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预算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政府收支分类等基本完成,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坚实基础,努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是贯彻落实党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使人民获得幸福感、安全感。
3、是绩效管理全面实施的迫切需要。
(1)全方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形成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政策和项目预算全方位绩效管理格局,覆盖所有财政资金支持的预算部门和预算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全过程。强化事前预算绩效目标的审核评估,突出绩效导向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加强事中预算执行绩效监控,全面推进各种类别的绩效评价,充分运用评价结果实施奖惩和问责,逐步推行绩效结果对公众公开,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绩效管理。
(3)全覆盖。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要从实现一般公共预算的绩效管理,逐步拓展到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的绩效管理。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
1、将部门全部预算收支纳入绩效管理,赋予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权。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系统,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2、在部门预算编审工作中强化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的编审工作。将绩效目标嵌入预算编制系统,在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编制“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纳入绩效目标编制范围。简化、明确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编制要求,按项目类型设立共性绩效指标框架模板,供部门预算编制参考。预算部门应对部门提出的绩效目标加强审核,审核不合格的,不予进入下一步预算编审流程。
(二)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评价工作
1、积极开展绩效自评工作
(1)认真组织,明确评价对象。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和计划,确定预算绩效管理自评项目。
(2)周密部署,组织评价实施。自评项目由实施单位自行组织开展,各单位对照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成立相应的评价工作组或委托中介机构开展评价工作,完善绩效自评机制,健全财政资金“使用、评价、公示(公开)、应用”的绩效自评基本程序,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全面开展绩效自评。
(3)注重实效,增强结果应用。督促各部门及时将自评报告报财政部门审核,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强化支出责任。
2、认真完成预算绩效管理重点评价工作
(1)确定年度重点评价项目,创新绩效评价方式方法,扩大绩效评价工作范围,组建评价小组,参考有关评价指标库,并结合评价单位实际情况,细化评价标准,科学设计评价指标。
(2)通过工作座谈、询问查证、问卷调查、专家评议和现场核查等多种方式,收集、汇总、整理项目相关的业务资料和财务资料,对照评价指标和标准进行评议和打分,形成绩效评价报告。
(3)把好指标关,有序推进资金使用整体绩效评价。为确保评价工作取得实效,重点是整体评价指标的设计,借助网络资料及评价指标库,细化评价标准,完成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指标可包括非税收入、预算收支、债务风险、项目管理、管理制度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展开预算绩效目标运行跟踪管理工作
1、认真组织,确定绩效运行跟踪管理的范围。根据当年度财政预算资金的安排情况,征询有关业务科室的意见,确定对项目实行跟踪管理。
2、注重实效,明确绩效运行跟踪管理的内容。项目绩效跟踪管理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资金支出进度、项目实施进度、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目标偏差的原因说明等,以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管理效益的提高。
3、组建跟踪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重点抽查。抽调骨干力量,实地检查项目实施等情况,分析汇总问题。对发生偏差的情况,查找资金使用管理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方法,责成项目单位采取措施纠正。
(四)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完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制度,积极公开反馈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将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呈报政府,为实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提供绩效参考。跟踪督促评价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财政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目安排。
(五)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事前可行性论证不够细化。从现在实施的绩效评价项目看,绝大多数是事后评价,事前评价的较少。而大多数项目在设立之初,项目事前可行性论证不够细化,较为粗糙,容易造成项目资金浪费,或者是安排不必要的投资。
2、资金投入与产生效益不匹配。当前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现象,多数部门只关心能争取到多少项目资金,在设置绩效目标时求大、求全,而往往忽视了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效益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导致资金投入了,但实际结果与既定绩效目标差距过大,绩效目标形同虚设。影响了财政运行可持续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削弱了政府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3、协调配合有待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还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不利于管理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
4、项目资金统筹力度不够。目前多数部门缺乏“一盘棋”思想,在项目争取中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现象,不同部门存在建设内容相应或相近的专项资金,或项目建设内容已统筹,但仍以“无资金就无抓手”的理由要求安排专项资金。
三、谋划新思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
1.做好政策制度的完善。根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对资金使用绩效形成正向激励。
2.加强全过程绩效管理。以绩效目标为龙头,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结果各环节,构建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循环系统。特别是要将绩效管理重心向事前和事中聚焦,强化事前论证,加强源头管控,将绩效低、可行性不强的项目扼杀在源头;优化事中跟踪,及时调整预算和完善项目管理服务,以达到预期目标;深化事后评价,对绩效绩效较差的部门逐一反馈,督促整改落实。
3.规范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不断理清绩效指标设计的逻辑思路,并结合部门中长期规划和项目库建设,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同时,公平、公正选聘实施中介机构,培育和指导机构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方案,进一步实施“3E”绩效评价模式,拓宽重点绩效评价范围,将重点绩效评价向纵深推进。
4. 加大多方全面参与。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审计、社会组织的联动机制,共同参与绩效管理。各部门各单位应逐步在部门预算中公开部门和单位重点项目预算的绩效目标,建立预算绩效信息报告制度,稳步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5、硬化绩效责任约束。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对重大项目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制,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导向。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差的政策、项目督促改进,对不应安排的坚决取消,对交叉重复的政策、项目予以调整,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依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需要财政支持的领域。
论文作者:王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绩效论文; 预算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 项目论文; 绩效评价论文; 部门论文; 目标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