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毛泽东热研究述评_个人崇拜论文

中国近代毛泽东热研究述评_个人崇拜论文

现代中国毛泽东热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中国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历史巨人毛泽东对现代中国社会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方面之无与伦比的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改变20世纪中国社会根本面貌之宏伟实践中的指导地位,决定了敬仰、颂扬和认知毛泽东,学习、宣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现代社会持续不断的一大立体性、全方位的瑰丽景观。以社会思潮的视角阶段性地界定和描述所谓毛泽东热潮,殊为困难和不易。所以此文,仅于本世纪中国社会各阶层宣传研究毛泽东及其毛泽东思想的滚滚长河中,撷取若干最为世所瞩目的波澜巨涛,以回眸历史,探抚现实,力求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有所裨益。

《西行漫记》制导的首次毛泽东热

1936年7月,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革命根据地做了长达4个多月的采访,与毛泽东数度彻夜长谈。10月底, 他公布了苏区之行的消息。研究了解毛泽东的热潮迅即涌动于中国大地。

首先,一批在中国拥有大量读者的外文报刊以显著篇幅和版面报道介绍毛泽东和陕北苏区。《密勒氏评论报》率先于1936年11月12日起分期刊载斯诺的《毛泽东访问记》,上海《大美晚报》随之转载。同时,美国《亚洲》杂志还刊登了《毛泽东自传》及有关长征的报道。

其次,斯诺此间不断出席北平各界座谈会和报告会,介绍宣传陕北苏区之行的见闻感受及与毛泽东谈话的内容。

第三,以斯诺采访素材创就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一经印行即风靡于世。1937年3月, 北平爱国青年王福时等人将斯诺有关见闻报道翻译整理,汇集编成《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一书,总销量数以万计。1937年10月,斯诺的杰作《红星照耀中国》英文本首版于数周内即发行10万册以上。1938年1月, 该书美国版月余时间售出1.2万册。在中国国内,该书也引起了强烈震撼。 由胡愈之等组织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人士完成,于1938年2 月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的中文本,尽管因顾及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而将书名隐晦含蓄地译作《西行漫记》,但仍不胫而走,连印4版尚告紧缺。

此前,中共革命根据地以外的国统区以及中国之外的世界,人们对毛泽东与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是缺乏了解至一无所知,就是深受其敌对势力歪曲性宣传介绍的影响。斯诺的著作,为人们比较深入公正地了解探究中共及毛泽东的革命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它使中国共产党人终于冲破反动势力在舆论上的包围和封锁,开始将自己的形象、主张传播到了革命根据地之外的广大区域。因此,这一时期的毛泽东热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无数的热血青年和革命志士毅然投奔革命根据地,加入至为民族自由解放而斗争的行列。

党的七大前后出现的第二次毛泽东热

抗日战争过程中,毛泽东思想逐步成熟,全党对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领导地位日益认同和接受。毛泽东热于延安整风后期次第兴起于各个革命根据地,至党的七大前后发展为巨澜高潮。

一批系统介绍宣传毛泽东生平经历、政治主张及革命业绩的书籍文章大量印行于革命根据地。1942年秋,任弼时叮嘱萧三“写一本毛泽东传,以庆祝他的50大寿”,胡乔木亦极力赞助此事。萧三有关著述问世后受到读者热烈欢迎。此间萧三的主要著作有《毛泽东故事选》、《人民的舵手》、《毛泽东同志》等10多种。此外,流行于解放区的有关著作还有斯特朗的《毛泽东访问记》、爱泼斯坦的《毛泽东印象》、光人的《毛泽东奋斗史》等,总计近70种。

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中央领导层对毛泽东开始形成了真诚信赖与衷心拥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几十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毛泽东所坚持的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向和道路,乃符合中国革命规律、指引中国革命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之道路。党的领导层此种共识之达成,使无论就组织形式还是实际斗争方面,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都逐步形成并日益巩固。党的高层领导人纷纷发表文章和演讲,大力颂扬毛泽东的业绩,积极倡行和拥护毛泽东有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与举措。邓小平1943年11月于北方局党校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自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以后,彻底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 “把党的事业完全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之下,直到现在已经九年的时间……一直是胜利地发展着”〔1〕。 党的七大开幕式上,中央书记处几位主要领导人都在讲演中无一例外地就毛泽东领袖地位和毛泽东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贡献,作了极富颂扬性的肯定和宣传。刘少奇于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直接提到毛泽东名字的地方达105处。他说:“我们的党, 已经是有了自己伟大领袖的党。这个领袖,就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革命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毛泽东同志。”作为对毛泽东领袖地位在组织形式上的确认,1943 年3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1945年6月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

