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来美国社会科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学校里把社会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设的国家。从1916年正式出现社会科,至今已有85年的历史。当代以来,影响美国社会科的主要运动有四个,即新社会科运动、“情绪革命”、回到基础和国家标准运动。
一、新社会科运动
和新数学、新物理等一样,新社会科的产生也和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957年苏联先于美国把卫星送上天,此举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朝野。1958年,美国政府出台《国防教育法》,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数学、科学和外语等科目最先受到重视。一些致力于社会科研究的专家提出:社会科也是“国家防御”的一部分,要求重视对社会科的研究和开发。
最初的努力集中在如何使课程精密、准确和具有学术性上。当时美国有不少高中都为想升大学的学生设置了具有大学水平的选修课。其中有一门是关于美国历史和欧洲历史的课程,有不少学生注册学习这门课,这只是一种实践上的尝试。社会科专家们思考的是,究竟是重新修订现行的社会科呢,还是为大多数学生另外创设一门新社会科。这些社会科显然不象那些直接服务于升学的课程,能够及时而敏感地反映大学课程的动态,它们更倾向于及时捕捉学术研究所提供的主要观念和方法性的知识。这就意味着社会科将打破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政治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之间的学科界线。国家科学基金提供资金资助开发这样的课程。美国教育局和全美人文发展基金也大力资助大学院校,支持他们进行课程研究和实验课程资源的开发。
整个60年代,社会科运动都在追求更宽、更精。课程改革集中在概念结构和探究过程两个方面。研究者们更是围绕着学科“结构”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如,经济学家劳伦斯·塞恩施对小学教育很感兴趣,他致力于为小学生寻找合适的学科结构;爱德温·芬顿则致力于初中阶段的研究。在他们和一些人的共同努力下,相关研究在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领域纷纷展开。这些研究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嵌入一些新内容、新方法、甚至新的教学技能,以挑战现存的课程体系,希望找到一种新的课程替代现存的课程。
尽管当时这些学科专家在课程改革运动中独断专行,但仍有一小部分钟爱问题中心的社会科专家也开展了其他研究项目。比如有名的唐纳德·奥里夫、杰姆斯·谢夫、弗莱德·纽曼。他们为当时一个关注公共问题的哈佛项目开发了一套资源。哈佛项目不象其他新社会的项目,注重寻求学科的基本结构,而是尝试引入“法律学的方法”。据说这种方法能和现行的课程相融合,既用来思考现在的问题,也可用来思考过去的问题。
新社会科运动时期,人们为新社会科的研制和开发投放了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耗费了相当大的精力,这在社会科教育史上是空前的。然而这个时期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资料却很少。据分析,主要是由于当时大多数项目都没有找到出版商。即便那些能够出版的材料也因没有能够进入出版商的主流市场,从而销声匿迹。个别项目因得到学校的认同和采纳,才尝到一点成功的喜悦。几乎没有一本书能够再版并在市场上长期流通。也有一些研究项目提出的观念后来被一些教科书所吸纳。比如原始文件的使用、基于统计数据的探究课程、案例教学、投影仪的使用等等。
人们分析新社会科之所以失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它挑战了现行课程体系;第二,它对教师和学生要求太高;第三,课程资料价格太贵;第四,它激怒了部分保守组织。这些缺陷使得新社会科必然走向自我灭亡。布鲁纳开发的新社会科的典范MACOS具有上述所有的缺陷。它试图将历史从人类学中驱逐出去。教师除非得到特殊的训练,否则就不能在学校里教这门课。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当时五年级用的教科书要贵好多倍。它惮于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什么对人类有贡献?关心改革的家长们猛烈抨击这些资料是反宗教和反美国的。他们甚至到国会公开抨击MACOS,致使国家科学基金大幅度削弱,减少了对社会科课程开发的资助。同时,公众的立场也影响了大量的公共投资,削弱了使社会科成为精密学术领域的基础。
二、“情绪革命”
