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GIS在环境在线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模拟GIS在环境在线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一、模拟GIS在环境在线报警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于翔[1](2021)在《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文中认为华北平原是我国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形成了冀枣衡、沧州及宁柏隆等七大地下水漏斗区,尤其是河北省,地下水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占全国的1/3,由此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一系列问题。国家高度重视,自2014年起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得到显着改善。通过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措施落实,高质量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各项工作。本文采用大数据、组件和综合集成等技术,建立了集空间数据水网、逻辑拓扑水网和业务流程水网为一体的数字水网,研发数字水网集成平台,基于平台提供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过程化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应用,为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构建了河北省一体化数字水网。面向河流水系、地表水地下水等实体水网,将地理信息、遥感影像等数据数字化、可视化,构建空间数据水网;将管理单元的对象实体逻辑和用水对象进行拓扑化、可视化,构建逻辑拓扑水网;采用知识图将业务的相关关系、逻辑关联进行流程化、可视化,构建业务流程水网。研发数字水网综合集成平台,搭建可视化操作的业务集成环境,通过三种可视化水网的集成应用构建一体化的数字水网,为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和水位考核评估提供技术支撑。(2)提出了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地下水数据资源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多源数据融合;将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及水位考核评估的数据、方法和模型等进行组件开发提供组件化服务,实现模型方法的融合。采用知识可视化技术描述应用主题、业务流程、关联组件和信息,实现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过程融合;将数据、技术及业务进行融合,基于平台、主题、组件、知识图工具组织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实现基于数字水网的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融合。(3)提供主题化地下水超采治理业务应用。基于数字水网集成平台,按照业务融合应用模式,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多源数据进行融合,搭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的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信息和计算服务。针对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评价目标,采用组件及知识可视化技术将评价方法组件化、过程可视化,搭建过程化评价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在线评价和决策服务。根据地下水采补水量平衡原理,研究河北省超采区的地下水位考核指标制定的方法,基于数字水网搭建水位考核评估业务化应用系统,提供考核和决策服务。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诺晨[3](2020)在《基于BIM+GIS智慧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对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启了新的模式,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过我国近几年的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目前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1)综合管廊的运营没有实现信息化、精细化。这就需要建立高标准的综合管廊运维管机制,需要在智慧管廊运维管理系统中完善运营设置。(2)管廊运营功能性不足。综合管廊是一个密闭的地下空间,内部环境比较复杂,入廊管线众多,对综合管廊中的各类附属设施做到齐全设置,才能做到综合管廊的安全高效运行。(3)管廊运营数据分析不足。国内综合管廊的运维中,运用纸质化管理,没有做到综合管廊的智慧化管理,没有运用大数据分析的理念进行综合管廊的运营管理。针对综合管廊运维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立智慧管廊运维管理平台,本文主要研究了:(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模是完成管廊可视化及管廊运维平台的基础,需要在管廊模型建设的时,尽可能详细快速的完成管廊建模。(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编码。综合管廊运维管理平台是以综合管廊模型为核心,而模型信息的编码又是综合管廊智慧化运维的基础要素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综合管廊编码,尝试建立综合管廊的编码规则,做到综合管廊编码的精细化、规范化。(3)综合管廊可视化。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管廊可视化效果,Fuzor对于综合管廊在施工方面的效果比较好,Lumion对于综合管廊的可视化效果不好,最终确定以Unity3D作为管廊可视化的开发软件。(4)智慧管廊运维平台搭建。本文创新性采用BIM技术、GIS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VR技术实现综合管廊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将综合管廊的资产等基础数据实现数字化管理,同时将监控传感信息与三维模型挂接,实现管廊要素动态数据的查询访问,并对管廊提供应急决策服务。本文的研究涉及BIM+GIS技术功能扩展的新方向,即开发平台,同时有涉及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在综合管廊运维方面提高了运维的效率及数据分析的能力,同时为后续平台功能的扩展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李享易[4](2020)在《66KV伊西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多,工业用电、农业用电、居民用电等数量不断增加,传统变电站已无法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设备的应用水平。在科技创新的助推下,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要求逐步提升。近几年,A镇利用国家政策引进了许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加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小镇的用电负荷迅速增加,现有的供电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所有企业和用户的用电需求。同时,A镇变电站建立的时间过长,耗损较大、故障较多、维护难度大,现有的继电保护装置,已无法满足用电负荷的基本需求,技术的更新迫在眉睫。通过设计对66KV伊西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可以有效解决小镇的用电负荷问题。