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问题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农产品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农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抓手。鉴于我国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也在快速提升,尤其是农产品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然而,因为近年来国际市场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导致我国农产品领域的国际贸易产生了失衡的问题,极大地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这一情况也引起了我国政商业界的极大重视。合理地认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失衡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鉴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逆差还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下去,所以,设计出不仅能够保障农业安全,而且又不会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产生巨大冲击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农产品领域国际贸易失衡的突出表现 (一)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态势出现了失衡 据一项统计,2003年我国的农产品贸易额达到了1867亿美元,出口贸易的总额以及增长速度均超出了进口贸易的总额以及增长速度。然而,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产品进口量就出现了逐年暴增的现象,而农产品的出口量却增长得相当缓慢。如果我们分析2003年至2013年这10年的数据统计就可以了解到,中国农产品的进口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4.2%之多,而出口年均增长率仅仅只有11.1%,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产生了失衡的问题,并且导致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持续拉开 如今,在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持续提升的状况下,农产品贸易逆差也不断提升。截止2013年,我国已持续了10年之久的逆差,而逆差总额达到了510亿元之多,所以也就成了全球第二农产品逆差国家。这就证明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市场竞争力持续下滑,逆差还在持续加大。 (三)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够均衡协调 中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出口通常集聚于水产品、园艺类产品等少数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之中,而进口的却是牛奶、粮棉等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该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导致了农产品贸易逆差问题。 (四)我国贸易区域格局显得不够多元化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市场降低了集中化的程度,然而南美洲以及亚洲依然为农产品进出口首要市场。中国农产品的进口对于南美洲与亚洲等少数地区的依存度非常大,而且中国国内各地区的发展也不够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的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偏高,其次是东北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相对较少,这也是造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的一大因素。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剖析 导致我国农产品贸易失衡的原因相当多,例如,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之间有所差别、人民币升值预期、农业产业结构所具有的合理性以及当前政治体系等 (一)高储蓄率造成的影响 因为受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人口组成结构以及社保机制不够完善等因素之影响,我国的储蓄率和别的国家比较起来,显得很高,而高储蓄就会造成投资需求有所增加,从而提升了生产力,并且导致出口的增加,进而造成国际贸易失衡。 (二)产业结构造成的影响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农业占比不大,服务业严重滞后。由于工业比例过高,导致我国的国内市场需求出现了不够流畅的问题,进而导致生产力出现过剩,且该趋势在短期之内难以改变。 (三)别的因素造成的影响 如今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之局面,且因为我国实施了相对比较优惠的引入外资的相关政策,诸多国外资金进入到我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累计直接利用外资的金额达到了1万多亿美元,这也是导致我国出现国际贸易失衡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强化,科技、信息以及网络等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于生产标准化的不断推动,导致农产品物流业成本的快速下降,而且我国诸多私企也竞相加入到加工贸易业之中。这样一来,我国民营农产品企业就进入到了全球性生产网络之中,尤其是私营农产品企业对于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所带来的影响变得愈来愈大。外资农产品企业在我国外贸交易中具有的比例也非常高,这一比例自从本世纪之初起始终保持于50%以上。外国的直接投资不仅推动了我国生产力实现新的发展,也造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出现失衡,汇率也必然会影响到国际贸易以及汇率的提升,反之也是一样的。 三、解决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问题的对策选择 (一)积极改进农产品贸易的品种与结构 致力于改进农产品贸易的品种与结构,是缓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是要运用农业发展的禀赋以改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品种与结构。一直以来,我国农产品业发展必然会受到技术以及资源等多个方面的极大限制,所以在开发农产品国际贸易之时应当切实转变现有的自给自足型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二是要积极落实农业走出去战略,从而找到农产品全新的出口增长方向,进而实现我国农产品在出口总量上的不断增长。三是要通过集约化等经营发展方式来推动我国农产品贸易走向多元化。要以食品安全为基础,致力于进口我国比较缺乏的那些农产品,以解决我国部分农产品过于稀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应持续推动我国具备比较性优势的农产品转向出口的进程,从而真正改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格局,同时要注重调整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区域化状况。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农产品市场集中化趋势愈来愈强,也就缺少了对于市场风险所具有的规避力,例如,大豆和棉花等农产品的进口往往会依赖于美、印等其他国家,只要卖方实施市场垄断,很容易造成价格的提升,进而造成我国农产品贸易倍受损失。 (二)依赖于科技创新以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 当前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偏于紧张,造成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量不高。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大量可以用于出口的农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这样一来就造成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低。近年来我国出口的蔬菜以及畜禽类、水果等农产品均大量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农产品这种整体质量不高的现状提升了加大农产品的进口力度。所以,要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样不但能够加大农产品出口的力度,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农产品的进口率,这对于有效缓解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国际贸易逆差来说显得极为重要。要致力于提升农产品的总体质量,关键在于立足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之中的具体运用,落实农产品行业的标准化生产,侧重于提升农产品具有的品牌意识,并且用农产品生产的微观化组织形式之变革,更加切实有效地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之中的应用。 (三)加快我国农产品业的价值链建设 有效地加快我国农产品业价值链建设的步伐,也是解决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问题不可缺少的内容。一是食品加工业唯有持续提升科技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食品安全的质量,才能真正塑造出具备国际知名度的现代农产品品牌,进而提升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实施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实力。二是要持续对我国的农产品业加以整合,切实运用产业价值链以创建我国的新型农产品业。要把上、下游企业加以联合,打造出具有更高质量的现代农产品业价值链体系。三是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加以扶持的力度,有效激活农产品企业参与到现代农产品生产体系之中的积极性,更好地健全我国农产品业的价值链体系。 (四)进一步帮助农业走出去以改进农业结构 从当前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对于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失衡问题,与其说是关心农业领域的国家贸易逆差,还不如说是关心粮食安全工作。如今,在粮食安全问题之中,许多人始终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误会,总是觉得粮食安全就应当在本国自己的土地上所生产的粮食来养活全体国人。这样一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就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资源制约以及技术制约。在当前的实际条件下,我国的农业发展一定要排除粮食领域自给自足之定向思维,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合理地减少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全面释放出农业资源用在生产具有更强优势的农产品上,并且致力于提升出口面,应用农产品走出去战略以改进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结构。 (五)有效分散当前农产品市场面临的风险 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进口市场过于集中,从而加大了农产品市场面临的风险。二是因为进出口大国的效应而造成了农产品贸易的条件出现了恶化趋势。这就需要通过加快进出口农产品的多元化进程来化解其中的风险。近些年来,我国的进口农产品高度集中化之趋势,和进口集中比较类似的是,我国部分农产品的出口,不仅抑制了农产品出口的价格,又容易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因此,不管是进口农产品集中,还是出口农产品集中,均有可能影响到我国从农产品国际贸易当中所得之利益。所以,我国一定要从战略层面上考虑替代农产品的进出口方式,从而真正促进农产品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我国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农产品生产国与贸易国。在国内的农产品生产趋向于平衡的状况之下,一旦本国内的农产品生产量减少1%,也就相当于需要从国外市场中进口将近600万吨的农产品。在我国农产品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提升的状况下,我国的农产品产量供应缺口对于全球农产品安全必然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我国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本国资源以实现农产品能够实现基本自给。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市场竞争热度的持续升温,我国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一定要持续改进品种与结构,从而实现农产品产业的升级,推动本行业价值链的发展,并且促进出口市场实现多元化,进而真正找到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必然选择。 联系电话:010-6601361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问题探讨_农产品论文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问题探讨_农产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