如果说新社会科运动源于对苏联卫星上天的恐惧,那么60年代末的“情绪革命”则源于另一种恐惧,它具体表现为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民主骚乱。1963年,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1965年,黑人领袖马尔科姆·爱克斯在纽约演讲时遭到枪杀;1968年4月,另一个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也遭暗杀身亡;同年6月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在洛杉矶遭枪击身亡。这一切都使美国人民格外震惊。为争取公民权利,在洛杉矶、底特律和华盛顿等大城市爆发了非暴力游行和暴力骚乱,这就使长期隐藏的种族问题浮出水面。这些运动让人们认识到美国是一个种族歧视的国家。1965年3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就黑人投票权问题向国会提出一项咨文,公开承认种族歧视是美国的“普遍现象”。这些矛盾冲突还伴随着受摇滚和毒品文化影响而日益加剧的、关于越南战争的各种势力的冲突,其中有新老对抗,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对抗,有黑人和白人的对抗,有穷人和富人的对抗,等等。总之,整个美国一片混乱。
在另外一些方面,美国妇女开始大量进入劳动市场,成为劳动大军的一员。她们不再满足于“妇女工作”,要求得到和男性同等的对待。当时美国的经济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冲击也十分不景气。比如能源危机、通货膨胀、美元贬值、日益增长的反联邦势力、对外贸易的逆差,等等。同时,新的移民,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大量涌入美国,改变了美国城市的声音和面孔。
对此,美国的社会科及时做出了反映。看起来促进学科领域的结构化显得不再重要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种族的优越感和盲目的爱国主义等问题更重要、更关键。教师越来越不能确定什么知识更重要,什么更值得教。判断课程主要依据是,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够及时反映社会变化,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信仰。为迎合这种需要,主题式的选修课出现。
如果说50年代的新社会科运动旨在发展人的头脑的话,那么这次更新的社会科运动则把重点放在了改造人的心灵上。克服不公正,使自己的行为更合乎道德,对一个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60年代,价值虽用来作为行为参考的变量,但大部分受制于当时的社会。70年代,价值则更是至高无上的重要。但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如何选择?是通过价值分析?价值澄清还是依据道德发展理论?人们围绕学校应该在什么年龄用什么样的方法教什么样的价值给学生等问题争执不休。
这次“情绪革命”对社会科的最大影响是:给社会科带来了困惑、怀疑和公众信度的丧失。选修课的设置削弱了必修课的重要性。当连选修课也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学习社会科的人就越来越少。无论是注重过程,强调获取和判断价值的过程的社会科,还是注重结果,重视让学生掌握重要的价值观念的社会科,都失去了公众对它的尊敬。这个时代的人们失去了对教育的幻想,也失去了对社会科的幻想。1981年,印第安那大学的社会科专家墨赫林厄撰文宣称,社会科将彻底走向终结。他预测,这个领域是如此混乱,毫无秩序,它的公众信度是如此之低,以致于它可能只能挂靠在象“生活支撑系统”这样的州或地方课程里。不过墨赫林厄还是错了,社会科并没有走向终结,但在教育史上,这的确是社会科影响力最低的一个时期。
三、回到基础
可以说,是里根挽救了社会科这门课程,尽管很少有社会科的权威专家愿意承认这一点。美国的学生严重缺乏对美国文化的了解,他们没有掌握最为基础的历史知识,甚至不能在地图上正确地标出一些城市的地理位置。这一现象给人们触动很深。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必须采取手段加强中小学地理和历史的教学了。结果是重新强调社会科的重要性,社会科在20世纪的70年代末到80年代得到了复兴。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社会科专家并不感到满意。在很多人看来,回到基础的目的就是回到20世纪初,用那些已经过时了的社会科的版本、社会科的内容、方法及其价值替代现行的社会科。当时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就是将主导社会科的“扩展环境”的主题从小学社会科里去掉,代之以1909年美国历史协会八人委员会的建议方案。这个方案特别强调历史的学习。比如它这样安排社会科的学习:一年级,美国印第安人的生活、感恩节和乔治·华盛顿;二年级在一年级基础上再加一项美国纪念日;三年级,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独立日和美国印第安人;四年级,殖民统治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五年级,美国历史及其主要产业;六年级,欧洲;七年级,革命时期的美国历史和欧洲;八年级,革命以来的美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回到基础运动重新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1988年,美国加里佛尼亚洲出版了“历史—社会科学架构”。这个架构采用了八人委员会的很多观点,将历史放在中心位置,促使其他内容都整合到历史教学中。同年,美国中小学历史布兰德利委员会建议所有的年级都要加强历史的学习。全美中小学历史研究中心同年成立。1989年全美社会科协会建议中小学的社会科应以历史、地理为基本架构,然后综合其他学科,如政治学、经济学等的基本概念和观点。总之,社会科的一些基本特征开始发生改变。