革命群众日益浓厚地表现出对毛泽东的衷心热爱和诚挚敬仰。1944年,陕北佳县移民模范李有源依陕北情歌《芝麻油·白菜心》的曲调,填词唱出了充满对毛泽东感激敬仰之情的“移民歌”。延安文艺工作者将此予以润色、加工,谱写成《东方红》。此歌此曲,很快走出延安,传遍解放区。1946年春节,延安各界群众向毛泽东赠送了“人民救星”的巨幅牌匾。与此同时,毛泽东的肖像、照片普遍出现在延安及各解放区出版印行的书报杂志以至邮票等物品之上。对毛泽东的敬仰爱戴之情还广泛出现于国统区民众之中。毛泽东1945年8月赴重庆谈判时, 山城欢腾。一群女工在致毛泽东的信中写道,“我们晓得中国人有了一个大救星,这个救星就是您。”〔2〕

在党内外提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概念并确立其指导地位。延安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及党的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展开了艰巨而丰富的理论创作,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与此同时,随着整风运动的不断深入,给主要由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予以恰当命名和科学评价,成为全党同志的共同愿望。在此背景下,张如心、王稼祥等先后提出并初步界定了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毛泽东亦表示以“毛泽东思想”的提法为好。党的七大上,刘少奇集中全党智慧,全面、系统、深刻、完整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基本内容。七大修改后的《党章》正式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此举,既为是时毛泽东热的重要表现,亦系毛泽东热的一大硕果。

党的七大召开前后,正值光明与黑暗两个中国之命运大决战的前夜。毛泽东热适应了组织和壮大人民革命力量、加强和提高共产党自身战斗力这一客观历史需要,对于推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毛泽东热中的不足与缺陷。宣传介绍毛泽东的书籍文章,颂扬重于研究,内容彼此雷同。还出现了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萌芽和苗头。尽管它尚属一种不自觉的行为,亦未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造成直接的危害,但却为日后党内个人崇拜的泛滥锻炼了人们的心理耐受性和承载力〔3〕。

涌动于建国初期的第三次毛泽东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近百年来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悲惨命运的东方大国的历史走向。百年来积贫积弱,外受西方列强欺凌,内遭兵燹之苦的华夏民族从此站立了起来。追根溯源,在人们欢呼革命胜利和拥抱新中国的时候,一场“毛泽东热”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社会各界普遍对毛泽东表现出感情上的趋向和爱戴,理智上的敬佩和崇尚。

就工农大众而言,主要表现为基于朴素阶级感情而散发出对毛泽东的高度赞誉和极大颂扬。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出现于主席台时,全场沸腾着欢呼和掌声,游行的群众队伍中,“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各个地区、各种会议以及各单位纷纷给毛泽东发致敬电、致敬书。“人民的大救星”、“我们的带路人”等歌声,更是耳熟能详。

就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以及其他阶层的爱国人士而言,毛泽东热表现为,对结束旧中国黑暗历史具有关键影响的人民领袖的真诚景仰。政协会议上,民主党派人士一致要求于会议宣言里“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之前,增加“在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领导之下”的词句。

就青年知识分子而言,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的“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口号,是这一群体中毛泽东热的重大表现。

全社会范围内兴起了规模空前的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研读毛泽东著作的热潮。第一,各级人民政府大力举办各类政治大学、革命大学和各种干部训练班,并积极吸收广大知识分子参加。其主要内容是学习马列理论与毛泽东著作。仅1950年,就有100余万人参与了这一活动。 第二,形成了相当活跃的研究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氛围。是时出版或再版的有关论著有陈伯达《论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张如心《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贡献》、李达《〈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等。同时还出版了一批毛泽东著作专题汇编。第三,中央有关部门开始系统地编辑出版毛泽东著作选集。1951—1953年,相继公开出版《毛泽东选集》第1—3卷。

