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论文_甘立贵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论文_甘立贵

重庆市涪陵高级中学校 甘立贵

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数学的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要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人的最高能力,创造性的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越来越紧迫的任务。那如何教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呢?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素质的途径很多,但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媒介,教法是核心,活动是手段,氛围是条件。教是为了不教,不重复教,让学生形成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具体地说,就是树立一个思想,坚持两个原则,抓好四个方面。

首先,树立相信学生的思想,相信学生,就是相信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能力,老师就要像地质勘探队员一样,细心勘探,发现深处的宝藏,把它们开发、挖掘出来。有了相信学生的思想,就会真正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学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时间,交流讨论的时间,动手操作的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建立数学探索与数学建模的习惯,选择有效有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联系相关知识提出问题,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这当中要及时鼓励学生,恳定学生的积极性,相信学生是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这种发现问题的习惯,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长久的,持续的学习品质。

其次,我认为坚持两个原则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要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师生平等的原则,第二是尊重个性的原则。

1)师生平等的原则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在教学中,热爱、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认可、相互补充,在课堂上创造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交融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活动,才是真正高水平的教学境界。

2)尊重个性的原则是尊重个性,在教学中主要是尊重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创新精神。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法,一个知识的掌握,可以有多种学习方法。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实行3个鼓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相互争辩;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3)处理好三个关系。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前,教师要弄懂一切。实施课程时,教师要懂装不懂,把问题、困惑摆在学生面前,“激”学生们想出学法,想出思路,才能教出智慧。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让时空,把尽量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让舞台,把尽量多的表现机会留给学生。2)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知识要靠一定的练习转化为能力。练什么,怎么练呢?既要讲究练的质量,又要讲究练的策略;精练、巧练、活练,以一当十的练。不搞题海战术,不搞重复练习,不靠家长帮练。3)处理好学与评的关系学生学的情况,经常要得到来自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再次,抓好四个方面。在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中,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一)巧用教材.启迪创造智慧,数学学科包含了丰富的创造性因素,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肥沃土壤。数学教材集中反映了人类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蕴含着无穷的智慧资源,具有很强的开发智力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高中数学教学,努力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养成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世界的思维习惯,并能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意识,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也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建水有效途径。

1)数学中转化化归思想——因势利导、促进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启迪学生辨证统一智慧

高中数学解题中处处体现着转化化归思想: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高次为低次、化多元为一元、化未知为已知……“转化化归”是数学解题中最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思想方法,是数学解题的灵魂。

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黑夜与白昼、真理与谬误,正义与邪恶、丑恶与善良……面对普遍存在的矛盾,我们无需忧虑也不要惊慌,要勇于探求不同对立面的最佳契合点,因势利导,促使事物向良性方向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社会里,各种矛盾对立面可以各得其所、和而不同,正如温总理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所说的,“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则相辅相成”。

2)高中数学的数形结合——辩证地分析问题,学会灵活变通、双管齐下 ,启迪学生直观与抽象转化智慧

华罗庚曾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非。”在高中数学解题中,除了化归思想以外,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就是数形结合思想,这方面的题例不胜枚举。尤其在解决函数问题、向量问题、复数问题时,如果只从代数角度抠定义、定理,套公式、模式,往往事倍功半,但若从数形结合角度入手,有意识地联系图像,“看图说话”,解法就很简单。类似的,我们在生活中处理问题也要避免僵化、单一,遇事要尝试变换角度,辩证看待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解决困难时,才能灵活变通、双管齐下。

3)数学中的分类讨论思想——遇事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区别对待、各个击破, 启迪学生多角度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智慧

二)巧于施教,培养创造能力要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就要创造性地教。教学的活和课堂的活,是要使课堂上呈现出教师、教材、教法、教境(教学氛围)四位一体,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四者和谐发展的运作过程。也就是说,兴趣的活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求知若渴、欲罢不能;情感的活跃——把学生的情感激发起来,让他们有充分的情感体验;思维的活跃——把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通过教师的激疑、设疑、导疑,促使学生思中有疑、疑中有问、问后有悟、悟后再疑,以此循环往复,不断向更深更广的知识层次开拓;自主意识的活跃——把学生的自学劲头鼓动起来,变“要我学”“教我会”为“我要学”“我会学”,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三)合作学习,激发创造能力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 为了发挥合作学习对创造性学习的促进作用。我注意打好两个“基础”。一是要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人的自学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生个人认真地自学、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二是要在小组充分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四)创设情境,营造创造教学的氛围情境包括课堂的气氛和学习的场景。创造性的教学不是以教给学生如何牢记已知事物的方法为目的,而是以教给如何探索未知事物为宗旨。不是给学生奉送现成真理,而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和发现真理。

笔者认为,教学不是让学生老是跟着教师走,而是教会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形成自已的学习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形成创造性的学习,提升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超越教师。我国教育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

论文作者:甘立贵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论文_甘立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