首先,通过分析66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需求,包括对数据采集的改造需求、网络改造的需求、站控层系统改造的需求以及过渡过程中运行安全方面的需求进行系统分析,为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分析提供基础信息。其次,对伊西66KV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进行分析,包括改造方案、主变容量计算和选择、无功补偿和调压计算总体概况进行归纳。再次,研究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方案与应用情况,对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等进行改造。最后,对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的应用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力争最大限度降低变电站的改造与运行成本。通过对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极大降低了区域内的负荷,有效地降低了用户用电负荷总量。通过改造变电站,提高了A镇用户的生产生活质量。此外,变电站改造后,为A镇所有企业提供更充足的电力资源,使这些企业能够大胆的利用电能资源,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企业经济收益的提高。因此,无论从用电居民、用电企业以及电力公司的管理等方面来说,改造伊西变电站是A镇的必然选择,这也为全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王颢然[5](2020)在《2008-2018年我国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和猪瘟的流行情况与空间聚集性分析及监测系统的研制》文中提出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和猪瘟严重危害着我国生态与经济的发展,这三种疾病的发病区域分布广泛,无法清楚的了解其流行情况并保持持续性的监测。为了减少其对养殖业造成的损失,保持对三种猪传染性疾病的监测。该研究基于网络地理信息技术建立了三种猪类传染病的监测系统,实现了三种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各个关键环节的数据填报、统计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应用Arc GIS10.2和Excel2016对2008年到2018间我国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猪瘟疫情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至2018年间我国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和猪瘟的发生次数和发病数量整体呈降低趋势。其中夏季和夏秋交替季节为猪巴氏杆菌病和猪丹毒发生的主要季节,猪瘟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趋势。猪巴氏杆菌病发生的主要地区是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猪丹毒发生的主要地区是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市。猪瘟发生的主要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福建省。(2)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了2008至2018年间我国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和猪瘟的整体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猪巴氏杆菌病和猪丹毒的发生呈显着的聚集性趋势,主要发生地区集中在我国大陆中南部。而猪瘟的发生呈随机分布模式,主要的发生地区在我国大陆南部。(3)基于网络地理信息技术(Web GIS),通过应用Silverlight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依托于Arc GIS Server服务平台,采用XAML和C#作为前后端开发语言,建立了猪传染病监测系统。系统不仅提供疫情数据查询等基本功能,同时应用Model Builder空间建模技术,实现了疫情可视化统计分析和疫情空间分析功能。应用开发的系统对三种猪传染病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按发病时间统计分析、按发病地点统计分析、按疫情种类统计与分析、疫情动态图形和疫情分级渲染功能。此外用户还可以应用系统提供的缓冲区分析、路径分析、热点分析和疫情模拟等空间分析功能对疫情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分析。综上研究结果表明,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猪瘟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夏秋季多发,猪瘟发生无季节规律性,这三个病均在中国中南部高发,前两个病具有空间聚集性,而猪瘟呈随机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开发的监测系统对这三种猪传染病的疫情发生、分布、发展进行可视化分析可知,我国中南部省份需要在夏秋季加强三种病的预防控制,重点预防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的在某一区域集中发生。

张远[6](2020)在《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优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管道天然气是城市中的一种常用能源。方便、稳定、安全和优质服务是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指标。作为国内中等偏上规模的燃气企业,徐州GH燃气公司近年建立了涉及生产、供应、服务的多个调度信息系统,以完善企业生产、服务管理流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有的调度信息化系统在日常应用中,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亟待进行优化解决。为优化调度信息化系统,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本文对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的优化项目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行业内文献及GH燃气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明确项目优化方向。利用调查法收集调度信息化系统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发现系统缺乏直观性、操作繁琐、功能重复、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对苏浙区域规模较大的14家公司的调查,了解各家公司对系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徐州GH调度信息化项目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公司各部门探讨制定优化方案。本文认为,信息化项目优化方案的确定,应在根据讨论确定的安全、开放、适度先进的原则基础上,列出需要整合的信息系统清单,进而进行系统架构优化设计,形成设计方案。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应成立项目小组,将调度信息化优化工作以项目方式进行管理。设置项目主管人员,建立强矩阵式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确定项目进度计划。以各系统的优化工作为独立子项目与服务商展开优化升级合作,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通系统间的数据阻隔。本文认为,信息化项目优化的效果,应分别通过实验法对生产运营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的优化项目进行测试,对比优化后系统的提升,预测信息化优化项目对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提升调度工作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调度系统的优化项目研究,制定和完善了企业信息化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投入;提升了信息化实施队伍的水平。在保障企业安全营运及优质服务的同时,对全面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也对与徐州GH情况相类似的燃气公司,有着一定指导和借鉴的意义。该论文有图26幅,表8个,参考文献123篇。

