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论文_任彦彬

浅析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论文_任彦彬

(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检修工区保护班 新疆石河子市 832204)

摘要:智能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其技术手段和方式逐渐渗透和融合多个重要行业领域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变电站中就使用了很多智能化技术,尤其是在继电保护网络系统中的智能化应用模式,不但实现了无人操控和值守等重要的工作目标,而且提升了继电保护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维护着电力网络和变电站的正常运转,本文就以智能化的变电站在提升继电系统保护能力和可靠性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

1智能化变电站中的继电系统架构和运行机制的作用

1.1继电系统的基础架构模式

变电站是整个电力工程网络中极为关键的基础设施,在维持稳定供电和传输电力能源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内部的继电保护装置和线路是关键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提升整个变电站在供电过程中保持安全和平稳,维护众多的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保持稳定良好的运行环境,而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继电系统的控制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我们在使用以往的自动化程序和系统时能够节省很多的工作步骤,安全系数也有所提升,但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继电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更为显著和强大,我们有必要去分析其具体的组成架构模式,并且了解其具体的功能作用,以便于在实际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出继电系统的保护功能和作用。

智能化的变电站有其主控系统,在站控层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系统是以相关协议作为架构基础的智能化控制系统,除了站控层的建设之外,智能化系统还要求逐步来完善相应的间隔层以及过程层,三者得到有机的整合,形成了现阶段智能化变电站在相关协议前提下的主要架构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在以往所使用的继电系统属于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控制系统,它的内部架构模式之中是不存在过程层的,这也是其架构模式中的一大薄弱环节,而智能的继电系统则是通过结合以往的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模式,将间隔层中需要进行的各项操作工作使用合理的方式将其进行转化,也就是将这些操作任务转移到过程层中,让过程层去执行大部分以往间隔层所执行的任务和工作,这种结构的变化和模式的转变,使得继电系统的很多基础性功能和服务被迁移到过程层,分担间隔层的工作压力了,这就使得智能化的继电系统运行更加畅通和高效,而且在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过程层的网络系统来执行部分功能性的操作工作。因此就需要加装相关的设备装置来保证继电系统的架构模式能够正常的运转,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还要加装电子模式的互感装置,以及用于处理信息数据的智能化终端设备,交换装置与各类功能性的单元,为了提升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还要加装网络的接口来实现可靠的连接。

1.2继电系统架构模式的运行机制和其具体作用

在分析智能化的继电系统时,要了解这种保护架构和模式的实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该系统就是结合了更加先进和高效的互感装置,在电子模式下去完成各种信息数据类型的精准操控,包括对数据的合理搜集和整理,然后利用多种功能性的合并式单元,综合使用内部存在的同步性质的时钟来确保这些大量的数据能够实现同步的搜集和整理操作,这样就能够实现工作的同步性,能够及时的去执行相应的操作任务,将这些经过处理后的数据信息通过系统的基本架构模式,利用其内部形成的网络将信号传输至相应的设备和装置之中,采用这种模式来完成智能化系统的控制和操作,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反应速度。

智能化的终端能够针对保护系统的控制方面的一侧进行相关的操作和控制,比如终端能够有效的操作相关的保护装置来执行跳闸保护动作或者合闸的操作指令,而在这个过程中间,智能化终端的处理器还可以对这些指令进行精密的逻辑评估与评判,将其高效的转化成继电设备的出口,将断路装置纳入到实时的状态监测体系之下,执行强有力的管理和控制举措,通过实时的监测能够接收到断路装置中存在的一些具有很大关联性的动作指令和信号,将这些指令信号综合起来,并转换成相应的数字化信号通过内部网络将其传输到保护系统的架构之中,执行相应的操作命令。如此就能够对包括断路装置等关键的保护装置进行状态监测和科学合理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变电站中继电保护装置和系统的可靠性保障

其一,主变的保护装置和智能系统中的终端、功能性单元,三者形成了一个组合式的网络结构,或者采取点对点的连接模式,利用内部组成的网络来高效的传递相应的信号和指令,而要确保这个执行过程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一般会利用AD的采样模式来提供相应的保障,不仅能够实现两个通道的算法验证和比对,提升数据采样的精准程度,而且还能够提升保护装置的运行性能,并且降低各种电子设备和内部元件的损伤程度。

其二,线路以及母联的保护模式是继电系统中极为关键性的环节所在,要确保两者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要事前做好一些准备,在各种连接线路的保护模式运转中,目前都需要依据相关的标准要求开展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确保能够实现很强的互操作性,这就要求在维持常规化的保护动作指令和地层逻辑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实现数据采样的精准操控和智能化处理,并且要保持高效的信号畅通性,才能够确保信息指令能够迅速进行传递并及时得到执行,能够规避传统的保护动作频繁出现错误举动和失误的情况,极大的提升了保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其三,母线保护模式是现阶段继电系统中的重要结构模式之一,采取组合是网络布局模式,将众多处于间隔状态的智能化终端综合起来,精准的定位刀闸所在的方位,然后向系统输出其位置信息,网络又将该信息转化为信号迅速传输至母线保护的设备之中。

3提升继电系统可靠性的具体策略和注意事项

3.1开启源端维护

当前大部分变电站已经实现无人值守,为快速及时处理变电站事故,可考虑在集控中心开启源端维护。智能化变电站通讯是基于IEC61850协议,这一协议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不同供应商之间可以互相读写,这就为源端维护提供了实现的基础。仅需在变电站的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与集控中心之间,开通一个基于IEC61850协议的通道,即可实现。

3.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智能报警

当前,智能化的变电站中,实现继电保护,需要对变电站中的故障进行预警、检测以及报警。实现变电站的智能报警,其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当智能变电站中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对站内的数据信息进行总结。这个时候,智能报警体系还需针对变电站内部的各个指定时间的信息,数据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为整个体系的正常运行创造基础。

(2)电网故障的初步诊断。在电网系统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对其进行故障初步判断,在实际判断环节,我们要结合现实情况,采用切实的方法对智能变电站系统数据进行对比,并且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来进行此项操作,最终获取较为准确的信息,并提供出比较详细的故障报告。之后我们可以参照多年来实践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研究引发故障的原因,针对正常运行的智能变电站开展研究,并且将变电站的警报信息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种类,诸如:问题信息、位置变化信息,运行故障信息等等。

4.结束语

电能是民众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因此,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成为民众关注的重点。现如今绝大多数的电力网络都已经使用了智能变电站,这个结构在整个电能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智能变电站想要高效的实现稳定的运转,必须要重视继电保护系统性能的改进和提高,继电保护系统实现了信息化和智能化,才能保证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王胜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及可靠性研究[J].科技资讯,2017(7):47-48.

[2]黄雅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通讯世界,2017(8):177-178.

[3]汤军.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低碳世界,2016(30):75-76.

论文作者:任彦彬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浅析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的措施论文_任彦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