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妇幼保健院 223200
【摘 要】目的:对顺产妇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临床分析与观察。方法:本研究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6年6月,均来源于我院产科收治顺产产妇,共4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分别将20例顺产妇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预防性护理。对两组产妇产后2.0h、24.0h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平均(200.5±32.8)ml,产后24h出血量平均(263.5±28.9)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00%(1/20),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00%(5/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顺产妇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顺产妇;产后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3-186-01
目前临床对产后出血的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0h内出血量≥400.0ml以上或24.0h内出血量≥500.0ml[1]。产后出血是顺产妇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首要因素,产妇死亡风险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如何降低顺产妇产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是各方人员高度重视的课题之一[2-3]。为对顺产妇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临床分析与观察,本研究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6年6月,均来源于我院产科收治顺产产妇,共40例,经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将差异对比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收集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6年6月,均来源于我院产科收治顺产产妇,共4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分别将20例顺产妇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观察组20例产妇均为女性,其中13例为初产妇,7例为经产妇,产妇年龄为22~36周岁,平均年龄为(28.1±2.5)岁,产妇孕周为35~41周,平均孕周为(38.1±1.5)周;纳入对照组20例产妇均为女性,其中13例为初产妇,7例为经产妇,产妇年龄为23~36周岁,平均年龄为(28.9±2.3)岁,产妇孕周为35~41周,平均孕周为(38.6±1.8)周。两组产妇基线资料经对比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包括产程观察、饮食指导、生活护理等干预措施。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联合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产前准备。产妇待产阶段完善各项基础检查,了解产妇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子宫畸形、胎位不正等危险因素,对产妇顺产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及时上报临床医生。加强对产妇的健康宣教工作,向产妇讲解产后出血的有关知识,提高产妇配合度,为后续护理奠定基础;②第一产程护理。第一产程护理期间应密切观察产妇宫缩情况并对胎心音进行记录,若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症状可帮助其按摩子宫,为产妇提供安静环境帮助休息,多鼓励产妇摄入高热量食物,增强体力,增加宫缩力度;②第二产程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胎儿娩出情况,若胎儿娩出困难,产妇宫缩乏力,需及时遵医嘱用缩宫素注射干预,必要时可进行侧切,以促进胎儿顺利娩出。娩出期间注意对产妇会阴部进行保护,避免会阴部或软产道损伤所致产后出血问题;③第三产程护理。重视对胎盘娩出情况的观察,视产妇实际情况进行注射缩宫素或清宫手术干预,针对已造成软产道或会阴部损伤的产妇需及时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产后2.0h、24.0h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中记录的数据均采用SPSS专用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选用t方法进行组间数据对比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选用X2方法进行组间数据对比检验,P检验值<0.05时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平均(200.5±32.8)ml,产后24h出血量平均(263.5±28.9)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00%(1/20),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00%(5/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顺产是目前临床终止妊娠的最自然与最佳方式,顺产可促进胎儿肺泡扩张,胎儿娩出后更易建立自主呼吸,因此在临床中广为提倡。但也有报道中认为,顺产产妇可能出现产后出血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安全,因此对产后出血的有效护理防范是非常重要的[4]。
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20例顺产妇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平均(200.5±32.8)ml,产后24h出血量平均(263.5±28.9)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00%(1/20),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00%(5/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预防性护理措施对降低产后出血风险有积极作用。通过产前准备,护理人员可对产妇全身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掌握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并配合产程对产妇进行规范护理,以最大限度的规避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降低产后出血量,减轻产后出血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可见:对顺产妇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确切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宋义菊,王倩等.优质护理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特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224-224.
[2]黄泽兰,彭足矣.产后出血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36-37.
[3]许银丽.产妇精神因素及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52-53.
[4]刘莹菁,钟慧红,林平等.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48-49.
论文作者:袁晓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产妇论文; 产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预防性论文; 平均论文; 发生率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