陈曦涵[7](2020)在《面向大规模阵列天线系统的多尺度在线随机优化算法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在过去十年中,智能移动设备数量、类型以及功能上的爆炸性增长推动了诸如智慧医疗、智慧家居以及智能制造等新兴服务的发展。为了在各种新兴服务中实现有效且可靠的数据传输,我们必须重新设计当前蜂窝系统的框架以改善系统整体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针对上述问题,一种名为大规模阵列天线的技术应运而生。相比较于单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能以较低的硬件成本和实现复杂度来实现极大的空间复用增益和天线阵列增益,从而在不使用额外带宽和能量的情况下为系统内所有用户提供均匀且优质的通信服务。为了能进一步利用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在频谱效率和能源效率上带来的性能增益,本文对系统中时域、频域和空域上资源的特性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处理,进而为大规模阵列天线系统量身定制配套的资源分配方案,从而实现系统内时、频、功、空域资源的多粒度全方位利用。然而,传统多天线系统中基于确定性优化理论设计的优化算法大多需要根据瞬时信道状态信息对优化变量进行快时间尺度的更新,从而导致其所需的信令开销、计算复杂度以及实现成本都将随基站侧天线数的增加而指数型的增长,这也进一步制约其在未来大规模阵列天线系统中的应用。针对上述性能瓶颈,在本文中我们结合四种当前热点技术(即云接入网技术,信息与能量同传技术,共生无线电技术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突破现有方案直接利用瞬时信道状态信息进行设计的传统思路,充分地利用无线信道多尺度衰落、大规模阵列天技术信道硬化以及各个重要应用下问题结构的特性,提出基于信道状态统计信息的多尺度在线随机优化算法,从而在提高对抗信道估计误差(或时延)鲁棒性的同时有效地降低实现所需的信令开销和计算复杂度。首先,我们研究了大规模阵列天线协助云接入网多用户系统的上行链路中关于平均速率的广义效用函数最大化问题。针对大规模阵列天线协助云接入网多用户系统中上行链路实现复杂度过高和前向链路容量有限等关键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多时间尺度混合压缩方案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的增益。此外,我们将多时间尺度混合压缩方案所需要的多时间尺度联合优化构建成为一个广义效用函数最大化问题,并精心设计了一种在线BC-SSCA算法用于寻找该多时间尺度非凸随机优化问题的驻点解。最后,我们通过仿真展示了多时间尺度混合压缩方案相比较目前已有的基线方案而言具有巨大的性能增益。其次,我们研究了多小区大规模阵列天线系统的下行链路中关于平均速率的广义效用函数最大化问题。针对多小区大规模阵列天线系统中硬件成本过高和信令开销过高等关键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随机多时间尺度混合预编码方案来有效地抑制小区内多用户和多小区之间的干扰,并精心设计了一种TOSO-RTHP算法用于寻找该多级非凸随机优化问题的驻点解。最后,我们通过仿真展示了随机多时间尺度混合预编码方案方案相比较目前已有的基线方案而言具有巨大的性能增益。再次,我们研究了物联网多设备系统的下行链路中信息与能量同传技术问题。针对物联网多设备系统中下行链路设备端硬件能力受限和信道状态信息不准确等关键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多时间尺度联合预编码和功率分裂方案,旨在对抗信道估计误差的同时实现系统平均遍历容量和设备平均采集能量间性能的有效权衡。针对该多时间尺度非凸随机优化问题,我们有效地结合了采样平均近似和分式规划算法,并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了一种MO-SSCA算法来寻找其所对应的驻点解。最后,我们通过仿真展示了多时间尺度联合预编码和功率分裂方案方案相比较目前已有的基线方案而言具有巨大的性能增益。然后,我们研究了多标签共生无线电系统的下行链路中关于平均信干噪比的广义效用函数最大化问题。针对多标签共生无线电系统中链路间干扰情况复杂和无源标签实时符号信息缺乏等关键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随机收发机联合优化方案来有效地抑制直连链路干扰和无源标签间干扰,并精心设计了一种BSPD算法用于寻找该多比例分式非凸随机优化问题的驻点解。具体来讲,本文提出的BSPD算法将基于某些系统随机状态的小批量样本的在线观察来量身定制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代理函数,然后再对该凸近似问题进行并行求解从而更新主发射机处的发射预编码器和主接收机处的接收预编码器。此外,我们还证明了本文提出的BSPD算法能够收敛到所构建问题的驻点解,并通过仿真展示了BSPD算法相比较目前已有的基线方案而言具有巨大的性能增益。最后,我们研究了异构大规模连接系统的上行链路中关于功率受限的平均信道估计误差最小化问题。针对异构大规模连接系统下设备调度开销过大和信道相关时间有限等关键性问题,本文根据不同信道模型(即空间白和空间相关信道模型)分别提出了两种非正交导频设计方案。通过采取一种非常巧妙的近似策略,我们将所构建的问题转换为一种更易于处理的形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算法设计的复杂度。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利用空间白信道独立同分布的特殊结构设计出一种低复杂度的FP-ADMM分布式算法,以找到该种高维非凸优化问题的驻点解。另外,我们还利用一系列块矩阵运算方法来克服空间相关信道下克罗内克积项带来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BC-ADMM分布式算法来寻找所构建问题的驻点解。最后,我们通过仿真展示了本文提出的分布式导频设计相对于现有方案在空间白色信道和空间相关信道上均获得了显着的增益。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8](2016)在《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文中指出为了促进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从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交通设计、交通服务设施与机电设施、地面公共交通、城市停车交通、交通大数据、交通评价11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交通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交通流理论方面综述了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微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中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宏观交通流理论、网络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方面综述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交通出行行为特征、交通调查方法、交通需求预测等;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综述了交通安全规划、设施安全、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行为、车辆主动安全、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等;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综述了交通信号控制、通道控制、交通控制与交通分配、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车辆系统等;交通管理方面综述了交通执法与秩序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非常态交通管理;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交通网络设计、节点交通设计、城市路段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地面公共交通方面综述了公交行业监管与服务评价、公交线网规划与优化、公交运营管理及智能化技术、新型公交系统;城市停车交通方面综述了停车需求、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停车管理与政策、停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交通大数据方面综述了手机数据、公交IC卡、GPS轨迹及车牌识别、社交媒体数据在交通系统分析,特别是在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中的研究;交通评价方面分析了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

