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_科学论文

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_科学论文

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中论文,科学研究论文,十大新闻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纳米研究取得最新成果

中科院金属所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柯研究员领导的青年研究小组发现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具有超塑延展性。我国在纳米碳管的研究和制备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生物大绝灭新证古鸟类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金玉玕研究员等对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丰富的古生物资料进行严密的分析,首次提出2.5 亿年前的生物大绝灭是一次爆发性的灾难事件。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周忠和等发现了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小的成年兽脚类恐龙,并通过研究这一恐龙的大小和后足结构,第一次为鸟类飞行树栖说提供了重要化石证据。

3.夏商周断代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夏商周断代工程”在李学勤、李伯谦、席泽宗、仇士华等4 位首席科学家带领下,组织了多个单位的多位专家联合攻关,《夏商周年表》已于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

4.我国科学家参与的人类遗传解剖草图绘制完成

我国科学家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署,超额完成了1%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任务,拿到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对碱基的草图。

5.人类起源研究再添新证百色旧石器挑战“莫氏线”理论

我国古人类学研究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考古发现一古猿左下颌骨,还发现了80余颗古猿牙齿以及动物化石上千件,成为多年来元谋古猿的突破性发现。美国《科学》以封面加评论隆重推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侯亚梅、黄慰文等中美学者关于广西百色旧石器考古的综合成果,首次公布氩——氩法测定百色有地层层位的玻璃陨石距今80.3万年的结果,证明亚洲的早期人类在制作工具上与非洲同期人类互相媲美、不分高下的能力。该成果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轰动。

6.我国科学家培育出杀灭肿瘤的细胞

第四军医大学杨安钢教授利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识别癌基因产物HER—2的抗体与毒素分子(PE40)基因联结到一起,构建出免疫毒素基因,再导入在体外培养的T淋巴细胞,使这些T淋巴细胞能够不断产生和分泌免疫毒素,形成兼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点,并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的新型杀伤细胞。

7.我国科学家获得人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机体神经内分泌重要系统的基因表达谱

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韩泽广和上海二医大瑞金医院陈家伦等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大规模表达序列标签的测定,获得了人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机体神经内分泌重要系统的基因表达谱,同时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克隆了200条新基因, 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8.我国科学家发现人脑学习记忆有新区域

第一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舒斯云教授发现人的大脑里有一个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的新区域——“边缘区”,这个具有特殊形态的区域已被美国有关专家称为“舒氏区”。医学界人士认为,“边缘区”的发现,对某些学习记忆障碍的疾病提供了发病机理的新线索,并将对推测学习记忆减退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等)起重要作用。

9.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东部从南到北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很大,形成世界上独特完整的以热量梯度驱动的植被连续带。彭少麟研究员、 周晓峰教授主持由7个单位的3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课题组,在这条样带上进行分区设点观测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目前“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已被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之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计划(GCTE)列为核心研究项目,其中的中国东部南北样带被列为IGBP的第15条国际标准样带。

10.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通过验收并正式启用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观测技术为主,辅之已有的甚长基线射电干涉测量和人卫测距等空间技术,结合精密重力和精密水准测量构成的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网络的建成及应用对于地震预测预报、大地测量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  ;  

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