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共交通客车驾驶学校 重庆市 400030
摘要:中职教育主要是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的是实用人才,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技能人才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探讨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为特色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专业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培养模式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交通运输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以提高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率为中心,以优化服务供给结构为主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加强运输服务一体衔接、提高运营管理智能水平、推行绿色安全发展模式,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较好完成规划目标任务,总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13.4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倍,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可以从下图的数据看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建设。
“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网络覆盖加密拓展,综合衔接一体高效,运输服务提质升级,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绿色安全水平提升。高速铁路覆盖80%以上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铁路、高速公路、民航运输机场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540万公里左右。因而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因而更新办学模式,加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重庆市轨道交通行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培养高高水平应用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和定位,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的需求特点,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等模式,从多学科、多元化交叉渗透的角度,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社会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多样化需求。结合校企合作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实训课以及企业实践的时间和课程比例,进一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特点,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企业用人需求以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充分了解企业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不同就业岗位及其技能的需求,由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室共同组陈项目组,与企业进一步深化“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依据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实施、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构建了“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部分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岗位能力分析,基于“任务引领、学做一体、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学做一体、赛训融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掌握符合各岗位技能要求、技术标准的基础理论,并提高相应岗位的职业技能为培养标准;力求达到实践过程的零距离、技能等级与实际能力的零距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零距离、职业能力与就业能力的零距离,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专用人才。
(二)探索和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班级对抗、赛训融合”开拓尖端人才培养“绿色通道”。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技能大赛,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正日益凸显,它已经成为我国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已成为共识。应该多鼓励老师和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甚至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承担技能大赛的组办单位,特别是组织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每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开展“班级对抗赛”,通过不同的技能比赛,以班级“对抗”形式将学生、教师、班主任联系在一起,将技能大赛的成绩和班级考核以及班主任的考核挂钩,从而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
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中的核心资源,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着基础及主导作用。 按“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企业聘请”的方式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的师资培训机制。 通过使教师到企业实践,参加行业学术研讨会、派教师到海外高水平大学短期学习、聘请企业精英进课堂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
专业课教师不权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不仅要具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具有工程师或技师的实践能力。 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是一种复合形态的教师,即具备“教师+技师”的“双师素质”。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应坚持师资队伍的专兼结合。 从教师队伍整体而言,一方面,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充分发挥校内专任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按照开放性职业性要求开展人事及管理制度改革。 加大兼职教师比例,从社会行业、企业聘请大量专家、技师、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实践技能课和主要由高水平兼职教师的机制。 要考虑师资队伍整体的“双师”结构,使得不同教师间得以互补。
四、凝聚教学成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上,大力提倡和推广启发式、互动式、任务式等互动模式教学,鼓励案例教学,模拟实训等。构建从单纯重视知识传授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专研能力的引导式教学模式。 形成具有 “宽基础,精专业”的特点,并建立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从而构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
加强实训教师的培训,提高实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 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教学内容改革,建立基本技能实训模块,增加生产性实训项目。 按照 “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依据行业标准编写实训指导书。
中职教育有着重基础,重应用,重方法特点,强调的是学生在学校的操作技能训练,重视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有机的把实践知识和理论结合,所以实训室的建设应该满足基本的教学,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和资金,最大程度的来完善和满足教学以及科研的需要,使人才的培养更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实训室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一)能满足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学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最大限度的满足基本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的需求。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就业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训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涉及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运营管理、行车组织、客运组织等专业课程,在规划实训基地时应该考虑到教学需要。同时也可以考虑校外实训,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参观的平台,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顶岗实习。培养并逐步使学生形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树立良好的工作品质和职业道德。
(二)能满足科研项目开发的需求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要求和专业发展的需要,以及科研的要求,要投入必要的教学设备,同时要根据科技的进步不断地的更新设备,鼓励教师参与技术创新、技术交流和技术转化,推动学校工作的发展。以创新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方式,形成理论加实操的有机结合,使之具备技术含量高新的特点。
(三)能成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功能基地
通过面向社会开放、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新产品的开发与检测、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对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研究和解决途径,使基地逐步形成在建设类行业中具有教学、项目开发与产品生产的条件,使之具备动手能力强为特点。同时也可充分发挥基地高新设备的功能,开拓为社会提供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考核、材料检验检测、劳务培训、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
五、结束语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专业建设就是应着重解决毕业生还只是一个“半成品”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校内外实训、模拟生产性和生产性实训将“半成品”培训成为成品,实现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零距离。重点与特色建设中要遵循以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为抓手,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和创新意识;依托办学基础,重视社会需求,突出专业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以专业建设推进专业优化,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全校各专业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天彤,马松花,支斌,韩增盛.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实训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
[2]王新星.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2): 185-186.
[3]潘驰群,潘绪科.创业模拟实训师资选派管理制度研究—基于 2013 年安徽省第一期创业模拟实训师资数据 [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3, (8): 109-110.
论文作者:李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专业论文; 轨道交通论文; 实训论文; 教师论文; 城市论文; 技能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