叶衍林[9](2014)在《GIS局放在线报警及其无线供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由于具有安全可靠、占地面积小、检修周期长、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局部放电是绝缘性故障发生的前兆和表现形式,而GIS设备在制造、运输、安装等过程中形成的缺陷容易导致局部放电的发生。对GIS进行局放在线报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避免击穿事故的发生,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目前高压侧电子设备传统的供能方式由于存在使用寿命短、维护困难、价格较贵等问题,其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电子检测设备供电电源的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概述目前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的研究现状,设计了基于UHF法的GIS局放在线报警系统,通过超高频传感器接收局部放电信号,经检波比较模块处理,达到局放的预设阀值时,由GSM模块发送信息实现报警功能,完成了系统中硬件电路与软件程序的研究与设计。同时,采用Ansoft 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对GIS盘式绝缘子外侧取能线圈周围的电磁场及感应能量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感应取能的可行性,并提出一种无线供电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取能线圈从GIS盘式绝缘子外侧感应工频电磁场获取电能,采用具有电池管理功能的超低功耗升压充电器,获取和管理取能线圈感应到的微瓦至毫瓦级的电能,并将电能存储于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中,经升压稳压电路后输出稳定的电压,解决了由于取能线圈端输出功率较小,不足以直接驱动GIS局放在线报警系统工作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无线供电系统中的取能线圈、整流滤波电路、充电电路与升压稳压电路均满足设计的要求,能够输出5V的电压,为报警系统提供足够的电能,且集成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通过实验室测试与现场测试,GIS局放在线报警系统可实现在线报警功能。

刘亮亮[10](2010)在《基于GIS大连市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基础依据,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的自动化和环境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实现环境监测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充分借鉴其经验。通过对大连市环境监测信息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对大连市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并探讨了在环境质量监测中结合自动控制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设计了一套既具有科学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方案。以大连市环境监测现有技术和数据为基础,通过进一步分析、整理,分别对大连市大气环境监测、近岸海域监测、地表水监测、环境噪声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及污染源监测的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以及分析和评价方法及标准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系统分别对各类监测项目实现了数据导入导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的查看及统计分析、质量报表的生成及导出、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等功能需求,并实现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灵活性的性能需求。本系统引入服务聚合理念,集成GIS共享平台,分别对系统总体框架、系统功能菜单、用户界面、数据传输方式、数据采集方式、数据库、以及功能进行了设计。系统分别对所监测类别设计数据库;通过自动和手动相结合的方式采集和上传监测数据;通过实时数据显示各监测站点数据,并对超标数据警示警报;通过查询窗口查询各类监测站点及监测指标的监测数据及站点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导出;对查询数据进行站点、指标、时间的组合分析;对日常工作需要的各类监测报表实现自动生成,并按照所需格式导出保存;系统管理中可以对系统设计说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询和学习,并对用户及权限进行设置等。系统还实现“一键式查询”,让用户轻松地完成对相应监测信息的查询等功能。通过本系统在大连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在环境应急监测、环境总量控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污染预测等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现,不仅提高了大连市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大连市实现环境在线监测的进程,同时也说明了GIS技术在环境信息化建设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城市的环境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模拟GIS在环境在线报警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模拟GIS在环境在线报警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下水超采研究现状
        1.3.2 地下水变化特征研究现状
        1.3.3 治理效果评价研究现状
        1.3.4 数字水网研究现状
        1.3.5 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论文创新点
2 地下水超采形势与治理现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地质
        2.1.4 河流水系
        2.1.5 社会经济
    2.2 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2.2.1 地下水资源量
        2.2.2 地下水开采量
        2.2.3 地下水供水量
    2.3 地下水超采造成影响
        2.3.1 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形成
        2.3.2 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2.3.3 地面沉降及地裂缝产生
        2.3.4 海水入侵及其危害程度
    2.4 地下水超采治理现状
        2.4.1 地下水超采形势
        2.4.2 治理任务及范围
        2.4.3 治理的相关措施
        2.4.4 治理措施实施情况
