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社会生产的背景下,智能化生产模式悄然兴起,并在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当前时代发展的代表。在这一特殊环境的影响下,电力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生产能源供应单位,需要及时的转变自身营销服务观念,能以智能化时代的需求为背景,正确认识到当前社会发展对电力营销的需求,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但在实际上,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正确认识到社会的需求外,还需要充分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基于智能电网环境的电力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网环境;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
1 智能电网与智能化电力营销
智能电网即电网智能化,主要是在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支持下,结合先进传感技术、设备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及先进控制方法等,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高效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相比较传统电网,智能电网的电能质量更高,承载能力也更强,不仅支持火电,还支持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的接入,电网本身良好的自愈能力可以切实保障其运行效果。
电力营销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强调以客户需求为核心,通过对供用电关系的调整,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产品和服务。在智能化电网背景下,立足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配合智能化技术,可以形成全新的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可以在智能化设备的支持下,实现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的实时交流,从而更好的满足智能电网环境下智能化用电对于服务多样、开放友好、灵活互动、经济高效以及技术先进等方面的要求。在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中,能够通过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数据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分发、更新及反馈等的智能化操作,也可以保证电力能源的供需平衡,对电力企业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在提升运营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使得智能电网建设多样化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分析
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关键为“智能”,这就要求相关人员能够深入剖析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相关内容,增强对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认识。
2.1 客户服务层
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客户服务层是电力市场营销系统的窗口,其主要职责包括:收集客户需求信息、与客户进行沟通、做好市场研究等。通过客户服务层,电力企业与客户之间不再以单纯的电力买卖关系实现合作,而是主张通过合作双方的利益共赢为基础,实现双方利益的统一。
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企业的客户服务层主要包括营业厅、因特网、现场服务等诸多要素构成,除了为客户提供稳定的电力能源支撑外,还担负着其他服务内容,包括传递一手的电力信息、指导客户掌握用电常识、宣传国家的用电政策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尽可能的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营销服务。
2.2 营销业务层
营销业务层是建立在客户服务层之上的一个层次,也是整个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其主要职能包括合同管理、开展业务交流、负荷管理等。与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不同的是,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更加重视对负荷的管理,通过建立高质量的信息化平台,并以强大的硬件设备为支撑,保证电力营销智能化系统能得到有效的落实。从应用来看,营销业务层的智能化营销管控负荷体系主要实现对了以下几方面的控制:(1)对用电设备的智能控制。在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电力企业完成了客户用电设备的在线监测、对电力运行设备的实时控制。(2)实现能耗监测与能效诊断。能够为客户提供良好的能效诊断、能效项目实施效果验证等服务,能更好实现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实现了对电网运行过程中负荷管控的智能化控制。
2.3 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
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的核心是“营销”,只有通过营销才能为企业带来相应的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构建智能化体系中,需要重视对营销质量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的主要职能是对营销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修正,并结合客户服务层所反馈的信息,通过多种方法对营销数据进行处理,最终辅助管理层的决策;同时,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还担负传递基础信息的作用,能够根据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的需求,向其传递相应信息。在操作上,营销工程质量管理层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优化电力营销流程、开展营销业务稽查、管理客户的投诉与举报、生成不同时间段的企业营销报表等。而对用户而言,也可以借助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层查询相应的用电信息,包括历史用电、欠费查询、预交电费等。
3 对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建设的分析
3.1 电力营销客户知识的管理智能化系统
在智能电网环境的影响下,管理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对电力企业而言,需要在建设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过程中实现客户知识管理的智能化,即在终端计量装置与相关统计、分析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实现对客户知识的采集、更新、共享等,最终对电力营销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在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中,客户知识管理模块与相应的信息中枢依靠多种形式得到连接,从当前相关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来看,其中主要可划分为客户信息知识、客户操作知识与隐藏知识两个方面,要求相关人员能在充分掌握自身情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到社会属性、客户负荷水平、客户信用等级等诸多信息,最终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
而在电力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同操作操作模块从电力客户知识库中自动提取相应的数据,并在多种模块的印象下通过运算与评价,生成相应的报告,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相应的资料。
3.2 电力营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体系
在营销过程中,风险管理始终是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电力营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职能体系,能够对客户知识中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数据资料,包括客户信用报告、预测客户欠费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漏电风险等,通过多种数据,相关单位能够不断的改善客户的信用水平,最终显著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般在构建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中,主要从客户信用风险、信用等级评价、风险内容决策三个方面进行控制,通过采用一体化的企业信息模式,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实现客户知识与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共享,最终强化电力企业对风险的管理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1)预警客户信用风险。由于传统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中缺乏对电力风险内容的控制,所开展的管理大部分也属于事后处理,难以全面弥补电力企业的损失。在智能电网环境下,通过预警客户信用风险信息,能够对用户的相关行为进行预测,判断目标客户群体是否存在产生风险行为的举措,并进行相应的控制。通过处理,客户拖欠电费、偷电等行为得到控制,保证了电力企业的效益。(2)评级客户信用等级。在传统管理中,评价客户信用等级缺乏必要的人机结合,再加之人机结合客户信息存在量大的特点,导致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难以保证工作效率。在智能电网影响下,电力企业能够更好的评估客户风险内容,有助于完善客户信用评价方法,为强化企业管理能力奠定基础。(3)客户信用风险决策。主要根据客户与电力企业的长期合作而开展的一种决策现象,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根据不同客户的信用水平而实施差异化管理,循序渐进的引导客户不断提高自身信用水平,使客户能更好的与电力企业进行合作,最终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条件。同时,客户信用风险决策也涵盖了对风险控制的内容。例如,在某一客户发生失信行为时,通过客户信用风险决策能判断是否需要降低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评估,避免企业承受二次损失。
4 结语
总之,在营销体系创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客户对企业营销行为的影响,并能结合多种营销思路,充分考虑智能电网环境的要求,提出多种控制思想,最终保证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孟孟,李峰,牛中锋.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体系的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17):165.
[2]朱子奇,屠佳晔.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策略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163-164.
[3]李孟孟,李峰,韩宝,等.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体系的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电力技术),2015(05):165.
论文作者:窦常永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电力论文; 客户论文; 电网论文; 体系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环境论文; 《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