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市中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 巴中 636600
【摘 要】混凝土技术作为房屋建筑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技术,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由施工技术水平决定。本文研究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要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1.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10年来房屋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混凝土技术应用也遍布全国各地。在混凝土技术繁荣昌盛的背后,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房屋建筑工程的问题多种多样,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也复杂多变。但是追根溯源,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引起的:
1.1原材料所引起的问题
混凝土是将原材料——水泥、水、骨料、化学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调控并均匀搅拌混合而成的物质。而现代化的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使用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因此,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与原材料的质量水平及性能都戚戚相关。但是,混凝土不适宜长途运输,混凝土长途运输之后,有很大的概率会导致其原材料中的水和水泥比变大,混凝土变稀且发生离析现象,进而影响到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及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假如混凝土原材料搅拌使用的砂石等未清理干净,出现砂石含泥量过高等现象,进而影响混凝土原材料调配的比例,也会造成混凝土质量的变差。混凝土原材料搅拌使用过少的水泥浆,易导致凝固的房屋墙体上出现麻面,影响建筑的外观、缩短使用寿命、建筑结构的承重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一定要注意原材料的质量和调试比例,避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1.2混凝土施工工艺引起的问题
混凝土施工工艺也十分重要,假如不合理的混凝土施工工艺,会导致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出现安全隐患。
(1)模板工程质量问题。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进行模板工程的安装及组合。这是一项严格而精细的工作,包含模板的制作,和模板的拼装等工序。安装及组合模板操作时必须依据相关施工工序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工程的误差。如混凝土工程现场施工中对于模板的拼装、制作、和模等不够精确,出现模板开缝、变形等情况,可能导致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工程浇筑构件出现蜂窝麻面、漏浆、变形等质量问题,达不到要求的强度性能。
(2)混凝土搅拌时,为了确保水化反应的充分实现,拌合时间和水灰比需严格控制。
混凝土拌合过程及原材料配合比出现问题,对混凝土结构的成型影响很大。混凝土结构的完整度及密实度还和混凝土的振捣质量戚戚相关。为了避免混凝土凝固后出现蜂窝(如图1所示)及麻面现象,施工人员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规范进行振捣及浇筑的工序操作,控制好振捣棒的插入深度。
(3)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控制。浇筑的温度对混凝土浇筑影响很大,加之混凝土应力作用的两相作用,应力达到一定的状态就会出现裂缝现象,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造成重大的隐患。在高层房屋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进行温度控制测试,避免建筑物底部出现裂缝,如图2所示。然而在混凝土实际施工过程中,浇筑温度难以控制,且测量不是十分精确。浇筑测试在不同的层面上均要进行,以确定浇筑温度。
1.3养护方法不当
混凝土的养护工序主要是通过湿度及温度对混凝土进行有效控制,它是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一道重要的工序。但是部分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养护工序不够重视,在高温时没有降温处理工作,在低温的时候没有覆盖保护膜进行保温的工作,易出现混凝土内外部位强度和结构应温度应力而出现问题。假如施工单位混凝土的保湿工作不到位,易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性裂缝,影响房屋建筑物结构的居住安全性、可靠性,其次,出现裂缝会严重影响房屋建筑的外观。
2.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
2.1合理控制混凝土原料的质量及配合比
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工序和环节,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工程施工部门要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做好施工管理和技术工作。水泥是混凝土的原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混凝土的质量,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优劣。在施工前选择原材料时,应首先把好水泥的质量关。应根据建筑工程强度要求,选择符合设计规范、满足强度要求的水泥型号。有些特殊建筑施工有特别的强度要求,需先对选择的水泥进行测试。粗骨料选择时,重点检验骨料的质地、最大粒径等参数,细骨料则重点检查有害物质含量、含泥量的细度模数等参数。混凝土的外加剂尽量选择优质生产资格生产厂家的产品,使用前应检查检测报告及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此外,还要避免使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酸性度高的水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
混凝土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后,应先用选择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实验部门杜绝经验配比法,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要求,避免少配、漏配、错配的现象,确保混凝土质量。确定混凝土原材料比之后,还需对混凝土性能进行检验。混凝土性能达标,才可大量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应对骨料的含水率实时检测,及时进行调整。
2.2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
(1)浇筑方法
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防止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工序。在实际浇筑中,根据现场的工作需要,混凝土浇筑要采取不同浇筑方式。为确保浇筑条件,浇筑之前应全面检查模板,并保证混凝土流动性和均质性。在浇筑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一般不得大于2米,为避免出现间隔应连续浇筑,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浇筑应循序渐进、薄层覆盖、由远及近、逐步到顶,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此外,浇筑混凝土时应关注施工天气温度的变化情况,施工浇筑工序尽量选在外界气温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进行。
(2)振捣方式
振捣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振捣一般在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的振捣可以排出拌合料中不必要的空气和水分,使混凝土中的水泥、石子、黄砂等充分均匀紧密的结合,起到密实加固的作用。混凝土振捣应适当振捣,适当振捣时振捣棒会有稳定的“咬合感”。过度的振捣会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造成裂缝的出现。振捣工作结束之后,还应该刮平混凝土表面的杂物,并撒上 5~25 cm 的碎石,确保在混凝土最终凝固之前能够将其抹平。
(3)温度控制
现在房屋建筑的混凝土技术中,控制混凝土温度的有效方法是改善骨料级配的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干硬性的混凝土中添加一定的混合料,最终达到降低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效果。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还可在混凝土拌合的过程中加水或者用水冷却碎石。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施工人员要在现有的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控制措施中,选择有效的方法控制浇筑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4)改善约束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混凝土的表面因水化热的效果温度比外界的温度高,从而表面上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此时为了避免表面出现裂缝现象,要及时拆除约束模板,以便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改善表面应力。而工作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应尽早拆除约束的模板,提高模板的周转效率,降低裂缝出现的可能性。
2.3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相关工作人员在混凝土工程施工结束之后,应着重做好混凝土后期的养护工作,从而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科学的混凝土养护管理需要长期对混凝土结构洒水,降低因内外温差而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应力,提高抗拉强度,降低混凝土温度。同时,在浇筑完毕混凝土之后,还需要在15内天不间断地对混凝土的梁板表面进行洒水养护,维持混凝土表面温度。
3.结语
混凝土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的广泛,地位十分重要,其施工质量是影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原材料的质量、配比及试验,从源头避免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混凝土施工中模版、浇筑和振捣工序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严格遵守工序的施工规范。最后,要注重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志勇.混凝土施工的温度应力和裂缝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8):293-294
[2]唐红霞.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8):314
[3]刘伟权.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4):196
论文作者:蔡鹏成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原材料论文; 温度论文; 房屋论文; 裂缝论文; 工序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