        2.4.5 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数字水网的构建及关键技术
    3.1 数字水网关键技术
        3.1.1 大数据技术
        3.1.2 5S集成技术
        3.1.3 可视化技术
        3.1.4 综合集成研讨厅技术
    3.2 空间数据水网构建
        3.2.1 空间数据处理
        3.2.2 地形地物可视化
        3.2.3 数字水网提取
        3.2.4 空间水网可视化
    3.3 逻辑拓扑水网构建
        3.3.1 拓扑元素概化
        3.3.2 拓扑关系描述
        3.3.3 拓扑关系存储
        3.3.4 拓扑水网可视化
    3.4 业务流程水网构建
        3.4.1 业务主题划分
        3.4.2 业务流程概化
        3.4.3 流程可视化描述
        3.4.4 业务水网可视化
    3.5 一体化数字水网构建
        3.5.1 业务集成环境
        3.5.2 三网集成合一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融合及实现
    4.1 数字水网与业务融合
        4.1.1 多源数据融合
        4.1.2 模型方法融合
        4.1.3 业务过程融合
    4.2 面向主题的业务应用
        4.2.1 主题服务模式
        4.2.2 主题服务特点
        4.2.3 业务应用过程
    4.3 基于数字水网的业务实现
        4.3.1 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
        4.3.2 基于水网的过程化评价
        4.3.3 基于水网的水位考核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大数据的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5.1 业务应用实例及数据来源
        5.1.1 业务应用系统
        5.1.2 多源数据来源
        5.1.3 应用分析方法
    5.2 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分析
        5.2.1 地下水位时间变化
        5.2.2 地下水位空间变化
    5.3 地下水储量变化特征分析
        5.3.1 地下水储量反演方法
        5.3.2 地下水储量时间变化
        5.3.3 地下水储量空间变化
    5.4 地下水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5.4.1 自然因素变化
        5.4.2 人为因素变化
        5.4.3 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
    6.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主题化指标库
        6.1.2 评价指标优选
        6.1.3 评价等级划分
    6.2 评价方法选取调用
        6.2.1 评价方法选取
        6.2.2 方法的组件化
        6.2.3 方法组件调用
    6.3 评价结果及应用实例
        6.3.1 指标数据来源
        6.3.2 评价结果分析
        6.3.3 结果的反馈优化
        6.3.4 过程化评价实例
    6.4 本章小结
7 地下水治理效果水位考核评估服务
    7.1 水位考核指标制定方法
        7.1.1 考核基本原理
        7.1.2 指标计算方法
        7.1.3 水位考核评分
    7.2 水位考核评估计算示例
        7.2.1 监测数据处理
        7.2.2 水位指标确定
        7.2.3 地下水位考核
    7.3 水位考核业应用务系统
        7.3.1 数据管理服务
        7.3.2 基础信息服务
        7.3.3 考核管理服务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数字水网开发程序代码
附录B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BIM+GIS智慧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1.2 本课题研究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GIS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BIM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族库及综合管廊建模
    2.1 综合管廊族库构件
        2.1.1 族的基本概念
        2.1.2 综合管廊族库创建
    2.2 综合管廊建模
        2.2.1 综合管廊节点建模
        2.2.2 综合管廊标准段建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综合管廊编码
    3.1 国内综合管廊编码标准
    3.2 管廊编码的基本概念
    3.3 设备设施编码原则与编码结构
        3.3.1 编制原则
        3.3.2 编制结构
        3.3.3 编码规则
    3.4 工程实际编码
        3.4.1 结构本体编码
        3.4.2 消防系统编码
        3.4.3 供配电及照明系统编码
        3.4.4 管理平台系统编码
        3.4.5 监控与报警系统编码
        3.4.6 排水系统编码
        3.4.7 给水管线编码
        3.4.8 燃气管线编码
        3.4.9 控制中心编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综合管廊可视化研究
    4.1 管廊可视化软件分析对比
        4.1.1 Fuzor管廊可视化
        4.1.2 Lumion管廊可视化
        4.1.3 Unity管廊可视化
    4.2 综合管廊可视化研究
        4.2.1 Unity3D管廊数据库的搭建
        4.2.2 管廊可视化的实现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综合管廊可视化运维平台搭建
    5.1 系统概述
    5.2 设计原则和特点
        5.2.1 设计原则
        5.2.2 系统特点
    5.3 系统总体架构
        5.3.1 系统建设目标
        5.3.2 系统拓扑图
        5.3.3 系统描述
        5.3.4 系统组成
    5.4 平台实现功能
        5.4.1 三维建模设计
        5.4.2 运行管理
        5.4.3 设备管理
        5.4.4 巡检导航
        5.4.5 虚拟漫游
        5.4.6 大数据分析管理
        5.4.7 教育培训
        5.4.8 通讯接口管理
        5.4.9 应急联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4)66KV伊西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智能变电站的结构与特点
        1.3.1 智能变电站的结构
        1.3.2 智能变电站的特点
    1.4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技术支持
    1.5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必要性
第2章 66KV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需求分析
    2.1 数据采集的改造需求
        2.1.1 传统变电站的数据采集模式
        2.1.2 智能变电站的数据采集模式
    2.2 网络改造的需求方面
        2.2.1 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结构
        2.2.26 6KV的网络网配置方案
    2.3 站控层系统改造需求
        2.3.1 一体化智能平台构建
        2.3.2 变电站智能警告和故障诊断分析
    2.4 过渡过程中运行安全方面的需求
第3章 66KV伊西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分析
