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的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残疾人论文,要点论文,模式论文,社区论文,李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李莉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撰文,从社会保障实施社会化的角度对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传统的专业医学康复模式强调残疾人个体功能的调整和恢复,注重残疾人的个体责任,其技术难度大且费用较高;社区康复模式的产生适应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式的转变,注重残疾人需求的满足,弥补了专业医学康复模式的不足,且充分调动了多元化主体参与残疾人康复事业的积极性,有力地整合了多部门、多主体资源,为残疾人的全面康复和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资源基础。
作者认为,从社会保障社会化运行的宏观视角去思考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对社区其他形式保障的提供模式具有更为深刻的借鉴意义。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的实施,应沿循社会保障实施社会化的思路,从资源基础、筹资机制、管理协调、服务提供、技术指导以及支付方式等方面进行思考和不断改善。以社区为依托,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网络,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残疾人活动场所等现有资源,做好“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作,构建“资源共享型”残疾人社区康复体系;在明确各级政府筹资责任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化筹资,建立“可持续性”的筹资机制;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推进“多部门合作”的管理协调机制;在专业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寻找社区医生、残疾人家属、有志于社区康复事业的社会工作志愿者等“社会化、多元化”社区康复服务的提供主体;形成由专业到非专业、由机构到个人的“多层次”的技术指导网络;另外,基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康复工作的真正动力源的观点,还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支付方式。
总之,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是对传统专业医学康复模式的拓展,是一种能有效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的人性化、社会化模式。它反映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实施社会化的趋势,体现了政府部门、残疾人家庭、专业康复人员、社区医生、社会工作志愿者等多种社会化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残疾人社区康复事业的开展需建立在资源整合、相关部门协调、多方主体参与、多层次技术指导、政府持续投入且形成科学合理支付方式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克服传统医学康复模式供给能力不足的缺陷,在实践中不断彰显能力,为社会保障其他项目的实施社会化提供借鉴。
标签:社区康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