从总体来看,兴起于建国初期的毛泽东热是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取得全国胜利的逻辑结果。尊崇毛泽东、认识毛泽东直至学习毛泽东思想,乃毛泽东热的主导取向。如此,为在全社会范围内迅速彻底荡涤旧世界污泥浊水,最大限度地团结组织一切积极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伴随着毛泽东热,萌芽和苗头出现于延安时期的个人崇拜又有了进一步的滋生和发展。特别是,毛泽东的个人专断作风于此间有所露头。

和“文化大革命”构成双向效应的第四次毛泽东热

50年代中后期,始于建国初期毛泽东热中的个人崇拜得到了更大规模地发展。第一,全党范围内公开放弃了对个人崇拜所持的批判态度。1956年12月,党中央发表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即停止了对个人崇拜的批判。一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于59年9 月的一次会议上讲,“我这个人,历来是积极提倡‘个人崇拜’的……现在我还要搞”。发表于1963年6 月的《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这一重要文献认为,“提倡所谓‘反个人迷信’实际上是把领袖和群众对立起来……涣散党的战斗力,瓦解党的队伍”。第二,毛泽东对个人崇拜由厌弃、批判而转为欣赏、鼓励。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上, 毛泽东提出要划分正确的个人崇拜和错误的个人崇拜。到1965年接见埃德加·斯诺时,他更是直言不讳地说中国现在确实存在个人崇拜,而且需要更多的个人崇拜。第三,党内以康生、林彪为代表的一伙别有用心者,乘机掀起了制造现代迷信的活动。康生于党内首先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顶峰”的论调。嗣后,林彪进一步鼓吹说,毛主席的话“水平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林彪还在部队大搞实质上是把毛泽东思想教条化、神秘化的所谓大学毛主席语录活动。对此,党内除了少数同志有所警觉并予以抗争而外,大多数人则习惯并接受了这一现实,有的还对此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上述诸多夹杂于毛泽东热中的个人崇拜现象,一方面促成了毛泽东对自己晚期理论与实践的错误判断,认为所坚持的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经济上急于求成的举措是符合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的,必须同党内外与这一理论实践相背离的人和事作彻底的不调和的斗争。党内“左”倾错误便极为严重地不断泛滥开来。另一方面,它日渐造就了党内外以个人迷信的方式拥戴毛泽东的心理定势,只要是毛泽东的部署和决策,基本上都能够言出法随、畅行无阻。因此,这一时期的毛泽东热实际上为“文化大革命”准备了政治基础和心理条件,是导致“文革”发生并持续十年之久的重要原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范围的毛泽东热完全走入歧途。林彪1966年的“五一八讲话”,提出了许多更加荒谬的个人崇拜的论调。毛泽东为推倒刘少奇而决意作20世纪60年代“共产党的钟馗”,支持林彪的这一讲话。毛泽东热随之演化成规模空前的工人崇拜思潮,并骤然升级为狂热的造神运动。社会范围内以个人崇拜为基调的毛泽东热,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宗教蒙昧之境地。

“文革”中的毛泽东热,使个人崇拜走向公开化和制度化,也使毛泽东愈加走向大权独揽、个人专断的迷误之中,造成了党的历史上极左思潮占主导位置长达十年之久的巨大悲剧。

与拨乱反正同步共振的第五次毛泽东热

毛泽东逝世后,围绕着毛泽东功过是非的臧否评说,党内外再一次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毛泽东热。

党内外对毛泽东的总体评价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是华国锋等人坚持“两个凡是”,把毛泽东的所有言行都当作绝对真理的化身加以维护。另一种是党内外部分人因毛泽东晚年失误而将其彻底否定,认为毛泽东前期是马克思主义者,后期则变成了非马克思主义者。第三种就是以邓小平、黄克诚、陈云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既冲破了违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两个凡是”之方针观点,又批判了否定毛泽东历史地位的错误论点,完整准确地坚持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捍卫和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并且把这一科学结论载入了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此间毛泽东热集中表现于政治领域。政治领导人对毛泽东的臧否评说引人注目、涉及全局。它从党内正义力量反对“两个凡是”展开真理标准之讨论而起步,至《决议》通过、全党全国对《决议》大规模深层次的研究学习而达到高潮。它使党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深入人心。毛泽东热结束了华国锋“左”倾错误,揭开并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从总体上完成了对毛泽东政治评价的毛泽东热,还使有关毛泽东及其毛泽东思想的学术研究比较正式地开始起步。