    3.1 伊西变电站及智能化改造方案概况
        3.1.1 伊西变电站总体概况
        3.1.2 伊西变电站区域电力需求预测
        3.1.3 伊西变电站改造的必要性
    3.2 主变容量计算和选择
    3.3 无功补偿和调压计算
    3.4 短路电流计算
    3.5 电容电流计算
    3.6 主要设备参数确定
第4章 66KV伊西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方案研究与应用
    4.1 站控层智能化改造方案与应用
    4.2 间隔层智能化改造方案与应用
        4.2.1 间隔层装置技术特点
        4.2.2 变压器保护配置方案
    4.3 过程层的智能化改造方案与应用
        4.3.1 互感器的选择
        4.3.2 开关在线监测的应用
        4.3.3 主变保护功能实现
        4.3.4 GIS开关智能汇控柜的应用
第5章 66KV伊西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分析
    5.1 伊西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应用情况分析
        5.1.1 变压器应用情况分析
        5.1.2 监测设备应用情况分析
        5.1.3 虚端子与虚拟网段应用情况分析
        5.1.4 智能汇控柜应用情况分析
    5.2 伊西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运行效果分析
        5.2.1 改造前后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5.2.2 改造前后变电站性能对比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2008-2018年我国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和猪瘟的流行情况与空间聚集性分析及监测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内容
        1.2.2 动物疫病防控的主要技术手段
        1.2.3 动物疫情监测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1.2.4 Web GIS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成果
        1.2.5 Web GIS在流行病监测中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和猪瘟的流行情况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2.1 数据来源
    2.2 我国猪巴氏杆菌病流行情况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2.2.1 我国猪巴氏杆菌病年流行情况分析
        2.2.2 我国猪巴氏杆菌病月流行情况分析
        2.2.3 我国猪巴氏杆菌病各地区疫情发生情况
        2.2.4 我国猪巴氏杆菌病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2.2.5 我国猪巴氏杆菌病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2.3 我国猪丹毒流行情况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2.3.1 我国猪丹毒年流行情况分析
        2.3.2 我国猪丹毒月流行情况分析
        2.3.3 我国猪丹毒各地区疫情发生情况
        2.3.4 我国猪丹毒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2.3.5 我国猪丹毒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2.4 我国猪瘟流行情况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2.4.1 我国猪瘟年流行情况分析
        2.4.2 我国猪瘟月流行情况分析
        2.4.3 我国猪瘟各地区疫情发生情况
        2.4.4 我国猪瘟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2.4.5 我国猪瘟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3 系统设计思路及相关技术
    3.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3.2 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3.2.1 Web GIS技术
        3.2.2 Silverlight技术
    3.3 Arc GIS Server平台
        3.3.1 Arc GIS Server服务体系
        3.3.2 Model Builder建模工具
    3.4 空间数据库技术
4 监测系统平台架构
    4.1 系统平台需求分析
        4.1.1 系统平台功能需求
        4.1.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4.2 系统结构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5 模型的构建与发布
        4.5.1 模型的构建
        4.5.2 服务的发布
5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5.1 疫情数据收集与分析
    5.2 系统界面的设计
    5.3 统计分析功能的应用
        5.3.1 按发病时间的统计与分析
        5.3.2 按发病地区的统计与分析
        5.3.3 按疫情种类的统计与分析
        5.3.4 动态图形功能
        5.3.5 分级渲染功能
    5.4 空间分析功能
        5.4.1 路径分析
        5.4.2 缓冲区分析
        5.4.3 热点分析功能
        5.4.4 空间插值方法的选择与对比
        5.4.5 疫情插值模拟功能
6 讨论
    6.1 我国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及空间分布
    6.2 我国猪丹毒的流行情况及空间分布
    6.3 我国猪瘟的流行情况及空间分布
    6.4 系统的发展前景
    6.5 系统的特点与下一步改进方向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优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2 关于信息化在城市燃气运营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2.3 关于项目管理理论与信息化系统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述评
    2.5 本章小结
3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GH燃气集团信息化建设简述
    3.2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建设简述
    3.3 GH燃气集团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3.4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的优化设计与项目管理
    4.1 优化的基本思想与原则
    4.2 信息系统架构优化设计
    4.3 任务目标与方案设计
    4.4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能分工
    4.5 调度信息化优化项目进度计划
    4.6 本章小结
5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优化项目方案应用效果预测
    5.1 生产营运系统项目的优化应用与效果预测
    5.2 客户服务系统项目的优化应用与效果预测
    5.3 项目的系统对接与应用展望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面向大规模阵列天线系统的多尺度在线随机优化算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写词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大规模阵列天线系统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1.2 优化理论基础及进展
