界;学生实验犹如学生在化学海洋里、海滩上采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本人不断尝试、探索,从心理学角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教学心理学认为,一个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要经历操作概念~操作表象~具体操作~熟练运用四个阶段。操作概念就是把某一操作的本质和规律抽象出来;操作表象就是把感知过的某一操作过程概括地影映在头脑里所成的形象;具体操作是把操作表象见诸于实践,还原为实际操作;熟练运用则是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跃迁,是形成技能的高级阶段。
那么,如何遵循上述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呢?
一、教师演示与学生模仿相结合
初中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要使他们形成操作概念和操作表象,教师必须给予直接的感性经验上的支持。对于一个新的操作,教师不仅要讲清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而且还要作演示示范,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的概念和清晰的表象。教师演示实验的操作一定要细致,规范,为确保实验成功,课前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反复预试,努力使演示实验的现象明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仔细观察,透彻领悟,准确模仿。即要"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思维能力。
教师在示范操作时,学生所形成的操作表象是他们模仿操作的直接因素。我在对学生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中特别注意自身示范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用品干净,排放整齐,操作规范,准确,熟练。一方面介绍观察要有目的,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充分利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细心捕捉实验现象,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即:反应前后物质的色、态、味极其变化,是否有气泡、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一连串的模仿练习。对每一步教师都要逐一讲解示范,待学生能正确说出操作程序后,再让他们分步模仿练习,在模仿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及时提示疏漏之处,纠正不规范的操作,通过不断尝试、对比、矫正,逐步削弱意识控制,增强动觉控制,掌握操作的基本规律;然后,通过独立操作加以巩固提高,使操作的准确性、协调性、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也可以让那些好动,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到讲台上亲手操作,让其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看到的现象,台下的学生也能仔细观察,相互小声议探讨:正确的操作方法,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解释产生现象的根本原因。这样,既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他操作中的科学性、准确性、协调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肯定和鼓励。在这种和谐的求知气氛中轻松突破难点,抓住重点,还加深记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转变差生。
二、简单练习与复合练习相结合
学生实验应由单项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一项操作可以将其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局部操作进行单项分步练习,如胶头滴管的使用可分为:"一持、二挤、三吸、四滴、五放"等五步,在单项分步过关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连续操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有些复杂的操作可以在"一级解剖"的基础上,进行"二级解剖",甚至"三级解剖",逐步完成从单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过渡。
经过一段时间的单项训练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综合练习,协调各单项分步操作间的动作,以强化实验基本操作的灵活性、连续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地讲,通过观察性实验,反复、系统、周密地观察,研究物体的形态结构、性能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蜡烛的燃烧实验;通过操作性实验,正确熟练地使用最基本的实验仪器设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通过分析性实验,训练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能力,学会量变、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比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通过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实验设计的任务,独立地查找文献资料,选择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方案,选用实验设备,独立地进行操作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探究性的综合分析,如"用生石灰等原料制取氢氧化钠"实验。练习中,师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学生之间的多方面交流,实行民主教学,形成民主探究的气氛。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讨论和思索过程中得到成功,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
三、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相结合
技能的形成要靠反复不断的练习。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比较集中,时距短,而后面的实验安排时距相对较长。由于练习的效果与练习的次数、练习时间并不呈线形关系,相反,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会产生消极情绪,兴趣下降,注意涣散,导致练习效果不理想,倘若练习密度过大,这种趋势亦将更为明显;所以,适当的分散练习比过度集中好。
在操作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心智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技能形成的"高原期"。由于操作练习的时距较长,教师除在学习态度、意志方面对学生加强外,还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增强信心。比如鼓励学生自做家庭小实验,开展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晴雨花的制作"、"捉迷藏的猫"以及"自制汽水"、"服装面料的辨别"、"水中传递火炬"等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扩大视野、开阔思路、提高观察能力,寓知识于娱乐之中,训练实验操作技能,激发他们为解释这些现象而刻意搞懂其反应原理的求知欲和置身科学实验的热情。促使学生能尽快地突破"高原期",从"山穷水尽"中走进"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四、形成定势与促进迁移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圆其说",让学生既要敢"大胆假设",又要能"小心求证",但"标新立异"和"大胆假设"在任何实验操作中都绝不允许鲁莽草率行事,都必须按严格的操作程序及规范进行操作。 已经掌握的技能对于新技能的形成产生促进性的影响,就是"正迁移",反之,产生抑制性的影响,则是"负迁移"。
在实验操作技能上的"正迁移"主要来自于操作相同或相似因素。如学生掌握"液体药品的取用"后,对"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操作技能的形成,就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正确的握毛笔的姿势,对胶头滴管的持法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负迁移"则主要来自生活习惯和似是而非的因素。如手持试管时"满把抓";闻气味时鼻孔直对瓶口,手持胶头滴管或横或倒,用过后随便乱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明辨是非,找出异同,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削弱"负迁移"带来的不良影响。
九年级是学习化学的起始年级,刚开始接触实验教学难度大,许多学生做实验是出于好奇心,好玩,热衷于看热闹,草草了事,有些学生做实验时,对实验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尚不明确,就急于动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有些学生往往不遵守实验规则,总想把一些他们不熟悉性质的药品混在一起,看看能否发生什么化学反应,结果造成实验仪器损坏和药品消耗,滴管污染实验事故常有发生。所以加强安全教育,严密组织,做到定组、定位、定人、定仪器药品、定职责,保证实验安全,消除学生顾虑。学生实验前要求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药品仪器,理解基本原理,搞清实验内容,牢记实验装置及操作程序,写好实验预习报告,经检查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动手实验前要求先点清仪器和药品,排列整齐,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废液不得乱倒,实验时,严格要求学生规范化操作,细微准确地观察。我在巡视中一旦发现问题即时指点,个别问题单独辅导,普通的问题集体辅导,对实验中出现的失误或失败,严格要求学生补做或重做,并让他们深入体会,反复思考,认真分析,最终成功的完成实验操作。这样,形成学生规范操作的学习定势,获得经验,通过迁移,将它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责任意识,警钟长鸣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五、班级授课与分层辅导相结合
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与文化成绩好差关系不很大,而与个性心理特点关系十分密切。如有的学生操作非常细致认真,但动作迟缓,不但影响实验的速度,而且对某些"稍纵即逝"的现象来不及观察,贻误时机,有的学生动作虽快,但毛手毛脚,缺乏细致和耐心,甚至损坏仪器、碰翻药品。因此,教师在了解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其扬长避短,学有所得。对个别学习态度不太好的学生,要加强正面教育,使其端正思想,明确目标;对极少数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订出切实可行的补差方案,耐心辅导,强化训练。
总之,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寻找开发学生智力资源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调动实验这根主动脉,匠心雕塑,精心培育,学生的素质和实验操作能力会得以提高。
论文作者:钟志菊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操作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现象论文; 化学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