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旺斌[1]2007年在《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信用风险是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业信用风险问题加剧,各国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一系列信用风险管理创新工具应运而生,其中以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信用衍生工具最为明显。信用违约互换(CDS)是信用衍生工具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一种金融产品,占据信用衍生品市场份额的叁分之二左右。信用违约互换将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从其它风险中分离出来并提供了风险转移机制,使得银行转移并交易信用风险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针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问题严重和风险管理落后的现状,本文研究了如何将结构简单应用较为成熟的信用违约互换应用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以现金流分析为基础构造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有利于其定价问题的解决。此外,文章还对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是参照信用资产第叁方的信用等级,其次是无风险利率,信用违约互换合同的期限影响力最弱。文章还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进行考察,分析了我国银行应用信用违约互换管理信用风险的必要性,并为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银行的应用设计了具体方案,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的解决和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周士元[2]2018年在《基于改进t-Copula模型的一篮子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研究》文中提出文章从上市公司一篮子信用违约互换(CDS)定价本质特征出发,结合信用违约行为与周边观测点的耦合互动及定价特征,进行排列优化,及随机向量的联合概率设定与验证,结果证实:按照不同节点利率进行的CDS相对适合于叁年期预期定价,而0~1作为上市公司一篮子CDS的稳定性相对不足。经过违约频次修正的的t-copula模型对节点样本群BDS相比原始模型具有改进精度意义。
徐栋梁[3]2015年在《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信用衍生产品,其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主要研究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同时探究定价模型在中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应用。第一,本文对于信用违约互换的产品结构和功能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熟悉信用违约互换的合约设计、产品的特征和功能,以及了解信用违约互换对于市场行为的影响,是研究其定价的基础。第二,根据公司违约过程的不同假设,得出两种定价模型:(1)结构模型(Structural Credit Models),其假设公司的违约是内生的。(2)简化模型(Reduced Form Credit Models),其假设违约是外生的、不以公司意志转移的特殊事件或冲击。同时对两种模型的优劣进行了分析。第叁,根据中国信用市场的发展状况,选取了简化模型作为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运用简约模型的理论基础,对简约模型进行了改造,解决了中国债券市场经验数据不足问题。第四,本文选取银行间市场信用评级为AAA,AA+,AA,AA-的中期票据数据,对各个期限的CDS进行了定价。结果表明,模型对中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基本合理。同时,运用所得定价模型研究了“超日债”违约事件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并以银行间市场中期票据CDS利差的波动为例。结果发现,除了违约当月,CDS价格基本平稳,市场对于违约事件有一定预期。
唐元琦[4]2004年在《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7年以来,伴随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和墨西哥金融动荡,许多大银行遭受信贷损失,银行业开始重新认识到:市场风险固然重要,但信用风险依然是银行的最大风险,突发的信贷损失可以导致银行在一夜之间破产。保护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方法很多,信用衍生品是1994年发展出的一种新的金融工具。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是信用衍生品中用以处理原始信用风险的产品,它最简单的用途是提供对股票债券及贷款的保险。由信用违约互换进一步发展出了其它信用衍生品,所以它的功能及应用都相当重要。近8年来,金融学界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有的定价模型过于理论化缺乏实用性,有的模型过于简化,因此有必要对其作一个总结。 本文的写作动机是希望通过介绍一种新的金融技术,为解决中国突出的信用风险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一)利用复制头寸的方法建立信用违约互换期初的定价模型,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检验模型中各参数相互之间的关系、各参数对利率的敏感性,以及合约期限长短对参数的影响。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信用违约互换在期初定价时最重要的变量仍为参照资产本身的风险程度。(二)利用首次违约型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推导出基于多资产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公式。然后本文建立其简化模型,并做参数的敏感性分析。模拟结果显示,使用首次违约型定价方式得到的信用违约互换的总成本会较组合中的债权分别订立信用互换合约的总成本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可获得以下结论:第一、债权组合中的债权数目增加时保险费也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递减;第二、保险费总量会随违约强度和合约期限的增加而递增,但增加量亦是依次递减的;第叁、可以发现保险费会随市场利率的增加而递减。 (叁)本文最后运用案例分析法从实务角度剖析了信用违约互换自身所蕴含的交易风险,并为我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提出建议。
凌佳莉[5]2008年在《利率随机的基于跳—扩散过程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文中研究指明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信用衍生工具的主要品种,是一种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其基本思路是将信用风险通过协议的方式转让给那些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同时,作为代价也转让一部分收益或支付一部分费用。因此,信用违约互换可以在不影响与客户的关系的前提下降低风险的集中度,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信用违约互换可以满足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和金融市场改革的迫切需求,因此,探讨信用违约互换,有助于推动我国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引入,充分发挥信用衍生产品转移信用风险的作用,使这一新兴的风险管理工具早点服务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近几年来,信用违约互换在金融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市场参与者的青睐,许多金融学者和金融工程师对它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本文主要是讨论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建立了一个利率遵循扩展的Vasicek随机过程,公司资产价值遵循跳—扩散过程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模型中不仅描述了扩散过程,即影响参考公司资产价值的平常因素对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影响,也考虑了跳跃过程反映的突发事件,即公司资产价值波动(跳跃幅度)和跳跃强度对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影响,使用结构化方法计算违约概率。