        1.2.1 优化理论基础回顾
        1.2.2 逐级凸近似算法
        1.2.3 分式规划算法
        1.2.4 分布式优化算法
        1.2.5 随机优化算法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Massive MIMO Aided C-RAN系统中上行链路的前向压缩技术研究
    2.1 研究动机与主要成果
    2.2 系统模型
        2.2.1 网络架构和信道模型
        2.2.2 在RRH处部署的多时间尺度混合压缩方案
        2.2.3 在BBU处部署的信号检测
        2.2.4 多时间尺度混合压缩方案的时间帧结构及可达数据速率
    2.3 基于多时间尺度混合压缩方案的优化问题描述
        2.3.1 多时间尺度联合优化问题P的构建
        2.3.2 问题P驻点解的定义
    2.4 在线BC-SSCA算法
        2.4.1 在线BC-SSCA算法整体流程
        2.4.2 BC算法流程
        2.4.3 算法收敛性分析
        2.4.4 计算复杂度分析
        2.4.5 实施考量
    2.5 仿真结果与分析
        2.5.1 在线BC-SSCA算法的收敛性能
        2.5.2 不同方案随前向链路容量变化的速率性能比较
        2.5.3 不同方案随RRH端天线数变化的速率性能比较
        2.5.4 不同方案随CSI时延变化的速率性能比较
        2.5.5 不同方案随反馈的总量化比特数变化的速率性能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assive MIMO多小区系统中下行链路的随机多时间尺度混合预编码技术研究
    3.1 研究动机和主要成果
    3.2 系统模型
        3.2.1 网络架构和信道模型
        3.2.2 在基站处部署随机多时间尺度混合预编码方案
        3.2.3 可达数据速率
    3.3 基于随机多时间尺度混合预编码方案的优化问题描述
        3.3.1 多尺度联合优化问题P的构建
        3.3.2 问题P的近似
        3.3.3 问题PE驻点解的定义
    3.4 TOSO-RTHP算法
        3.4.1 TOSO-RTHP算法整体流程
        3.4.2 WMMSE算法流程
        3.4.3 算法收敛性分析
        3.4.4 计算复杂度分析
        3.4.5 实施考量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1 不同方案随BS处天线数变化的PFS性能比较
        3.5.2 RTHP方案在不同系统参数下随BS端模拟预编码器方案数变化的PFS性能比较
        3.5.3 不同方案随CSI时延变化的速率性能比较
        3.5.4 不同方案间在给定系统参数下吞吐量性能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assive MIMO Aided IoT系统中下行链路的多时间尺度信息能量同传技术研究
    4.1 研究动机和主要成果
    4.2 系统模型
        4.2.1 网络架构和信道模型
        4.2.2 多时间尺度联合预编码和功率分裂方案的时间帧结构及可达遍历速率.
        4.2.3 非线性能量采集模型
    4.3 基于多时间尺度联合预编码和功率分裂方案的优化问题描述
        4.3.1 多时间尺度联合优化问题P的构建
        4.3.2 问题P驻点解的定义
    4.4 MO-SSCA算法
        4.4.1 MO-SSCA算法整体流程
        4.4.2 FP-BCD算法流程
        4.4.3 算法收敛性分析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1 不同方案随IoT设备处接收信号信噪比变化的效用性能比较
        4.5.2 不同方案随BS处发射天线数变化的效用性能比较
        4.5.3 不同方案随系统内IoT设备数变化的效用性能比较
        4.5.4 不同方案间在给定系统参数下平均遍历容量和平均采集能量性能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多标签共生无线电系统中下行链路的随机收发机技术研究
    5.1 研究动机和主要成果
    5.2 系统模型
        5.2.1 网络架构和信道模型
        5.2.2 随机收发机的时间帧结构和实施考量
        5.2.3 信干噪比的定义
        5.2.4 基于随机收发机方案优化问题的构建
    5.3 BSPD算法
        5.3.1 问题P驻点解的定义
        5.3.2 BSPD算法的整体流程
        5.3.3 PO算法流程
        5.3.4 算法收敛性和计算复杂度分析
    5.4 仿真结果与分析
        5.4.1 BSPD算法的收敛性能
        5.4.2 不同方案随PT处发射天线数变化的平均SINR性能比较
        5.4.3 不同方案随PR处接收天线数变化的平均SINR性能比较
        5.4.4 不同方案随PT处发射功率预算变化的平均SINR性能比较
        5.4.5 不同方案在给定系统参数下的DL传输速率和最差BL传输误比特率性能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异构大规模连接系统中上行链路的非正交导频技术研究
    6.1 研究动机和主要成果
    6.2 系统模型
        6.2.1 网络架构和信道模型
        6.2.2 免授权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案
    6.3 基于非正交导频方案的优化问题描述
        6.3.1 优化问题的构建
        6.3.2 优化问题的近似
    6.4 空间白信道模型下的分布式导频设计
        6.4.1 基于矩阵分式规划算法的问题转换
        6.4.2 FP-ADMM算法流程
        6.4.3 收敛性分析
    6.5 空间相关信道下的分布式导频设计
        6.5.1 基于块矩阵运算方法的问题转换
        6.5.2 BC-ADMM算法流程
        6.5.3 收敛性分析
    6.6 计算复杂度分析和实施考量
        6.6.1 计算复杂度分析
        6.6.2 实施考量
    6.7 仿真结果与分析
        6.7.1 空间白信道模型下算法性能分析
        6.7.2 空间相关信道模型下算法性能分析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在第二章中关于瞬时速率的雅可比矩阵
    B 在第二章中关于引理2的证明
    C 在第二章中关于定理6的证明
    D 在第三章中关于引理3的证明
    E 在第三章中关于瞬时速率的雅可比矩阵
    F 在第三章中关于引理4的证明
    G 在第三章中关于引理5的证明
    H 在第三章中关于定理8的证明
    I 在第四章中关于引理7的证明
    J 在第四章中关于定理9的证明
    K 在第五章中关于引理11的证明
    L 在第五章中关于定理11的证明
    M 在第六章中关于定理12的证明
    N 在第六章中关于引理13的证明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9)GIS局放在线报警及其无线供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GIS 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的研究
        1.2.2 高压侧电子设备供电方式的研究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GIS 局部放电及其超高频检测
    2.1 GIS 局部放电概述
        2.1.1 局部放电的类型
        2.1.2 GIS 绝缘缺陷类型
    2.2 GIS 局放电磁波信号的传播特性
        2.2.1 同轴波导中的 TEM 传播特性
        2.2.2 同轴波导中的 TM 与 TE 传播特性
        2.2.3 盘式绝缘子外侧 UHF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2.3 GIS 局部放电信号包络的提取
    2.4 基于超高频法的 GIS 局放在线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GIS 局放在线报警系统的设计
    3.1 GIS 局放在线报警系统概述
