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辛静静

浅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辛静静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诊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急救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06月以来,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急救治疗的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8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82例,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12%)和护理总满意度(98.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49%,79.27%),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缩短急诊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based emergency care on clinical first aid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Methods:164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8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8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82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emergency nursing,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situation and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alyzed and counted. Result: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95.12%)and nursing total satisfaction rate(98.78%)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80.49%,79.2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Procedural emergency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emergency time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rocedural emergency care;Clinical effect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诊科危急重型心脏病症。其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群体,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威胁[1-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医院在进行急诊抢救时,必须要保证急救护理的有效性、专业性和规范性,而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正是基于这一医疗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之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抢救治疗的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年龄大约在42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1.7±6.0)岁;女性患者67例,男性患者97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对164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82例,观察组患者82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即对患者实施一般性的急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有: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心电监护、药物静滴、卧床休息以及抽血化验等。

1.2.2 观察组

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具体方法为:

1.2.2.1 工作流程制定

即抽调专门医护人员组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护理小组,并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根据急诊科的日常护理情况和患者病情需要,制定具体、清晰、明确、合理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工作程序,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予以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护理程序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1.2.2.2 药品、设备管理

药品和仪器设备是急诊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医护人员应按照制定的护理程序对药品、仪器进行指定位置摆放,急求药品应予以备份,并保证药品的有效性;仪器设备应保持工作状态的持续正常,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排查处理。

1.2.2.3 护理质量管理

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程序,深刻、全面的理解认识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意义,明确急诊科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的各项工作要求和标准,加强常规操作程序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急诊科急救护理程序,健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护理工作的常态化监督,从而更好的确保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实施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8.0软件对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并进行X2检测表述计数资料。当差异值P<0.05时,则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统计学分析显示,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80.49%,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5.12%,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临床对比分析显示,对照组患者的護理总满意度为79.2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78%,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是近些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临床护理模式,它相较于一般性的急诊科常规护理而言,在确保患者临床急救效果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系统、规范、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服务。临床研究显示,在本次随机选择的1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中,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95.12%)和护理总满意度(98.78%)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80.49%,79.27%),组间各项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表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中,实施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缩短急救时间,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提升护理满意度,从而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梁建伟.程序化护理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心绞痛发生率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1(01):72-73.

[2]邰素琴.程序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07):791-792.

[3]林秋萍.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1):23-24.

论文作者:辛静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浅析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论文_辛静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