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对外开放_西部大开发论文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对外开放_西部大开发论文

略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对外开放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开放论文,大开发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开放:西部大开发的龙头

千年之交,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序幕即将拉开。西部大开发,不是简单地通过增加国家投资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是通过系统的开发,使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赶超沿海发达地区。应该明确,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标不是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而是谋求长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内涵不同,经济增长仅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除了具有经济增长的内涵之外,还包括更加重要的内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改善。如果说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已有的现代经济结构的话,那么,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则是: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现代经济结构,包括现代化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制度结构等。没有现代经济结构,就不可能有长期的经济增长。这也是欠发达国家或地区长期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

对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来说,现代经济结构不是“内生”的,必须从外部输入。当然,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自身的创新也很重要,但首先必须从外部输入基本的现代经济结构,然后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消化、吸收和进一步创新。在当代技术和制度创新加速度发展的条件下,只有从外部输入先进的技术和制度,才能与先进国家或地区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否则,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差距会越拉越大。比如,人家已经进入了高速列车的技术时代,而自己却闭门造车,还要从“马拉火车技术”开始研制,其结果必然是永远处于落后状态。因此,对外开放对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韩国学者金麟洙在美国学者威廉·艾伯纳西和詹姆斯M·厄特巴克的“发达国家技术发展轨迹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韩国等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经验,提出了奋起直追国家(即后进国家)技术发展的模型。该模型指出,在奋起直追国家工业化的早期阶段,这些国家从工业发达国家获得成熟的国外技术。由于国内缺乏建立生产运作体系的能力,这些国家不得不通过进口国外成套技术来启动生产。在这一阶段,奋起直追国家仅仅是通过外国投入的组装生产出标准的、无明显差别的产品。在进行生产之初,还需要外国的技术帮助以排除故障、解决问题。一旦奋起直追国家通过引进技术进行正常的生产后,技术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工程管理和有限的国内开发上。通过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本国企业可以通过模仿性分解研究来开发相关产品。在这一阶段,技术在全国的扩散和新竞争者的加入,激发了国内企业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以开发特色产品的积极性。随着对一般生产技术相对成功的消化吸收和日益强调出口,加上本国科学和工程管理人员能力的提高,奋起直追国家的技术逐步改进。改进后的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国内的生产。获得—消化吸收—改进,这便是奋起直追国家的技术发展轨迹,这是一条同发达国家研究—开发—工程管理的技术发展轨迹相反的道路。

韩国学者李轸周等人在金麟洙模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指出,奋起直追国家的技术发展轨迹不仅仅发生在特定领域中成熟技术的传播过程中,而且发生在技术正在发展、成长和流动阶段。奋起直追国家中那些已经成功地获得、消化吸收、有时甚至是改进了引进的成熟技术的企业可能会利用发达国家尚处于转化阶段的较高技术,从而可以赶超发达国家。这些学者认为,日本就是20世纪一个成功赶超发达国家的奋起直追国家,中国台湾和韩国在有的工业部门也具备了同发达国家竞争的能力(注:[韩]金麟洙:《从模仿到创新——韩国技术学习的动力》,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对外开放的龙头作用对于一个落后国家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内落后地区亦如此。可以说,如同中国比美国更需要对外开放一样,甘肃比上海也更需要对外开放!需要指出的是,欠发达地区的对外开放,也不是简单地吸引一些外资,扩大一些出口,而是要以对外开放为龙头,建立现代经济结构,获得长期经济发展。具体来说就是通过积极引进外部资本、技术和制度,配置新的生产力,改造传统生产力,实现经济现代化。

概而言之,要谋求西部大开发的成功,就必须抓住大开放这个龙头,以大开放带动大开发,走开放—发展—赶超的道路。

二、开放不足:西部地区落后的根本原因

既然对外开放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那么,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便成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实际迥异的一个根本性原因。二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贸易战略愈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的程度愈深,经济实绩就愈优。反之,贸易战略愈封闭,与国际经济的隔离程度愈深,经济实绩就愈糟。1996年,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的年度报告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之间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反之,面对经济全球化裹足不前,必然影响经济顺利发展。该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1983~1994年的10年中,发达国家与快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东亚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了年均2%的经济发展速度,东亚以外的其他快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也取得了年均1.5%的经济增长率;相形之下,那些较慢或缓慢参与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则相当迟缓。总体来说,快速参与国际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不仅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且增长稳定,这10年间,前者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后者的50%以上(注:世界银行(1996):《全球经济前景与发展中国家》,英文版,第2~6页。)。1998年世界银行的另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许多经验证明,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对一组发展中国家1970~1989年的增长水平的一项研究发现,开放的国家经济年均增长4.5%,而闭关自守的国家只增长了0.7%。开放的一体化经济为何增长较快?世界银行列举了下述原因:

(1)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要素积累与投资的增加、知识的外溢、收入分配的改善和政府政策的优化(注:世界银行(1998):《中国的参与: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8~9页。)。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实绩的国际差异归因于对外开放的国际差异,我国国内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可以归因于对外开放水平的差异。在对外开放之初的70年代末,由于长期实行共同的闭关自守政策,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都很低,且差异并不大。在随后的20年里,我国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迅速扩大并不断深入,而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严重滞后,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

