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与反思论文_储昭焰

浅析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与反思论文_储昭焰

(安庆大别山科技学院,安徽 安庆 246699)

摘要:职业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对人才的质量与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为了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职业院校对人才的职业教育也提升了要求,工匠精神被纳入其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职业院校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必然趋势,分析了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相关策略,以期促进职业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现状与反思

工匠精神不仅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租用,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中,与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相一致,职业院校致力于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与企业所需的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因此,职业院校教育培养工匠精神,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成长,还能提升职业院校自身的教育水平。因此,本文针对当前职业院校教育中工匠精神的教育现状展开讨论,并就此进行反思,为广大的职业院校教育工作在工精神教育问题上提出新的参考。

1.在职业院校中培养工匠精神的必然趋势

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有助于提升教育的针对性。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方向,往往根据社会与企业的需求而调整,使得学还在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竞争能力。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进一步展开合作,能够为企业输出需求对口的人才。工匠精神在当今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均有体现,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要以此为标准,落实的实处,而不是当做一句空喊的口号,流于表面。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学生日后的社会竞争力。

2.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分析

2.1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工匠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职业院校教师要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给予高度的重视,为学生日后的就业与创业打好基础,从当前的职业院校的教育情况分析来看,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另外,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没有将工匠精神与之结合,实践课程是检验与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的有效方式,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实践训教学中,工匠精神必须融入其中,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2.2实践活动中缺乏工匠精神教育

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职业院校要加大对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视,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中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思考,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的分析解决中,才能在实践中获取经验,积累知识储备,能够真正的理解责任与担当、奉献与无私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没有报以学习的心态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仅凭一时的兴趣参与其中,难以坚持完成,经常半途而废,如此一来,容易造成思想与行动的不统一,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缺乏理性[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

3.1将工匠精神在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中并驾齐驱

职业院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精神意识,进行积极的引领与熏陶,将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通过二者有力的驱动,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教育。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引入典型的工匠精神代表案例,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学习,欣赏具匠人的代表作品,在对工匠精神下作品感叹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另外,要将工匠精神教育贯穿于专业学科教育教学中,虽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与专业技能,但专业课程是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教育时脱离了专业课程,教师与学生都难以在专业实践中获得经验性的具体操作。

3.2通过实践教育践行工匠精神

将实践教育教学与工匠精神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将工匠精神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促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更加深入,并且能够将工匠精神转化为自身的职业品质与素养。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有所侧重的展开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例如,在具体的计算机编程过程中,要为后续的修改工作留有接口,不能一时方便,将语句写死,既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也要具备长远发展的意识。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事无巨细的要求学生的规范操作,都会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工匠精神起到一定的帮助[2]。

3.3以专业理论教学为载体,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工匠精神的培养在于一朝一夕的打磨与锤炼中。因此,职业院校不单要依靠实践教育的培养,还要促进工匠精神与专业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要培养学生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近年来,频繁出现企业违规经营,员工操作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针对这种现象的出现,职业院校有必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的事故案例,与学生一同进行分析探讨,使得学生意识到自身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工作中要具备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组织学生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从业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要求与操作标准,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是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从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从业人员对品质的追求。因此,当前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培养中,职业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并将此作为一项必要的任务去完成,使得工匠精神能够有效的渗透到职业教育中,将弘扬与践行工匠精神作为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义务,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不断的探究并完善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为社会输出更多高水平高素养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靖.我国“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7.

[2]何晓林,梅子.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8(13):196-198.

[3]何伟,李丽.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4):24-29.

论文作者:储昭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浅析职业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与反思论文_储昭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