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公共文化发展新思路
◎朱 刚
(无锡市文化馆 江苏 无锡 214031)
【摘 要】 公共文化是城市的文化沉积,是城市的精神所在,也是城市的重要文化资源。探究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对于地方文化及旅游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公益性公共文化和商业性公共文化这两个角度出发,围绕促进公共文化空间的合理布局及发展地标性公共文化建设,提出促进城市公共文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公共文化 发展思路 文化资源
随着文化产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我国各地不断推行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使得文旅融合体制逐步确立起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城市公共文化发展需要合理布局并体现地方文化特质,以公共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旅游业的繁荣。本文从公益性公共文化和商业性公共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希望能够为各地公共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我国文旅融合发展概述
(一)发挥产业集聚优势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我国东部及南方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凭借大都市的城市品牌效应,发展城市观光旅游、购物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以及娱乐休闲旅游,或依托自身的历史和特色,发展文化资源,构建联动互补的旅游经济带。比如上海发展了集娱乐、购物、观光、会展四位一体的文化旅游业;浙江省则依托于江南水乡的特色和古建筑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广州市通过建设“广东旅游之窗”,通过博物馆、书画展览会等构建了独特的岭南文化[1]。
(二)发挥旅游产业市场优势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相对低于东部地区,但是在中西部地区有很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可以使这些文化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文化资源带动文化融合、促进旅游产业优势的发挥。比如河南省依托于自身的古都文化和武术文化等资源塑造文化旅游的形象,并打造富有地区发展特色的旅游演出节目,形成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品牌;陕西省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为基础,通过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形成独具特色的历史文物博览业,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青海省则依托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来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二、公共文化发展新思路
(一)发展公益性公共文化
公益性的公共文化对于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建造城市公共文化机构的时候要注意整体规划和均衡发展。在集中布局的同时,也要重视偏远地区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公共文化的影响力。其次,建设公益性公共文化空间需要与城市的特色相融合,这样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文化主题公园它可以涵盖城市的历史发展、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内容,使人们在游玩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文化魅力;在公园中还可以建立旅游商业小镇、配套酒店等商业服务措施,使文化和旅游的产业链能够相互融合。最后,还要确保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免费开放,为市民文化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样才能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周边餐饮娱乐等配套旅游服务的发展。
(二)发展商业性公共文化
首先,可以利用城市的旧城区来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旧城区改造来形成城市历史怀旧感与现代时尚感相融合的文化发展空间。比如在旧工业区组织音乐沙龙和艺术展览活动,实现旧商业区的复苏。其二,可以对古村落进行改造,使其体现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使历史文化资源的商业性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古村落中举办国学讲座、传统艺术活动等,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以此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三,可以在城市商业繁荣的购物广场等地创办小型剧场、文化会所等文化设施。比如在海岸的商业区举办“海岸音乐会”的活动,邀请明星助阵、吸引游客,增加旅游业收入。其四,在书店、茶馆等文化会所当中举办文化沙龙、作家见面会等活动,回溯地域文化历史,展现当代艺术潮流。这些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文化需求,可以为公众休闲阅读、交流分享提供平台,同时大力推进城市公共文化的发展。
三、公共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大型公共文化空间布局不合理
大型文化空间的布局并不合理,高度集中在中心区域。这种集中方式可以提升城市形象,但是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集中,使节假日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压力过大,配套服务无法满足需求[2]。比如,在节假日的时间里,城市中心区域的停车位不够用、就餐时候排队时间过长、游客超负荷给环境卫生带来不良影响等。
(二)缺乏代表性的公共文化空间
很多城市的公共文化发展起步晚,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能够代表城市独特文化的公共文化空间,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
采用316牌号的不锈钢钢带制作切刀,钢带厚度为2mm,切削边磨刃,制成后的形状如图3所示。两个切刀制作成形后对称焊合在切刀固定套上,固定套上设有安装孔,与电机轴配合,通过螺丝定位和固定。切刀做成弯曲的“L”形状,在2 800r/min高速运转时,能通过离心作用形成风力,将剪掉的烟苗碎叶输送到集叶袋中;同时,能在月牙形吸口处形成负压,将倒伏的烟苗吸直,便于切削。切刀剪切示意图如图4所示,切刀弯曲形成的夹角α取值直接关系到切削效果,为使切削过程中刀刃先与烟苗接触,避免刀刃后部与烟苗高速碰撞,造成烟苗损伤,其取值应满足
出席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张均林,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晓,浙江省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应金龙,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画院院长孙永,嘉兴日报原社长张扣林,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画院副院长池沙鸿,浙江画院党支部书记、山水画工作室主任茹峰,浙江画院专职画师余昌梅,北京华夏十德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徐茹,浙江省艺术品鉴赏研究会会长管建平,海宁天桐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兴等;兰溪市领导嘉宾有:中共兰溪市委书记朱瑞俊,兰溪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柯卫,兰溪市人大副主任胡向东,兰溪市政协副主席陈兴兵。开幕式由兰溪市副市长吴丽娅主持。
自2004年宪法修改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成为新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法治命题之一,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得到空前强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立足中国国情的科学筹划,为宪法学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应对重大风险、深化机构改革等领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预示着宪法学从侧重于权利法学向权利法学和国家法学并重的转向。
四、促进公共文化发展的对策
(一)促进公共文化空间的合理布局
首先,在发展公共文化的时候要避免大型文化空间的布局过度集中的情况。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3],因此在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的时候需要合理选址,既要确保不偏离市中心,又要避免由于过度集中导致配套设施不足的情况。其次,公共文化空间需与周边的配套与规划统一。具体来说,在对公共文化空间进行规划和选址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对商业、住宅等公共空间设施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出现公共文化空间周围的配套设施滞后的情况,这样才能使公共文化空间的价值更好得到发挥。
(二)发展地标性的公共文化
具有城市发展特色的公共文化是城市的标志,能够体现城市的人文特点和精神,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发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资源。这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历程建立起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同时建立城市历史文化的开发机制,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推广。其次,需要注重对自然文化资源的提炼。自然环境是发展城市旅游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公共文化发展的基础资源。比如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建设自然博物馆,比如地质博物馆、海洋博物馆等。
[参考文献]
[1]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03):4-12.
[2]傅才武,许启彤.基层文化单位的效率困境:供给侧结构问题还是管理技术问题——以5省10个文化站为中心的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50-59.
[3]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03):4-12.
【中图分类号】 TG33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520(2019)05-47-02
【收稿日期】 2019-01-30
【作者简介】 朱刚(1969- ),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大专,无锡市文化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