改革开放大潮激荡而起的第六次毛泽东热

世人瞩目的改革开放历史大潮,激荡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毛泽东热重现于中国广大民众之中。此时的毛泽东热,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折射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现实内容。

就普通民众层而言,毛泽东热的表现和根源在于:第一,基于对人民领袖毛泽东的衷心敬仰和深情怀念,对毛泽东崇高理想和人格的怀恋。第二,基于一般的文化消费需要,如阅读有关毛泽东的传记、纪实性著述。第三,基于寻找解决中国当前诸多社会问题的渴望。此乃民众层毛泽东热的主体部分。政治方面,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腐败蔓延的情形,使人民群众格外怀恋毛泽东时代的干群关系,希望党政干部能同毛泽东一样为政清廉。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及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许多新现象、新旧体制交替中的诸多非正常景观,都使人们疑惑不解,试图从毛泽东晚期中的理论与实践中求得庇护和解脱。应该说,这些情绪曲折地反映了广大民众希冀于改革开放中,尽可能减少和抵御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的良好愿望。第四,基于将毛泽东的神祗化和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封建意识的沉淀、小农思想的传统以及泛神论的文化氛围,使中国民众生活中不能缺乏护佑自我的神灵。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多变性与不可把握性,更加剧了这一心理意识。毛泽东这一神秘而卓绝的人物被部分民众目为至尊至圣的万能者,当作人格化的神灵加以膜拜。

就广大青年学生层而言,处于中国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迈进之转轨变型的青年一代,探究关注毛泽东,不仅在于了解毛泽东的个人业绩,更是为了通过回顾毛泽东及其时代,准确找出自己的社会位置,科学判断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而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及其行为准则。

就理论界层面而言,东欧垮台、苏联剧变,西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引发人们更进一步思索和回顾毛泽东建国以来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政治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深入人心,使理论界对毛泽东当年为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建设道路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深入论述。此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学术界禁区不断打破,人们在毛泽东生平和事业研究方面的学术气氛愈加自由和宽松。如此就使学术界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把毛泽东当作一个学术对象来对待,其研究课题、论述视角构成了全方位和立体化的景观。

从总体方面讲,新时期的毛泽东热是一件值得肯定和褒扬的幸事。全社会范围内评价、宣传毛泽东,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刻认识自己的领袖,比较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共70余年的历史进程,以便理智地面对现实、努力地开拓未来,坚定不移地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毛泽东热的历史启迪

纵观涌现于中国现代史上的历次毛泽东热,至少给予我们如下启迪:

第一,必须切实维护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权威,切实加强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的学术研究。历史反复证明,毛泽东思想既反映了中华民族近现代走向独立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深深立足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对这一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理论权威始终不渝地加以坚持和维护,国家民族方能走向昌盛和繁荣。

第二,必须正确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科学分析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历次毛泽东热潮中,凡能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持科学公允之宣传和评价态度者,总能够显示应有的正面效应,反之则不然。同时,在毛泽东生平与事业中,凝结着中共半个多世纪成功与挫折的历史,对此须以科学慎重的态度对待。对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则既要扬弃与超越其失误的一面,又应细心总结、钩沉提要地吸取其合理与科学的一面。

第三,必须树立新一代领袖集团的崇高威望,形成全党全民的强大凝聚力。列宁说过,工人阶级为进行艰苦而顽强的斗争,必须培养出一批富有经验和远见卓识,极有威信和声望的领袖集团,以便形成统一全党和整个阶级意志的强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否则,工人阶级是不能完成自己伟大历史使命的〔4〕。毛泽东热的兴起, 折射出了时代和人民对凝聚力的呼唤。当前,要注重树立和维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袖集团的威望,以不断增强党的集中统一,强化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力量。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88页。

〔2〕《新华日报》1945年8月30日。

〔3〕拙作《党内个人崇拜的历史脉络》,刊《理论导刊》1988 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88年11期转载。

标签:;  ;  ;  ;  ;  ;  

中国近代毛泽东热研究述评_个人崇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