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含单项风险资产的信用违约互换、含相应方以及含叁方违约风险资产的信用违约互换分别进行了定价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任艳珍[6]2007年在《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用衍生工具作为转移信用风险的灵活的交易工具,在国外近几年迅速发展和成功运用,不失时机地为我国集中于商业银行的严重的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解决办法。信用衍生工具中最简单,最原始,最基本的交易工具是信用违约互换,其它信用衍生工具都是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结构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信用违约互换常见的交易结构是信用保护买方定期支付费用给交易对手,以便在合约期内参照资产发生信用事件导致其价值损失时,交易对手赔付信用保护买方参照资产的价值损失部分。在这种交易结构下,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是要确定其互换溢价即信用保护买方支付保费所依据的费率,一般为年费率。本文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是基于结构模型和强度模型。结构模型是基于公司价值的模型,把公司证券视为发行公司资产价值的或有债权,其中最经典的是Merton模型,Merton模型假定公司是通过股权和一种不附息债券进行融资的,公司股权相当于执行价格为债务本金,发行公司资产价值的欧式看涨期权。用结构模型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中,本文首先在Merton模型下推导参照资产为公司债务,交易对手无违约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在无套利市场条件下的互换溢价;其次是利用无套利条件下的定解微分方程对参照资产为可提前违约的公司债券的信用违约互换进行定价。强度模型将违约发生时间模型化,即违约发生时间服从参数为λ的指数分布,参数λ就是所谓的违约强度,该模型假定回收率由外部因素决定,因而是常量,利率与破产过程相互独立;其中典型的是JT模型和JLT模型,JT模型中违约强度为常数,而在JLT模型中违约强度是时间的决定函数。用强度模型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首先假定交易对手无违约风险,市场为无套利,然后对或有索取权在违约发生的时刻进行执行,违约可以发生在两个定期支付日之间的信用违约互换的互换溢价公式进行推导。尽管结构模型在对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债务的偿付顺序对于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影响,但是它可以处理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对或有支付能力的影响;强度模型虽然可以确定参照资产违约发生时间的概率分布,通过对具有不同偿付顺序的债券给予不同的回收率值(优先偿付的债券回收率高),来避免在定价模型中处理债券偿付顺序对于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影响,但是它不能处理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对其或有支付能力的影响;而混合定价模型可以利用两个模型的优点,克服它们的缺点来对交易对手有违约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进行定价,即用结构模型来确定交易对手有违约风险,交易对手与参照信用方有违约相关性的信用违约互换中交易对手的或有支付价值;用强度模型确定参照资产的违约发生时间的概率分布,进而确定信用保护买方的总保费支付,然后在无套利市场条件下推导出交易对手有违约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的互换溢价公式,这也就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焦梅[7]2017年在《信用违约互换在中国的发展及定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效我们都有目共睹,人民币逐步国际化——人民币纳入一篮子特别提款权,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一带一路”战略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都在昭示者中国这只睡着的雄狮正在觉醒。但是,即使国内的市场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更不用说区域经济一体化甚至全球一体化之后的风险了。所以,需要了解和合理使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可以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本文将论述的风险管理工具为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是用来转移信用风险的风险衍生产品,有时候也可以用来进行对冲及套期保值。但我国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时间不长,因此,讨论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定价方法很有必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以信用违约互换在中国的正式出炉为契机,分析信用违约互换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同时考虑到现行信用违约互换定价上的困难,对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内容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中西版信用违约互换的异同等方法进行研究。从信用违约互换的历史出发,首先分析国外信用违约互换发展的过程、现状及其前景,考虑中国的宏微观经济环境,引出中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的迫切性。然后,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分析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方法。本文分别对叁种模型进行讨论,分别是概率模型、无套利定价模型和Copula函数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各种方法优劣,进行归纳总结,尝试研究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的建议和定价的最优方法。
周鹏[8]2007年在《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信用违约互换是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最新兴起的一种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的出现,使风险资产的信用风险可以与资产所有权分离,转移信用风险的市场化安排使风险资产具有了流动性的特征。进入90年代后期以后,信用衍生工具在银行信贷组合管理和提高资本收益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用衍生品市场成为衍生金融产品市场和风险转移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发展现状及目前较为流行的两种信用风险研究方法:结构化方法和约化方法。第二章分析了普通信用违约互换的条款特征,通过无套利原理得到信用违约互换的违约赔付与保费支付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公司资产遵循几何布朗运动的假设下,推导出单个公司破产概率满足的偏微分方程,求解方程得到破产概率的解析表达式和普通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公式,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价格与互换到期时间、回收率、违约边界、公司初始资产价值等参数的关系。第叁章在上一章得到的结果的基础上,增加了信用违约互换的交易对手也存在违约的可能性。在这一章,假设两个公司的资产满足具有相关性的二维几何布朗运动,然后推导出它们的破产概率满足的偏微分方程,对坐标轴进行变换消去交叉项,解出解析表达式。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具有交易对手违约可能性时的信用违约互换的价格与两个公司相关系数、回收率、到期日等参数的关系。第四章利用第四章中求得的倒向Kolmogorov偏微分方程的解,分析了一类特殊的一篮子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问题。通过分析互换的赔付和保费支付情况得到首次违约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公式,然后经过实例计算,分析了首次信用违约互换的价格与两个公司相关系数、回收率、到期日等参数的关系。