表1 1999年西部和东部对外贸易的比较(亿美元,%)

全国

东部 西部

进出口总额 3606.33019.8130.9

占全国的比重100.0

83.7 3.6

出口总额

1949.31625.8 65.9

占全国的比重100.0 83.4

3.4

进口总额

1657.01394.0 65.0

占全国的比重100.0 84.1

3.9

注: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内蒙古,下同。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表1、表2对1999年东部和西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状况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1999年,东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为3019.8亿美元,其中出口为1625.8亿美元,进口为1394.0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比重高达83.7%、83.3%和84.1%;而西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仅为130.9亿美元,其中出口为65.9亿美元,进口为65.0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比重只有3.6%、3.4%和3.9%。再从利用外资状况来看,1999年,东部地区利用外资总额为464.91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85.97%,而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总额仅为12.05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2.84%。这充分说明,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由于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在全国的比重微不足道,其在地区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就显得很微弱。

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的更确切的指标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外资利用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具体又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外资利用度则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面我们再利用这两个指标来比较东部和西部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别。表3展示的是1999年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从该表可以看出,1999年,全国国民经济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和外资利用度分别为36%、20%、16%和5%。而东部地区的上述指标分别为48%、26%、22%和6%,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西部地区的上述指标严重偏低。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8%,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2%,相当于东部地区的17%。其中,出口依存度为4%,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相当于东部地区的15%;出口依存度也为4%,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6%,相当于东部地区的18%。再从外资利用度来看,全国和东部地区分别为5%和6%;而西部地区仅为0.7%,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东部地区的12%。

表2 1999年西部和东部利用外资的比较(亿美元,%)

金额 占全国的比重

全国

424.47 100.00

东部

364.91 85.97

西部12.05

2.8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表3 1999年西部和东部对外开放程度的比较(%)

全国 东部 西部

对外贸易依存度

3648

8

出口依存度

2026

4

进口依存度

1622

4

外资利用度5 6 0.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

上述状况表明,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大大低于东部地区。既然对外开放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便难以实现开放—发展—赶超的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而陷入封闭—落后—封闭的陷阱。历史的经验警示我们,西部大开放必须紧紧抓住对外开放这个龙头,以大开放实现大开发。

三、西部大开放要走新路子

由于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严重落后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实践为西部地区今后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但是,西部地区的情况与沿海地区不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距沿海较远,运输成本很高,不具备沿海那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又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西部地区的产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西部地区今后的对外开放应该在学习沿海地区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走一条新的路子。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核心在于建立开放型经济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不要过分追求利用了多少外资、出口了多少产品,关键在于通过对外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这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是以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前提,切实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比较优势原则,是指一国或地区应该生产并出口本国或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其核心内容是放弃机会成本较大的产品的生产而专门从事机会成本较小的产品的生产,因此,比较优势原则的实质是机会成本原则。在现实条件下,一国或地区总要面临稀缺资源的约束,一种产品的生产总是以放弃他种产品的生产为代价的。在面临非此即彼的矛盾选择面前,明智的态度只能是集中资源用于机会成本最小的产品的生产。可见,比较优势不仅是一国或地区贸易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且是整个经济发展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国内经济已经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空前加剧,西部地区只有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在既定的国际、国内相对价格下,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建立产业和配置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二是积极引进外部的资本、技术和制度,配置新的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建立现代经济结构,在开放中实现发展和赶超。建国以后,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西部地区成为我国实行内向型发展战略最彻底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尽管有所改变,但由于对外开放的严重滞后,内向型发展模式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在今后的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应该彻底摒弃传统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实行彻底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部的资本、技术和制度。在对外开放中,外部资本、技术和制度不仅仅是内部资源的补充,而且是内部传统经济结构的替代。西部地区必须通过对外开放,建立新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制度结构,为地区经济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2.西部地区不仅向海外开放,而且向国内其他地区开放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完整涵义是向区外所有地区开放。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常说的向海外开放,即向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开放;二是向国内其他地区开放,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开放。

西部地区今后的对外开放在重视向海外开放的同时,必须重视向沿海发达地区开放,积极吸引来自这些地区的资本和技术,欢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西移。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拥有丰富的对外开放经验,这些因素决定了西部地区必须积极向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大力吸引这些地区的资金、技术和制度。同时,东部沿海地区在长期的对外开放中,建立了广泛的国际经济联系。如西部地区致力于对东部地区的开放,就可以“借船出海”,促进本地区向海外的开放。另外,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新课题,这些地区的一些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需转移到西部地区。因此,西部地区向沿海地区的开放,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