回到基础,不仅象征着要回到早期的方法上去,还象征着人们又重新强调掌握事实知识和基本价值的重要性。回到基础的支持者们排斥进步主义,厌恶问题中心的跨学科研究。在某种意义上,回到基础有新社会科运动的一些成分,比如基本的学术取向。然而和新社会科不一样的是,回到基础钟情于历史胜过社会科学。它的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掌握高级的方式方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分析当今社会。它对传递美国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和知识贡献较大。它更关心培养学生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念,而不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四、标准运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人民又开始担心起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功利的美国家长们都意识到好的教育就意味着有好的工作。通过教育改革来提升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的呼声很高。很多地方为了迎合公众的这种需要纷纷采取措施提高学校质量。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行动,推动着教育改革。比如1983年,政府报告《国家在危机中》向公众示明国家公立教育存在重重危机。1984年引进能力考试。1989年,六大国家教育目标被全美50个州采纳。1991年,布什政府公布《目标2000》。1994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目标2000:美国教育行动计划》。1994至1997年,许多专业团体发表了自己的标准。1995年至今,很多州和地区都在致力于为本地学生制定课程标准。于是,美国教育领域的“标准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标准运动对社会科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国家教育目标中的“第三条”和“第五条”。“第三条”的具体内容是:“在四年级、八年级、十二年级,学生们通过英语、数学、科学、外语、艺术、历史、地理、公民和政府等科目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能力;他们应该准备着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和有贡献的劳动者。”“第五条”的具体内容是:“每个美国成年人都应该是受过教育的、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在“第三条”里面,人们注意到社会科的一些变化。在四年级、八年级、十二年级,分科的历史、地理、经济、公民和政府科目受到重视。它表明了社会科在高年级可以分科设置。这和一些如全美地理学会这样的专业团体的坚持有关。他们一直认为美国人民在地理领域是非常无知的。这就意味着,其他如历史、经济、公民、政府等科目也都有可能坚持自己的学科立场,制定自己的分科标准。这让全美社会科协会十分不满。全美社会科协会指责这种侧重分科的倾向根本不能在社会科意义上整合分门别类的各种学科。这一变化又将社会科究竟是分科设置还是综合设置的老问题摆到了学者们的桌面上来。不过这次争论的焦点是在八至十二年级,即高中阶段。目前,全美社会科协会是唯一坚持在八至十二年级设置综合社会科的组织机构。“第三条”和“第五条”都涉及使所有学生准备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问题。
基于国家的教育目标,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制定了自己的社会科学和历史标准。而最为流行的和为人们所接受的恐怕还是全美社会科协会1994年制定的社会科课程标准。这是综合社会科课程标准的典范,它的主题是“期待卓越”。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科的定义,怎样在社会科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达成社会科标准的途径与条件,社会科标准的主要目的,谁能使用社会科标准以及如何使用,社会科标准和这个领域的其他学科标准是什么关系,社会科的十大主题,低中高年级的分级标准和学业期望以及各年级段的具体案例,等等。由于全美社会科协会在美国极具影响力,所以,它所公布的课程标准既能体现当前美国社会科发展的一些状况,也能影响今后美国社会科的发展动向。它所确定的十大主题对我们来说相当有参考价值。
总之,标准运动是一次重新倡导课程精密化,期待教育卓越,期待学校培养的人同样卓越的运动。它被认为是21世纪的前十年里对美国中小学社会科影响意义最大的一个运动。可以肯定地说,这些标准将影响到未来美国很多年的社会科计划和教学。由于标准运动,21世纪被认为是美国社会科的繁荣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