韩铁[9]2009年在《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定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在国际信用衍生品市场快速发展和我国银行业迫切的现实需求背景下,发展信用衍生品并设计合理的信用衍生品价格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虽然美国次贷危机暂缓了国际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但究其深层次原因与信用衍生品本身无关,而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忽视或有意忽视了次贷产品的潜在风险造成的,所以在加强信息披露和金融监管措施后,信用衍生品仍将是未来我们银行业解决信贷风险集中和不良贷款比例高等问题的有效工具。信用衍生品中最重要的是单资产信用违约互换,信用违约互换组合是单资产信用违约互换的发展,是将不同信用等级的基础资产打包,再以一篮子基础资产为标的签订互换合约,其优势在于降低合约成本,并促进信用风险顺利转移。本文对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定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研究成果概括为:第一,本文针对违约强度具有水平期限结构的情况,开发了一种基于具有动态特征的CreditRisk+模型计算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公平利差的方法,给出了计算公平利差的解析表达式,并结合算例,研究了具有动态特征的CreditRisk+模型参数估计方法和求解公平利差的计算步骤,算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有效性。第二,本文针对违约强度为扩散过程的情况,开发了基于偏微分方程计算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公平利差的方法,同样给出了公平利差的解析表达式,结合算例给出了求解公平利差的计算步骤,通过算例参数设置验证了偏微分方程方法与CreditRisk+模型方法求解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公平利差具有相近的结果。第叁,本文利用Copula函数构建违约时间的相关关系,将Copula函数族引入到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定价研究中。在模拟违约时间的过程中: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核密度函数估计边缘分布,极大似然法估计Copula参数的两阶段参数估计方法;并且给出多元Copula函数随机数的模拟技术。具体算例结果显示相对于正态Copula函数和t-Copula函数而言,Clayton Copula函数模拟的第一次违约概率更高,意味着基于Clayton Copula函数定价得到一个保守的定价价格。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致性风险量度在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中的应用》(No.70573076)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一致性风险量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No. 20050056057)的组成部分。
高俊[10]2013年在《信用衍生品的定价研究》文中提出自美国2007年8月爆发的次级贷款债券危机以来,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严重影响了经济和金融稳定。因此对于如何有效管理世界各国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成为一项难题。在全球信用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信用衍生品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对于金融市场中出现的信用风险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管理工具。而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信用衍生产品之中最主要且最快速发展的一种,是信用风险管理的主流工具。对信用违约互换定价进行研究是其他信用衍生产品定价研究的基础。发展信用衍生品、有效管理各种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理论界和实际金融部门研究的重点。本文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了信用衍生品的种类、主要构成要素、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评价以及风险类型,并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的发展历史进行相关回顾以及大概的介绍。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依据两种定价方法而得到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的两种模型:结构化模型和简化模型。同时对信用违约互换通过举例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在一定的假设下得到信用违约互换价格表达式,分析了影响信用违约互换价格的主要因素。第叁章以KMV模型和二叉树模型为基础,对公司债券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另外还建立了标准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并对其在公司债定价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将上述模型应用于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适用于我国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第四章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践出发,考虑了参与者行为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的影响。首先研究企业的内生违约机制,通过最大化证券价值来内生决定最优违约门槛,并通过引入跳跃成分构建模型来确定最优违约门槛值;其次在不完全信息的框架下,以结构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综合模型,分析投资者策略行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刘旺斌. 湖南大学. 2007
[2]. 基于改进t-Copula模型的一篮子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研究[J]. 周士元. 统计与决策. 2018
[3].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研究[D]. 徐栋梁.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5
[4].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研究[D]. 唐元琦. 浙江大学. 2004
[5]. 利率随机的基于跳—扩散过程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D]. 凌佳莉.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6]. 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研究[D]. 任艳珍. 山西财经大学. 2007
[7]. 信用违约互换在中国的发展及定价方法研究[D]. 焦梅. 苏州大学. 2017
[8]. 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分析[D]. 周鹏. 同济大学. 2007
[9]. 信用违约互换组合定价方法研究[D]. 韩铁. 天津大学. 2009
[10]. 信用衍生品的定价研究[D]. 高俊. 安徽财经大学. 2013
标签:数学论文;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 信用违约互换论文; copula论文; 违约概率论文; 金融衍生品论文; 风险价值论文; 交易风险论文; 金融论文; 信用政策论文; 风险资产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模型公司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信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