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的相关性论文_白慧莹

浅析外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的相关性论文_白慧莹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外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70例外周动脉狭窄症状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外周动脉狭窄症状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平均年龄以及高血压等,具有比较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外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导致其它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也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关键词:外周动脉狭窄;脑卒中;心脑血管事件

外周动脉狭窄属于一种全身心改变,与大中型动脉相关,其中主要包括主动脉、脑动脉、四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1]。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该病的病死率和发病率在世界上居于首位[2]。本文主要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70例外周动脉狭窄症状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70例外周动脉狭窄症状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入院之后,都进行了超声检查或者CT血管成像检查,并确诊为外周动脉狭窄。在本组的270例外周动脉狭窄患者中,150例患者为男性,年龄56~97岁,平均年龄为(65.1±4.7)岁,120例患者为女性,年龄53~96岁,平均年龄为(64.3±3.2)岁,其中,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为83例,出现脑血管事件的患者为68例,而脑卒中的患者为61例,37例为男性,24例为女性,年龄59~97岁,平均年龄为(76.2±3.4)岁,并且这些脑患者都进行了磁共振成像或者头颅CT检查,从而确诊为脑卒中。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全面记录.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将超声诊断标准作为基本依据,对患者的颈动脉、外周血管狭窄数目、肾动脉以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平均年龄以及高血压等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单因素分析导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证明,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平均年龄以及高血压等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2.3多因素分析 通常在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将单因素分析作为基本前提,自变量为可能与之有关联的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年龄、肾动脉狭窄、性别、颈动脉狭窄、高脂血症、下肢动脉狭窄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而因变量则为心脑血管事件的出现次数,从而建立一个Logistic回归方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下肢动脉狭窄、年龄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明显的相关性(P<0.05﹚。

3讨论

脑卒中,主要指的是突然发病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在临床上表现为永久性或者一次性的脑功能障碍体征和症状,其中,脑卒中又可以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65岁以上为脑卒中疾病的高发人群,可能出现的概率为73%,并且,在55岁以后,年龄每增长10岁,出现脑卒中的机会就会增加2倍,由于脑卒中这一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发展迅速、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特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着我国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从之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恶性肿瘤的临床上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则位居第二[3]。临床上在对外周动脉狭窄进行治疗时,发现该疾病可以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对患者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导致局部内膜出现异常增生,从而使粥样斑块形成。外周动脉狭窄作为一种与年龄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疾病,动脉粥样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发生硬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动脉狭窄的患病率。由于老年人具有抵抗力差、免疫力弱以及身体各项机能呈现衰弱的特点,所以,临床上在对老年患者外周动脉狭窄与心脑血管事件的治疗和预防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变化而有所改变,通常患者在出现脑血管事件之后,比较容易发展成为脑卒中。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全面的了解,将患者的实际情况作为主要依据,有效判定老年人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概率,对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导致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素进行分析发现,相比较一般外周动脉狭窄患者而言,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平均年龄都较高。据相关报道显示,外周动脉狭窄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出现概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增长,往往会给心血管系统造成累加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学者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外周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两种疾病在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患者的全面监测,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4]。在文本中,通过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4月收治的270例外周动脉狭窄症状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在一定程度上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的形成过程中,下肢动脉可以自主建立侧支循环代偿,所以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不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当不稳定斑块发展比较迅速时,就会导致代偿失效,患者在临床上有缺血症状出现,并刺激不稳定斑块迅速发展,对其它动脉血管床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乔志玲.袁华.卢岩.老年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控制[J].护理研究,2010(10):2635-2637.

[2]刘丽媛.老年脑卒中患者复发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11-12.

[3]孟庆欣.杨斌.外周动脉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297-300.

[4]欧永强.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事件的临床表现及对近期预后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2):43-44.

论文作者:白慧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浅析外周动脉狭窄与老年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的相关性论文_白慧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