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李莉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李莉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致力于详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两个能力是自我学习中尤为重要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这两个基本能力的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也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师应该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多关心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发现他们犯错的根本原因,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免学生走弯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自己的教学模式从以往的严肃、刻板到自由、轻松。最终,训练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影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

通过调查和数学统计显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会影响学生这两项能力。

(一)性别不同的影响

调查发现,在数学学科问题上,男女有着明显的不同表现。其中,无论是哪个年级,女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略强于男生。随着年纪增高,女生的优势表现也会更加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关心男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提高该能力[1]。

(二)年级不同的影响

调查显示,高年级的学生无论男女,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会强于低年级。一方面,这是由于年龄的不同而导致的身心发育不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高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多并且数学经验更丰富。面对这个不同,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适合的方法。

(三)心理因素

首先,影响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有以下几个心理因素,分别是思维固化,学习动机和意志力。第一,由于教师传授学生解决问题技巧方法的单一性,导致学生面对问题时,思路单一,只会采用以往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解决,而一旦题目发生变化,他们就无法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开阔学生的思路,帮助他们提高思维的灵活性[2]。第二,学习动机。最好的学习动机应该来自内在,是指学生自身对学习的兴趣。而来自外在的学习动机,例如父母教师等,往往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个任务,不利于他们私下的自学。第三,意志力。许多学生坦言,自己有数学焦虑症,面对数学题目就会失去自信,因而经常没有尝试就选择放弃。面对这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信。

二、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构建数学情境

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是有限的,所以让学生学会在数学实际情境应用中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尤为重要,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情境的选择和构建,让学生在这个过程逐渐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最终能够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而不是依赖教师。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个问题中,可以模拟非典病毒分裂的情境,一个非典病毒,每个小时分裂一次,求五个小时后分裂多少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学会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总结,从而自己发现规律,这对加强学生记忆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在学习完这一个章节后,教师可以将情境扩展到“两个细菌”或者“十个小时”后的情况。

(二)利用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关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恰好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特征。在数学教学课堂通过解决问题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和成就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奥妙和有趣之处,先调动了积极性。接着,在具体实践中,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数学题,或者将枯燥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激发学生好奇心。一旦学生有了好奇心,就能更好地发现问题。例如,在多姿多彩的图形这一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购买七巧板,在课堂上介绍七巧板的起源,它是汉族传统的智力游戏,如今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利用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七巧板分别由什么图形构成,这些图形有何特征,手中的七巧板可以拼出怎样的图案。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维模式,调动积极性。

(三)拓宽教学途径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这也决定了能够更大程度的掌握知识靠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再好的教师也教不好不想学习的学生。在初中教学课堂,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的机会。教师的教学方案也应该丰富起来,不能拘泥于一种方法,给每个学生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课堂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应该尽量让理论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并且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问题的实践解决过程,这样他们能更好的理解知识。例如,在图形旋转这一章,如果图形过于复杂,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强,很难通过教师的指导而得到答案。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在图纸进行绘画后旋转,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这样一来,当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会尝试寻求别的解决办法,明白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样的[3]。

(四)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数学教学,往往更加重视对问题的解决,因为这适应了中国的应试教育。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的是学习的技巧性和思维的应变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则体现的是学生创造力。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发现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后者的重要性。古有孟母三迁,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教学氛围,因为发现问题的能力不是一瞬间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如果没有一定氛围,学生的热情会渐渐退去。良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轻松愉悦的,并且学生们都敢于进行质疑,通过大家的交流探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追根溯源,改变以往单方面教学的数学模式,摆脱套路式教学,拓宽教学途径,鼓励学生多质疑和发表看法。在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提高了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温爱琴.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6(3):7-7.

[2]陈德根.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上), 2008(12):22-23.

[3]林生顺.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中), 2017(11):192-193.

论文作者:李莉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_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