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馆无论是在服务设施还是在服务手段上,都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人民群众的现实文化需求,建立一种以大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服务模式成为新时期文化馆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入手,对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必要性及内容构想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数字文化馆建设提供助力。
关键词:新时期;数字文化馆;服务模式;建设
目前,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的历史时期,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无论是获取资讯、学习知识、阅读书籍还是休闲娱乐,这些生活行为都已经与各种数字化平台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群众文化的传播也不例外。实体、固定的文化服务点已经不足以满足数字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迫在眉睫。怎样运用新技术,提升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品质,值得我们思考。
一、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目前,随着网络数字化的普及,全国大中城市的市级甚至县(区)级文化馆大多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但是通过浏览这些网站不难发现,现有的文化馆网站,主要是基于web1.0技术,以无锡市文化馆的网站为例,主要是以编辑为特征,网站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文化馆工作人员进行编辑处理后提供的,用户只能单向阅读网站内容,其核心只是信息发布,这其实并没有完全发挥数字文化馆的服务效能。而针对互联网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现在更多的网站数字化建设已经开始向web2.0,甚至更高层次的技术倾斜,相较之下,后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交互性。web2.0环境下,个人不再是互联网信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作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融合到了互联网的发展之中。为了能够符合国家公共文化的建设要求,同时也为扩大文化馆文化服务体系的受众群,现有的数字文化馆平台(即文化馆网站)建设的升级迫在眉睫。
二、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必要性
(一)信息浏览方式进步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各地文化馆总是习惯于将文化原件或者复制品简单展示出来,人们在欣赏和浏览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自己想看的内容,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效果也比较一般。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数字文化馆的出现,将数字技术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人们只需输入相关的关键词便可在网站上获得想要的资料或视频,十分便捷。
(二)产业文化馆建设的重要基础
鉴于文化馆的主要任务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所以其很长一段时期都是仅仅作为一种公益性组织而存在的。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文化馆决不能再坚持传统的观念,要增强自身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向产业化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自身的发展,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更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三)文化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
数字文化馆建设使得各地文化馆之间突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形成了一个文化馆群体。如此一来,各地文化馆便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各种相关资源和信息有机联系起来,再经过后期的梳理与整合,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借助这一平台,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获取各种文化资源,享受到更先进、更广泛、更便捷、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了对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做到了资源共享。
三、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内容构想
数字文化馆建设,具体来说, 就是如何建设和升级文化馆网站,在网页上增设并完善各种主题版面,使之适应数字文化馆建设要求。
一方面,建设完善三种主题版面。一是开设“文化鉴赏”版块,根据实体文化馆提供的服务内容,建设涵盖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戏曲和曲艺的鉴赏版块,并安排相关业务人员值班管理。在这个“鉴赏厅”内, 人们可以通过浏览和阅读, 学习和了解各类艺术的基础知识,对各类艺术的知名作品进行鉴赏, 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同时能够通过音频、视频和文字聊天等远程对话方式,与值班的服务人员展开积极地交流互动,就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实感体验中寓教于乐地展开学习。“文化鉴赏”版块的建设要动、静分开。例如:将经典舞蹈的一段教学先呈现给观众,让参与者跟随学习,学习几遍后,利用目前市面上成熟的“ 体感互动” 或者“增强现实”的技术,提供让浏览者按照音乐节奏跳舞的服务 使浏览者能够从自家电脑屏幕上既能看到教学演示,也能看到通过本机摄像头录制的自身舞姿,增强民众的学习和参与兴趣,还可以支持浏览者将自己录制的舞蹈影像上传到网站,并开展比赛评奖等活动,丰富互动内容。二是建设“ 数字阅览”版块。数字文化馆的数字阅览版块应该有别于数字图书馆的概念,这里主要供浏览者查阅关于文化艺术的信息,同时观看各种艺术的视频。目前我国各地文化馆的主体用户仍为老年人,而大部分老年人的视力不好, 阅读不方便。因此数字阅览版块的数据内容应以有声图书等音频资料为主。三是建设“地区文化名人堂”版块。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文化名人,这些艺术家和大师为当地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 建设当地的“文化名人堂”,将他们的简历、取得的成绩和代表作按照文艺的类别进行行区分后,专门进行展示,既能弘扬民族文化,又能增进基层民众对于当地文化发展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另一方面,扩大多媒体服务内容。网络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新时代的群众文化工作者要主动解放思想,积极想办法, 把更年轻的社会群体吸引到文化馆来。因此,在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上, 要充分考虑年轻人的需求和爱好,把文化服务的内容做到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电视、游戏机等多媒体移动终端上。比如对于一些普及价值较高的免费文化展会,文化馆方面可以主动出面, 积极谋求与优酷、土豆等网络电视供应商展开合作, 由商家派出专业人员对展会全程或关键环节录制成视频,发布到其网站上, 由于这些网站在国内影响力较大,相比与单纯发布在数字文化馆网站上, 收看者将多得多, 普及率也将高得多。再比如,文化馆方面可以主动出面与娱乐公司联系,将京剧脸谱、古玩字画等鉴赏价值较高却又不易辨识的文化艺术作品制作成“连连看”、“ 大家一起来找茬” 等类型的游戏作品,作为网页游戏放在数字文化馆的网站上, 让浏览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艺术知识, 同时也在社会年轻人群中增加本馆网站的口碑。 总之,文化馆在数字文化建设和服务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加强和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和服务是各级文化馆发展和壮大的必然趋势。
论文作者:卿垂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文化馆论文; 数字论文; 文化论文; 网站论文; 内容论文; 自己的论文; 版块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