    3.2 局放在线报警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2.1 UHF 传感器模块设计
        3.2.2 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3.2.3 GSM 模块与外围电路设计
    3.3 PCB 板设计
    3.4 局放在线报警系统软件设计
        3.4.1 CCS5.0 集成开发环境
        3.4.2 报警系统主程序设计
        3.4.3 AD 转换模块子程序
        3.4.4 GSM 模块数据发送程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GIS 局放在线报警无线供电系统的设计
    4.1 电磁感应原理分析
    4.2 GIS 侧取能线圈的电磁场仿真与分析
        4.2.1 单相 GIS 侧取能线圈 2D 仿真
        4.2.2 单相 GIS 侧取能线圈 3D 仿真
        4.2.3 三相共筒式 GIS 侧取能线圈 2D 与 3D 仿真分析
        4.2.4 金属外圈对取能线圈的影响
    4.3 无线供电系统取能线圈的设计
        4.3.1 取能线圈的设计原理
        4.3.2 取能线圈的选择
    4.4 取能线圈输出的管理电路设计
        4.4.1 整流滤波电路设计
        4.4.2 充电管理电路
        4.4.3 升压稳压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GIS 局放在线报警系统的测试
    5.1 无线供电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1.1 取能线圈输出电压的分析
        5.1.2 GIS 周围磁场与取能线圈输出电压的现场测试
        5.1.3 整流滤波电路测试
        5.1.4 充电电路的测试
        5.1.5 充电效率的测试
        5.1.6 升压稳压电路的测试
        5.1.7 无线供电电源的负载特性分析
    5.2 GIS 局放在线报警系统的测试
        5.2.1 实验室测试
        5.2.2 现场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课题

(10)基于GIS大连市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及研究进展
    1.1 环境信息化系统介绍
        1.1.1 信息化与环境信息化
        1.1.2 环境信息化系统简介
        1.1.3 环境信息化系统研究现状
    1.2 环境在线监测信息系统及研究现状
        1.2.1 环境在线监测信息系统简介
        1.2.2 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价值
        1.2.3 环境在线监测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1.3 GIS技术及其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1.3.1 GIS技术介绍
        1.3.2 GIS技术发展阶段
        1.3.3 GIS技术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1.3.4 GIS技术在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2 基于GIS的大连市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GIS共享平台研究
    2.3 监测内容研究
        2.3.1 空气监测
        2.3.2 近岸海域监测
        2.3.3 地表水监测
        2.3.4 噪声环境监测
        2.3.5 电磁辐射监测
        2.3.6 污染源监测
    2.4 基于GIS的大连市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功能研究
        2.4.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功能研究
        2.4.2 近岸海域监测功能研究
        2.4.3 地表水监测功能研究
        2.4.4 环境噪声监测功能研究
        2.4.5 电磁辐射监测功能研究
        2.4.6 污染源监测功能研究
    2.5 系统性能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GIS的大连市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3.1 集成GIS共享平台
    3.2 系统总体设计
    3.3 界面设计
    3.4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3.5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3.6 数据库设计
    3.7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7.1 地图操作功能
        3.7.2 查询功能
        3.7.3 警示功能
        3.7.4 数据分析统计功能
        3.7.5 数据导入、导出、发布功能
        3.7.6 系统管理功能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GIS的大连市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
    4.1 系统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4.1.1 地图操作功能
        4.1.2 大气实时监测数据查看
        4.1.3 大气历史数据查看
        4.1.4 大气监测统计分析
        4.1.5 空气质量报告生成
        4.1.6 系统管理功能
    4.2 系统在其他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4.2.1 系统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4.2.2 系统应用于建设项目审批管理
        4.2.3 系统应用于环境事故预警及应急
        4.2.4 系统应用于构建"绿色数字地球"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模拟GIS在环境在线报警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字水网的河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效果的过程化评价及业务融合研究[D]. 于翔.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基于BIM+GIS智慧管廊运维管理平台研究[D]. 刘诺晨.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2)
  • [4]66KV伊西变电站智能化改造[D]. 李享易.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5]2008-2018年我国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和猪瘟的流行情况与空间聚集性分析及监测系统的研制[D]. 王颢然.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6]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优化应用研究[D]. 张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面向大规模阵列天线系统的多尺度在线随机优化算法设计[D]. 陈曦涵. 浙江大学, 2020(01)
  • [8]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6)
  • [9]GIS局放在线报警及其无线供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叶衍林. 湖南大学, 2014(09)
  • [10]基于GIS大连市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D]. 刘亮亮. 大连理工大学, 2010(06)

标签:;  ;  ;  

模拟GIS在环境在线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