3.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要强调进口的作用

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要淡化出口,强调进口。过去,由于对外汇的担心,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核心目标是出口创汇。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在近期内西部地区的出口创汇能力很低,在出口方面不可能有所作为。其实,对任何国家或地区来说,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出口创汇的多寡,而在于以贸易来带动经济发展。对于落后地区来说,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尽管也很重要,但与其相比,进口的作用更重要。落后地区发展对外贸易也好,实行对外开放也好,首先要通过资本、技术和制度的“进口”来培植现代经济结构。只要建立了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的产业和企业,出口的问题也就不成为其问题了。否则,如果不重视通过“进口”来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单凭现有的落后的生产力,是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出口的。

另外,以下两个因素也决定了西部地区要淡化出口:一是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已经实现了自由兑换,西部地区的进口不再受到外汇的制约;二是与国际市场相比,国内市场同样重要。由于地处内陆,出口成本较高,西部地区应该重视内销,不能不计成本地出口。

4.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要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西部地区有许多老工业基地,存在众多的传统产业。这些产业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曾经在西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中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中的绝大多数企业仍然是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体制落后,技术陈旧,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些传统产业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下,一般都举步维艰,经营非常困难。因此,在对那些无任何发展前途的产业进行淘汰的同时,必须对于有前途的产业通过引进外部资本、技术和制度的办法来进行彻底改造,以迅速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5.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要重视对外部先进技术、法律、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引进

西部地区不仅存在着资金缺口,而且更重要的是存在技术缺口以及管理等制度缺口。西北地区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应该下大力气引进外部先进的技术和制度。我们必须吸取历史上西部开发的经验教训,摒弃“唯资本论”。应该明确,与资本相比,先进技术和制度更加重要,单靠大量的资本“堆积”,西部大开发是不可能成功的。以新技术替代老技术,以新制度替代旧制度,这是西部大开发成功的前提,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所在。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也要体现这一精神,既要重视外部资金的引进,更要重视对外部先进技术和制度的学习,把西部大开发建立在技术和制度不断创新的基础上。

四、西部大开放的主要措施

1.有所为有所不为

切实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以开放的观点来发展新产业、处置旧产业。西部地区除了发展资源性产业之外,要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目前,西部地区由于资本短缺,技术水平落后,技术人才匮乏,不具备大规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因此,西部地区在建立新的产业时,不能脱离实际,盲目同发达国家和地区攀比和竞争,而应该立足自身的区情,发展自身具有优势的产业。西部地区应该首先立足于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实现充分就业和资本积累之后,再转而重点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建立新产业的同时,还要根据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原则对传统产业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置。对于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要坚决淘汰,彻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低效率状况,使西部大开发建立在高效率的基础上。

2.通过各种途径,提供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外资本,特别是跨国公司的资本,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体系

要重视利用目前国际间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吸引国外企业到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西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时,也要立足自身的区情和优势,扬长避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出口运输成本高,因此,不宜提倡吸引出口创汇型的外资。但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并且靠近我国腹地的广阔市场,应该积极吸引寻求资源型和寻求市场型的外资。

3.积极吸引沿海发达地区的资本

在西部开发中,应该在政策上赋予国内区外企业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与外资企业同样的优惠待遇,鼓励其向西部地区转移或投资设厂,尤其是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这其中也包括沿海地区的老外资企业向西部地区的转移,通过老外资企业的示范效应带动新外资企业的进入。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西部地区的政府要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政府的协调,妥善处理因企业转移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均沾的双赢局面。

4.下大力气利用外部资本、技术和制度对传统产业进行彻底改造

这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对于规模巨大、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且可以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可以以我为主,通过购买先进技术和制度的办法来进行改造。二是,对于一般的企业,应该利用外部的知名品牌,通过兼并、收购等办法,使之成为区外企业的子公司或分公司,由区外企业对之进行改造。在第二种方式中,西部地区必须转变观念,放下架子,甘当配角,克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陈旧意识,以双赢实现传统产业的再生。

5.“以外养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指日可待,金融、保险、电讯等服务业开放的步伐将加快。在这种背景下,西部地区要积极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争取尽早开放西部地区的金融、保险、电讯、职业服务等部门。这样做,既可以直接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又可以大大改善西部大开放和大开发的投资环境,对于西部大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以大开明促大开放

毋需讳言,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封闭性强,人们思想观念的封闭性也很强。诸如自给自足、地方保护、肥水不流外人田等传统封闭性观念是与大开放战略格格不入的。要实行以大开放促大开发的战略,就必须首先破除这些封闭性观念,尽快树立起对外开放的新观念。为此,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1)大张旗鼓地开展一场对外开放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西部地区的干部和群众提高对对外开放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对外开放知识,树立对外开放观念。(2)“不换脑筋就换人”,利用组织措施,首先推动各级干部树立对外开放观念。(3)采取各种优惠和灵活措施,积极从沿海发达地区引进人才。其中,也包括对外开放意识强、对外开放实践丰富的干部和管理人才的引进,以充分发挥其“鲶鱼效应”,带动区内干部观念的转变。

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历史机遇。只要西部地区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大开明促大开放,以大开放促大开发,就一定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成功和赶超沿海发达地区。

标签:;  ;  ;  ;  ;  ;  ;  ;  ;  ;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对外开放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